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及干预实验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及干预实验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以美国、法国、日本、新西兰与新加坡为代表,对国外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进行分析。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及干预实验研究

1.2.4 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

1.国外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

世界各国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都非常重视,国际体力研究委员会于1974年公布了各类体质测试实施方案,将体质测试指标归纳为医学检查,生理学测定和生理指数,形态测量和身体成分,基本身体素质测验等四方面(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2000)。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理事会认为,体质测试应包括生长和形态发育,遗传功能,做工能力和肺功能,对气候的适用性,营养状况评价,医学和代谢研究,人口社会学评定与有关社会文化因素分析等(王静,2007)。下面我们以美国、法国、日本、新西兰与新加坡为代表,对国外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进行分析。这些国家都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与全面评价,这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具有相似性

美国体质测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发现其招募的士兵,因身体不良而被摒弃的竟高达半数。1954年,克劳斯韦伯(K rausWeber)体能测验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时美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远比欧洲各国差,这令全国上下极为震惊。1956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成立了美国青年体质总统委员会,并针对美国青少年体质水平的低落提出“青少年应采取身体活动来刺激与训练体质能力”。此外,艾森豪威尔总统还进行第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的测试与研究。1957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进一步提出了“青少年体能测验计划”,并于1958年9月公布该测验结果,以及青少年的体质常模。1963年,“国际体质标准测验委员会”成立,此后经过五年的研究与协调,在1968年决定了体质测验的项目与方法,但上述青少年体能测验大多以竞技运动为导向。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体育界对身体素质测定内容经过长期的争论后,1979年由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学会公布了另一种以健康为目的的青少年体能测验方法,此为健康体质的由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质。在1975年的美国体质普查中取消了垒球掷远与往返跑,1985年立定跳远和50米也被删除了,但增加了1英里跑(反映心血管功能)、坐位体前屈(腰背柔韧性),完成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目前,在美国采用的健康体质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普遍使用的健康体质测试方法,其测试指标包括1英里跑/走、体脂含量、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曲臂悬垂;另一种是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1998年公布的测试方法,包括1英里跑/走、皮下脂肪厚度、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发和推广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计划,例如“SPARK”和“CA TCH”等健康关联体育教育计划,“FITNESS FOR L IFE”等健康概念学习计划,以及“FITNESSGRAM”、“PHYSICA LBEST”等身体健康素质监测计划。虽然美国各州有各自体质测试项目,但主要皆依据President's challenge与FITNESSGRAM的准则来制定测试项目,例如加州体质测试是由州教育董事会指定以FITNESSGRAM所设计的体质项目为主,其测试项目包括心肺适能方面的PACER(progressive aerobic cardiovascular endurance run)、1英里跑、走路,测试腹部肌力与肌耐力的仰卧起坐,测试上肢肌力与肌耐力的伏地挺身、修正式引体向上、屈臂悬垂,测试身体组成的皮脂厚测量法、身高标准体重指数、生物阻抗分析测量,测试躯干肌力与柔韧性的俯卧举体,测试柔韧性的修正式坐位体前屈与肩关节柔韧性测试等。通过这些健康促进计划的开展,美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重心不仅完成了由“学生体力教育”向“学生健身教育”的转变,而且也推动了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终身化、个性化与健身化的改革。

法国有关体质测定法的实施,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战争、防御等目的进行体质测定,后逐步发展成为提高国民体质、增进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有力措施。1956年,法国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体质测试的需要,制定了学生《体育及格测验标准》,以运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身体素质测定,几乎涵盖了身体素质的所有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和提高运动成绩联系在一起。到了1975年,法国将《体育及格测验标准》修改为《青少年身体测验标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对身体素质进行了划分,由单纯的身体素质测试演变为身体健康测试,其目的是鼓励青少年积极锻炼,努力提高健康素质,不断增进身体健康。1980年以来,适应时代的需要,法国卫生、体育、娱乐和舞蹈联合会公布了新的《健康测试》法,测试内容包括1.5英里跑或12 min跑、1 min仰卧起坐、直腿体前屈、三角肌、肩胛下肌测定等,而素质内容包括心肺功能/耐力、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体脂百分比等(范翌,2010;黎敏,2011)。

日本对国民体质的测定与研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日本学者把体质分为行动体质和防御体质两类,其测试指标始终随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民体育观念的转变而不断的修正、完善。1996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关于体质调查方法研究委员会”,对现在的体质测定指标进行了研究,于1998年制定了新的体质测定指标,并于2000年正式开始实行,其目标主要着重于资料能持续追踪,开发不需特殊器材,信效度高,着重健康体质,在室内可以测试,不同年龄层皆能接受相同测试方法的项目,而不同年龄层亦有不同的测试项目,分别是全年龄层的项目有30秒仰卧起坐、握力、坐位体前屈等三项,6-11岁的项目有立定跳远、反复侧并步、PACER20公尺折返跑、50公尺跑、棒垒球掷远等五项,12-19岁的项目有立定跳远、反复侧并步、PACER20公尺折返跑或1500m(男生)及1000m(女生)跑走、50m跑、棒垒球掷远等五项,20-64岁的项目有立定跳远、反复侧并步、PACER20公尺折返跑或1500m(男生)及1000m(女生)跑走等三项,65-79岁的项目有开眼单脚站立、6分钟行走、10m障碍物行走等三项。

新西兰在20世纪50-70年代,使用的体质测试指标是K raus Weber的6项腰背肌力量和柔韧性最低水平的测试,但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取得成功。后来于1989年颁布了The New Zealand Fitness Test(6-15岁),其评价指标涵盖了身体组成成分、心肺功能、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四个方面(傅纪良,2005);使用身高、体重、皮脂厚度指标来客观评价学生的身体成分,用9分钟跑(6-8岁)、12分钟跑(10-15岁)和台阶试验(12-15岁)来评定学生的心血管功能,仰卧起坐作为评定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指标,柔韧性选择坐位体前屈作为评定指标(许敬,2011)。(www.xing528.com)

1982年,新加坡颁布《全民健康体质测试计划》,规定了儿童、成人的健康体能测试项目,所有教育部属学校每年都要在新加坡体育部门监管下进行健康体能测试。新加坡的体质测试主要以国家体质奖章(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ward)测试,1982年实行在新加坡中等学校与大学前教育阶段,1992年实行在初级阶段(小学),2002年新加坡教育部与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共同合作将国家体质奖章再次修改,成为现在的修正式国家体质奖章测试,并在2006年已全面实施,其测验项目有坐位体前屈、30秒倾斜式引体向上(9-14岁男女生)或引体向上(15-19岁男生)、2.4公里跑(中学以上)或1. 6公里跑(小学)、1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4×10m折返跑等6项。

2.国内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对于推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激发了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7)

劳卫制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苏联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1954年,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政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我国劳卫制由预备级(少年级)、第一级和第二级三个级别组成,在一级和二级中还按照性别差异根据某一年龄段中体能的发展设置了男女若干个年龄组。在项目设置上,除了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锻炼项目以外,该劳卫制还设置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内容,反映了当时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祖国的社会需要。到了1964年,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劳卫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改善和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事业的新纪元,也开创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工作的先河。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阶段 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两次修改,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面对全体人群,分4个组进行测验,分别是儿童组,9-12岁,相当于小学3-6年级;少年乙组,13-15岁,相当于初中;少年甲组,16-18岁,相当于高中;成年组,19岁以上,相当于大学,其测试内容主要是对身体素质项目进行测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推行对促进全社会关注学校体育,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阶段 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和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下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按照年级分组,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和高中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该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小学一、二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测试项目分为三类,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其他二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小学五、六年级组,初、高中各组,大学组测试项目均为五类,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在测试内容中,选择了与学生身体的发展及身体健康素质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要素作为测试的内容。例如:新增加了“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这一指标对学生身体的匀称进行评价,间接反映学生的营养状况,以引导学生及家长和全社会来关注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和肥胖(或营养不良)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锻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