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珍爱人生》师生对话与伯明翰模式解析

电影《珍爱人生》师生对话与伯明翰模式解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伯明翰模式角度分析电影《珍爱人生》中师生课堂对话杨乐摘要:会话分析作为语言研究潮流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会话的各个方面,但就其研究目的、方法、语料性质及其结果而言,伯明翰模式主要用来研究课堂对话。本文采用该模式从话目类型、反馈话步缺失、学生干扰、话语功能及其实现方式四方面分析电影《珍爱人生》中的课堂话语“变异”现象。

电影《珍爱人生》师生对话与伯明翰模式解析

伯明翰模式角度分析电影《珍爱人生》中师生课堂对话

杨 乐

摘 要:会话分析作为语言研究潮流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会话的各个方面,但就其研究目的、方法、语料性质及其结果而言,伯明翰模式主要用来研究课堂对话。本文采用该模式从话目类型、反馈话步缺失、学生干扰、话语功能及其实现方式四方面分析电影《珍爱人生》中的课堂话语“变异”现象。并从个体差异、课堂内容、教学目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解释这些“变体”产生的原因,旨在加强语言研究者对应用语言学、二语教学及语篇分析的综合研究意识。

关键词:伯明翰模式 课堂会话结构 话语变异分析

一、引 言

会话分析作为语言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分析会话各个方面。但综而观之,会话分析就其研究目的、方法、语料性质及其结果可归纳为三大主要派别:民族方法论者和民俗论者的社会学分析;有关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的语言哲学研究;伯明翰学派的课堂对话分析(邓旭东,1988)。课堂话语分析是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方面,许多国内外学者(如Pica&Long,赵晓红)对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考察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或学生交流较少的传统课堂话语情况(胡青球,2007)。事实上,师生课堂会话被视为不平等会话结构中的典型例子。不平等会话是指在会话语境中一个话语参与者对会话的发展及完成持有更大、更多的控制(黄国文、葛达西,2006: 157)。在课堂话语中可以看到整个会话过程由老师决定甚至操控,基于已分配好的角色,一方有提问的权力而另一方只能回答。

出于对这些特点的考虑,笔者决定在此使用Sinclair和Coulthard(以下简称S&C)(1975)的阶梯模式分析所选语料,并与传统课堂会话进行比较,对其差异部分给予解释,旨在表明各种课堂会话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并增强研究者对话语分析及应用语言学的综合研究意识。

二、理论基础

研究会话分析最具影响力的方法之一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始于伯明翰大学的伯明翰模式,该模式最初只关心课堂话语结构(McCarthy,1991: 12)。虽然这不是研究语篇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却是与言语行为研究相关的相对简单和有利的方法。S&C在传统本族语学校课堂语言研究中发现这样一种死板模式:即老师和学生根据对自己角色的惯有理解进行交流,从而使谈话完全符合有结构序列的模式。他们的框架结构把语篇分为课、课段、回合、语步和话目五个级别。其中课是最大单位,话目为最小单位。以下的进一步分类引自张发祥等(2008: 167)。

2.1 话目类别

以下是课堂语境中的常用类型:标记、导引、诱发、核实、指导、提供信息、提醒、示意、表示、提名、认可、回应、反应、评论、接受、评价、哑重音、元陈述、结论、插入语

2.2 话步类别

话目之上的单位称为话步,一个话步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话目。

(1)框架话步:课段的边界,如“Ok,right,now,well”等;

(2)焦点话步:使学生集中于课堂即将进行的活动并指导学生行为,如“right then,Today we're going…”等;

(3)引发:引发学生给出信息、提供信息或指导学生开始任务;

(4)回答:学生所作反应;

(5)反馈: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由于后三种话步在课堂话语分析中的显著性,伯明翰模式也被称作“IRF[1]”,该模式是分析本文语料的重要模式。

2.3 回合类别

S&C认为话步结合起来形成回合,每个回合一般包括三个话步,但有时最后一个话步可省去。

(1)诱发:要求学生给出信息;

(2)告知:给学生提供信息;

(3)指示:学生大多情况需给出非言语回应。

对于课段和课,S&G未予详谈。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本文语料均来自电影《珍爱人生》。

通过分析可知使用频率较高的是点名话目,如“Rhonda[2]”、“Joann”、“Rita”、“Consuelo”等。相反,教师的诱发话目却没那么多,这可能是因为她把问题都安排在一个整句中:

T:“Iwant you to state your name where you were born your favorite color,something you do well and…”

从传统意义来说,课堂语境中教师提问,学生给出简短回答,教师给出评价后结束此回合,因此传统课堂话语模式为I-R-F。该模式中,学生不会对教师反馈评价作出回应。但显然此处的话语交际没有那么清晰的模式,更没有传统的课堂话语结构。若有,也只能是I-R,因为大量应有的反馈没有出现。但这并不是说当前交际中只有起始和回答语步,因为与传统IRF相比有大量其他语言变体现象。

首先,师生互动中缺失大量反馈信息,最有可能被当做反馈信息的就是师生间的眼神交流及教师的点头示意。如,

Rita: I'm a good mother. Very good mother.

(The teacher nods her head)

Je: My name's Jermaine. My favorite color is red.

Rhon://Tell uswhere you were born first.

Je: Iwas born in the Bronx. My<favorite color is re:: d>Used to be blue.

(The teacher nods her head and stares at her)(www.xing528.com)

Je: I can dance real good...hhh! Homie ofmine told me about Each One,so I came here to stay out of trouble.

Rita: So you came here to Harlem to stay out of trouble? Is that right?

其次,一些学生频繁打断他人甚至是教师话语,这被看做师生互动中的最反常现象。如,

(1) Rita: My name is Rita Romero. Iwas born here-in Harlem.…So I never gotmy reading and writing together psk. My favorite color is black.

Joann://What do you do good?

(2) T: My name…is Blu Rain.

Rhon://That's your real name?

(3) Je: My name's Jermaine. My favorite color is red.

Rhon://Tell uswhere you were born first.

第三,除频繁干扰外,学生也会问他人甚至教师问题,因此就出现了学生诱发话步。如,

(1) Joann://What do you do good?

T://“Well,”Joann,“What do you do well?”

Joann: What do Ido well?

(2) Rhon://That's your real name?

T: Yes,it is.

第四,话语功能在形式上的实现问题。许多语篇分析者认为诱发、告知及指令话步可分别看做疑问句陈述句和命令句。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远没有那么简单。如一些问句可看做是认可、告知或命令;一些陈述句可传达指令意义;一些命令句可代替疑问的形式。如,

(1) T: Tomorrow,that door will be locked at9: 00.(陈述句的指令意义)

(2) T: Iwant you to state your name? where you were born?(.5) your favorite color,something you do well…(命令句的疑问意义)

四、变异现象的解释

课堂上总有些语言方面的礼节,如若没有教师的频繁提名,课堂秩序将会很混乱,或没有任何学生回答问题。因此,通过提名或提示就可决定由谁来接过话轮,这既维持了课堂秩序又使课堂任务顺利进行。

对于本文所选语料中频繁缺失的反馈语步、学生干扰及诱发式问题,笔者给出以下解释。第一,课堂交流目的不同于传统课堂。传统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即使提问也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已理解相关信息,而不是为了获取已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答案。本文所选语料内容是关于学生的自我介绍,所以教师是真想从学生处获取信息,她的任务不再是为学生提供信息而是给她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由于教师头脑中没有与此相关的任何答案所以不可能给出任何反馈或评价。第二,对学生的频繁干扰和发问应从社会环境、即时语境、学生特征等方面来考虑。看过《珍爱人生》的读者都知道这些学生都是问题学生,有些甚至是被之前学校开除的,所以她们都有叛逆行为和反抗性格,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受约束,表现随意。加之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所以学生行为很难控制。第三,对于话目与语言形式的关系,可能从语篇分析、言语行为及语法范畴角度解释更为合理,S&C引入语境和语位两个概念加以阐释,但由于篇幅空间在此不予细谈。

五、结 语

表面看来语料中师生交流好像不符合课堂模式,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它依然符合IRF结构规则。因为教师实际上也通过等级制在操控学生的语篇组织结构。只有在她提名或示意后学生才获得交流或提供信息的身份和地位,且学生的话目类型也由教师的前一个话目决定。此外,教师所给的话题决定了学生所讨论的内容,即课段与回合的内容。

尽管笔者就语料中出现的变异现象给出一些解释,但仍有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一些话目,如提名和标记很容全都罗列出来,关键是越容易指明其实现方式的话目在语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无关紧要(Coulthard&Montgomery,1981: 10)。第二,区分话语分析单位的标准既不清楚也不完全一致。第三,如何决定一个评论话目的终结和一个告知话目的起点。第四,把一长句当做某个特定语步分析时,这一语步应当做一个话目还是一系列话目。

在实际课堂上,话语交际情况各式各样,尤其当把参与角色、活动任务、个体差异、课堂环境、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授课方式、社会政治背景等因素考虑进来后模式更为复杂。但从这些方面比较不同的师生会话对教学和研究都十分有益。因此,有关话语分析、应用语言学、二语教学等领域的综合研究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邓旭东.介绍伯明翰学派的课堂对话描写体系[J].现代外语1988,4: 1—8

[2]胡青球.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分析对比[J].国外外语教学2007,1: 32—36

[3]黄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Malcolm,Coulthard&John McHardy Sinclair.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M]. London: OUP,1975

[5]Michael,McCarthy.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6]张发祥,康立新,赵文超.话语分析:理论与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Malcolm,Coulthard&Martin,Montgomery. Studies in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ltd,1981

【注释】

[1]IRF即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

[2]改写代码参照Jefferson的编码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