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改革前沿: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内涵

教育改革前沿: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内涵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他们用有差异的有针对的任务设置,激发起不同能力与基础的学生的自主与能动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归属的学习情绪状态。教学关注的是生命个体的过程性成长,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成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自主能动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条件,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让学习过程差异化,让每一个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激励和触动,学习热情和愿望得到爱护和培育。

教育改革前沿: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内涵

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生成”[1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们自己是学习者和思考者时,他们的学习最成功”[13]。自主是建立在人主动投入的基础之上的,个别化教学基于“精准针对”“尊重差异”而展开,在这种关怀下的学生自始至终是被放大的,他们的基础和能力得到尊重,当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问题相匹配,发现自己面对的困难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帮助,得到一个顺利的支架支撑的时候,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的时候,他们会进入积极思维的阶段,走向深度学习的状态和追求。

1.用差异化的学习支架激发个体学习情绪

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教师们“相信学生的学习需求大不相同,他们相信在教室里面,若是学生都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决策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这样的课堂会比那些学生仅是资讯的被动接受者的课堂,要来得更自然也更有效率”。[14]他们用有差异的有针对的任务设置,激发起不同能力与基础的学生的自主与能动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归属的学习情绪状态。

示例3-11:

在《一曲胡笳救孤城》一课中,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学习任务:

●自主交流预习收获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各有收获,有的学会了一些生字新词,有的会关注到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能力强的孩子查阅了相关资料,会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做些补充介绍……在预习反馈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所得,而不是生硬地分项考查(字词、内容等),使得更多的孩子乐于参与到预习交流中来。

●想象写话分层要求

学写富有镜头感的语言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听着悦耳动听、哀伤凄婉的胡笳曲,望着冷月、荒漠、山丘、孤城,匈奴兵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镜头?在为学生提供了支架(可从人、事、景等角度去联想)之后,我做了分层要求:

达标级:可以写一句(匈奴兵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提高级:以排比句式写出一组有镜头感的句子

课例中,“达标级”的任务针对大多数学生,他们模仿文中的联想“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写出一句并不困难;“提高级”则是针对班级中30%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这深情的曲子带给匈奴人的回忆,从而也进一步感受到胡笳曲的魅力。交流时,有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一组句子,得到了大家的赞赏;有的学生写出了一句,也大大方方地积极交流,同样获得了老师的肯定。

每一个学生的知能结构都是不同的,教师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持,通过建立多样的学习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发展。支架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的精准分析,支架的着力点在于学生发展性的学习目标,它是课堂上学生独立学习与教师引导性学习之间有机融合沟通的桥梁和工具。教师为帮助学习者解决独自学习不能完成的问题,为学习者提供帮助他们跨越当前水平和目标之间距离的各种材料,提供给不同的学生不同梯度的引导和支持,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支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学生适度匹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尽己所能,愉快地投入学习。

2.用差异化的学习过程丰富个体学习感受

个别化教学用有差异的学习感受设计学习的过程,将课堂上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形式丰富化和多样化,以此赋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

示例3-12:

地理教学从尊重学生不同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不仅视环境熏陶人,还视环境为平台,展示学生个性、价值追求和团队风貌。在地理学习环境布置常设物品如“地理模型”“地图”“地球仪”等,还有三方面的考量:一是以“经典”引导价值追求,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万物简史》等书籍,给予学生个性化自学地理的“导航”;二是以“学生地理创意作品”“学生风采”展示学生个性,如学生绘制的“各种地貌形态”“太阳能热水器的不同纬度摆放”“中国各类民居图”以及“学生泳姿风采”“学生旅游感悟”“国学中地理”“体育中地理”照片或者文字等等,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地理探索;三是以“时空”变化吸引学生的关注,在不同的时期,更换学习物理环境布局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个体的持续性地理学习。

在教学时空内,通过“地理情景剧表演”“地理时事论坛开设”“模拟联合国议题讨论”“地理微视频制作”等学生自主活动舞台,可以释放学生个体的思维水平,呈现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制造“激励语境”和“地理语境”。有的学生对于旅行中地理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于地理规划设计类(如城市布局等)有投入精力的意愿,有些学生如历史课代表则愿意以历史地理视角去分析地理问题。此外,有些学生对于文字资料阅读敏感性强,有些则善于捕捉地理图表中的讯息,还有一些乐于参与地理活动设计等等,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学生获得的生命成长为参考,教师给予“激励性、个性化的语言点评”,会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语境形成。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各有不同,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学关注的是生命个体的过程性成长,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成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自主能动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条件,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让学习过程差异化,让每一个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激励和触动,学习热情和愿望得到爱护和培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