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德在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师德在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教学环节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文化方面的修养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师德中的文化内涵要确立师德在学生文化教育中的地位,首先应该搞清师德中的文化内涵。尤其在文化教育缺乏的状况下,师德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形式,成为了文化教育的全部内容。由文化积淀形成的师德,其对于学生文化判断和积累并形成德行观念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师德在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主渠道是通过教学对文化内容和文化因素进行渗透,使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奠定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兴趣,同时强化和巩固文化积累。而教学环节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文化方面的修养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文化修养的形成和提高,除通过知识的传授之外,教师在师德方面的修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师德状况,规定了教师进行文化教育的效果,左右着文化教育的方向和进程。师德中的文化内涵,使师德建设成为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师德对于学生品性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超出了一切形式的说教,良好的师德状况是搞好学生文化教育的前提。因此,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即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师德建设也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师德中的文化内涵

要确立师德在学生文化教育中的地位,首先应该搞清师德中的文化内涵。师德,是教师这个职业自身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人的品德文化构成的结合体。由于教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的性质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品行的规范和要求,教师便与从事一般职业的从业者在品德行为方面有了更高的职业标准,其文化意义也因此而获得了职业化的集中和提升。因此,师德中的文化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德行文化,这种文化是泛泛地适应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品性都具有规范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修养的倡导和规定。如对于传统礼法的遵循,对于爱心的倡导,对于乐善好施的推举,以及对于人的品性中温柔敦厚的要求,同时还有对于伪善的批判,对于投机取巧行为的不耻,对于自私自利的嘲弄,等等。这种道德文化的普遍意义不仅来自于历史,而且弘扬于现在,因为它集中代表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的要求,它符合各种社会制度下普遍的道德准则,是道德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内容。二是作为教师职业的品德行为文化,这种文化在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的道德文化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把这种文化提升到一种具体的职业规范中,它着眼于教育工作者的特定职业,因此,其文化内涵也便有了更加深刻之处。由于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本职的,它有更为直接的对于德行文化进行传承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比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也就更富有文化意义,一方面,教师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能够完全这个职业所必需的文化修养,单纯的知识积累是不够的,知识如果不能文化化,对于这个职业来说是不符合要求的;另一方面,还必须把所积累的知识提升为文化,此外,最为关键的是要把这文化变成为自己的现实行为,成为德行文化的一部分,由单纯的说教式的“教书育人”扩展成为“教书育人”与教师德行规范下具体行为的现实影响互相统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师德的文化内涵才会真正地体现出来。师德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师德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充分积淀,对师德的判断也要对其具体工作效果进行考查,积淀的状况和考查的结论一般表现为两种结果,一种是积极向上,反映教师职业客观要求的文化倾向;另一种则是消极被动,代表着落后势力的文化倾向,这两种倾向构成了师德文化中的总体内容,这两种结果无论于现实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影响,它们共同代表了师德中的文化内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师德对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潜移默化影响

师德具有明确的文化内涵,学校工作又是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为第一要义,开展学生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要义的重要途径,因此,与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相对应的师德,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成为学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师德与学生道德观念是相对应的,步入中学的学生,其道德观念处于由逐渐形成到最终确定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德行举止往往成为他们直接的模仿对象,对他们道德观念的确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胜过一切言传的身教,它是学生文化教育中一种意义最为重大、方式最为曲折的文化教育形式,如果怠慢甚至漠视这种形式,一切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都会消解其意义和价值。尤其在文化教育缺乏的状况下,师德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形式,成为了文化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现在对其进行总结,对今后更好地开展学校文化教育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师德对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是不与学文化教育倡导者的意愿和目标为转移的,具体教师都会对其所面对的学生在道德观上产生影响,其影响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那些具有高尚师德情操的教师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那些师德情操欠缺教师的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就一般情况上看,教师在学识方面的能力是最能引发学生在师德方面效仿的因素,那些知识底蕴丰厚的教师也往往是德行文化修养高的教师;相反,那些知识底蕴较差的教师也是往往是德行修养不足的教师。因此,学生倾向于对知识丰富的教师进行效仿的自然选择,往往对他们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进步的积极作用。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作为学校文化教育最重要目标的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工作,要关注每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甚至要关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因此,我们绝不可抓了一般而放弃个案,尤其对于教师来说,从整个教师队伍来看,某些教师德行修养上的不足是个案,甚至是具体的一个人,但他却面对成批的学生,尤其是那种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在师德上有欠缺教师,青年学生更善于和乐于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很容易造成因仰慕其知识的丰富而效仿其不完善的品性,这就造成了一种极为严重的后果,成为与学生文化教育总体目标背道而驰的个案,尤其将这类有知识没文化的教师放到一些管理岗位危害就更为严重。由文化积淀形成的师德,其对于学生文化判断和积累并形成德行观念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这一校园文化的目标,强化教师德修养显得十分重要。(www.xing528.com)

(三)强化师德是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师德作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是在开展学校文化教育时必须搞好的,同样,随着学校文化教育的深入,随着学校文化教育在层次需求方面的提高,师德建设也必须相应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师德教育成为有效进行学校文化教育的途径。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师德建设的状况始终规定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程度和格调。教师队伍有什么样的师德水平,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规范就有相应的标准,教师队伍道德水平较差,就不能造就出具有优秀品质的学生来。同样,每个教师都有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那么学生们也绝不会出现自私自利的道德倾向。师德中的文化内涵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观念的道德观的形成。因此,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中,必须以现有的师德状况为设立目标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将目标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设定的目标才具有真正的实施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深入,当建设进程已远远超出现有的师德水平时,必须以师德建设为先导进行拓展,只有随着师德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为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开拓出了空间,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才有可能继续进行。因此,师德状况始终伴随着对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强化师德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那么如何强化师德教育呢?其一,开展深入而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生对教师日常生活举止、教书育人以及知识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修正师德上的不足,提高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其二,开展换位思考活动,即把教师换位于学生,对自己课堂行为、日常做法做出判断、进行反思,同时也把自己换位于学生家长,以家长的视点对照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反思活动来认定自己在师德方面的状况,同时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实际操作中的改进和提升;其三,每位教师都以在师德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作为一面镜子和样板,时时比对自己的行为修养,不断地修整自己的不足和欠缺。通过上述方式,达到教师在师德方面的提高,从而促进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开展。当然,强化师德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多样中的一种,而且对于为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而显得尤为重要。

师德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师德状况不仅规定了具体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内容和方向,也是提升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层次的最基础的因素,因而师德建设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必须以师德建设为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