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辞语用学的理据与哲学思想

修辞语用学的理据与哲学思想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更多地体现后者的修辞学研究趋向。为此,语用学和修辞学密切相关。修辞学的语用学转向实际上是在语用学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在许多文献里修辞学和语用学成了一对可以互换的术语。为此,言语行为可以看做修辞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核心与研究范式。

修辞语用学的理据与哲学思想

4.6.1 修辞语用学的理据与哲学思想

修辞学派主要有新亚里士多德派、实证主义派、新柏拉图派和认知修辞派。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也研究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审美问题,包括(1)言语的规律和特点,如语体、文风和风格的规律,修辞方法的规律,选择词语和句式的规律,组织话语的规律;以及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2)修辞现象,即消极修辞现象和积极修辞现象。(3)语言文学综合现象。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把修辞现象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类型。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而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属于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指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的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修辞学上的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修辞学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例如与语篇、人际学、语用学等结合进行跨学科研究。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发展了一种交流的修辞语用模式。他认为,每一个句子都具有意义,但并非每个句子都做出了陈述的句子,仅仅那些可为真或为假的句子才是陈述句。恳求是一种句子,但既不真也不假。对它们的思考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研究。在修辞学界有两种颇具影响的修辞研究观,其一把修辞学看成是润饰文字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辞格的分类与功用;其二把修辞学看成是对语言手段作艺术选择的学问,因此,着力研究语言手段与思想、语言手段与语境、词句与文体的关系。第一种研究观在西方自中世纪以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传统修辞学由显学地位走向暮落。第二种研究观兴起于20世纪初叶,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吕叔湘、张志公、李维琦、王希杰等都持类似的观点,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那么,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结合更多地体现后者的修辞学研究趋向。修辞和语用思维的发展与哲学的演进历史地结合在一起,而修辞学与语用学在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合之处。也就是,修辞学与语用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客体和方向,都是研究言语交际。它们研究语言在言语中的运用,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手段选择上,以获得追求的言语效果。其次,它们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要考虑广泛的语境,并取得多学科的、综合的研究方法去解决言语交际的问题。语用学强调的是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涉及修辞;修辞学探讨语言综合使用的活动。为此,语用学和修辞学密切相关。修辞语用学研究丰富了修辞学与语用学的理论,使他们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拓宽各自的研究领域

传统上,修辞的哲学思考就是对劝说进行哲学描写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苏格拉底承认可能有一种劝说在听众的大脑中产生真理知识,但劝说也需要一种真正的修辞艺术,即建立在语言如何影响大脑的理性解释基础之上的修辞学。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进一步发挥这种心理模式,后来经修辞学家的描述而不断完善。新亚里士多德派或古典派实际上是古典修辞学的复兴,其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亚氏认为,现实世界需要通过感性印象才能认识,现实世界能够通过语言作为确定的语篇媒介被认识和交流。古典的修辞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劝说,它通过说理和辩论使听众接受真理。当代西方修辞学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在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哲学与语言本质有关以后。自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由于修辞学家、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共同努力,修辞学在沉寂了将近百年之后,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跨越了学科的界限。修辞学不再局限于研究传统的演说与论辩,而是不断地融合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变得更新颖、更深刻、更丰满。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复兴首先与语言哲学问题交织在一起,意义的阐释,话语的修辞分析以及修辞与人类言语行为的探索成为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的重要课题。(www.xing528.com)

20世纪的哲学研究经历了两次转向,一是佛雷格,维特根斯坦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用语言语义手段解决科学命题的证实和意义问题,二是70年代的奥斯汀,后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学转向,寻求使用中语言的意义。“语言学转向”向“语用学转向”发展体现真理性到语言有效性的转向。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使修辞学家认识到传统上修辞学与哲学分家的不足,试图实现“哲学回归”。理查兹等人以语言哲学为出发点的修辞学研究找到了新修辞学理论的基本点,扩展了修辞学的范围。一方面,修辞语用思想在哲学研究中的出现满足了解决哲学难题的需求,语用分析方法成为哲学家可以有效使用的语言分析方法之一;另一方面,哲学家对语用分析方法的借鉴也内在地促进了语用思想的发展,导致了现代语用学的诞生。

修辞语用学改变古典修辞学是对以说话者为中心、以规劝为目的的语言使用的研究,强调以讲话者和听者互动为出发点,关注语境下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的关系和语用意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1983)在其《语用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语篇修辞和人际修辞的概念,标志着修辞研究的语用走向。语篇修辞是以单语篇为交流形式的单向修辞,人际修辞则是以人际对话为交流形式的双向交流的修辞。修辞学的语用学转向实际上是在语用学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二者可以用同一个原则来解释,因为语言不再被仅仅视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人类行为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反映。修辞被看做一种行为,而言语行为也是一种修辞行为。在许多文献里修辞学和语用学成了一对可以互换的术语。修辞学和语用学都强调语境下的人类言语行为,而任何言语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都是在一定语境中的产物并建构其语境。为此,言语行为可以看做修辞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核心与研究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