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县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思考与启示

环县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思考与启示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类教学办公设施基本齐全,年可承担全县3000名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的创办,使广大领导干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该项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重视和支持,比如,县上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党政主要领导及各常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参与了

环县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思考与启示

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李关勤

2007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托县级党校创办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每个地(州、市)依托县级党校创办1所“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学校由市(州)委组织部和当地党委双重领导,学校承担全市(州)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庆阳市于2007年7月依托环县党校创办了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

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自创办以来,在省、市委组织部及环县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精心制订培训计划,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切实提升培训质量,较好地履行了培养合格农村基层干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办学宗旨。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4650平方米,有综合教学楼和服务楼各1幢,总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现有专职教工18人,外聘教师14人。有教室6个;培训专用电脑40台;有多媒体报告厅1处,可容纳160多人;有图书资料6000多册。各类教学办公设施基本齐全,年可承担全县3000名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狠抓学校建设,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学校自创办以来,紧紧围绕“教学设施先进、行政管理高效、教学质量较高、后勤保障有力、校园环境良好”这一目标,狠抓“六项建设”、力促“一个提升”,使学校教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学校始终把为参训学员提供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主攻点。创办以来,学校先后投资23万多元,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精心规划、合理布置,装修布置了教室及报告厅,实现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亮化,使培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是抓教学设施建设。学校不断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先后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投影仪等教学办公设备,为现代化教学的运用创造了条件。投入近10万元,购置了必需的教学参考书籍及光盘,保障了教师备课的必备资料;投资2万元对原有的40台计算机进行了维修,适应了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学习需要。目前,基本实现了教育培训信息化、办公设施现代化、网络使用经常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抓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县上先后分配、选调了7名年轻教师,解决了教学人员短缺及知识老化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和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了增强年轻教师的学习紧迫感,对教学人员实行自主选题、课前试讲、竞争上课等激励机制;为了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委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专题培训20人次以上,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还聘请了县直有关部门14名具有较高学历、较高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了外聘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党校理论老师三位一体的师资体系,提升了培训班的档次,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四是抓业务示范点建设。为了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规模,学校依托5个中心乡镇建立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业务示范点”,依托示范点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五是抓培训教材建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学习的需要,学校组织理论教师历经两年时间,编写出版了《农村基层干部理论读本》,使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教材依据。(www.xing528.com)

六是抓制度建设。为了强化内部管理、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坚持每年都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特别是2009年,学校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要求,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为根本依据,对学校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修订完善,共形成《党建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办公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学历教育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和《教职工综合考核方案》等9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工作成效决定奖惩的管理机制,内部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通过狠抓“六项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专修学校软硬环境的改善,增强了学校承担各种教育培训任务的功能,教育培训质量及各项工作效果明显提升。

2.发挥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专修学校创办以来,严格执行《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五年”培训规划》和专修学校教育培训年度计划,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既重视“请进来”在本校办好主体培训班,又坚持“走出去”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认真抓好主体培训。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按照《创办意见》的要求,以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农村政策法规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为重要内容,以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重点,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认真办好主体培训。共举办主体培训班28期,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2030人(次)。

二是大力开展巡回培训。面对环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现实,为了方便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农村适用技术和农村适用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组织理论教师及外聘教师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广泛开展巡回培训。累计开展巡回培训149场(次),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17390人(次)。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前提。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方面没有从根本上引起大多数领导的重视,致使该工作有声无色。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的创办,使广大领导干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该项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重视和支持,比如,县上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党政主要领导及各常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参与了授课,从而促进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开展。为此,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前提。

2.经费保障是基础。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如果缺乏经费,培训工作就无法开展。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创办以来,省委组织部投入了60万元的启动经费,市、县也都相应配套了6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创办的资金困难,在随后的运行过程中,庆阳市委组织部先后划拨培训经费18万元,环县县委组织部先后划拨党费10万元,从而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我们认为经费保障是搞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

3.队伍建设是关键。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去完成。没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培训任务的完成和质量提高就无从谈起。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创办以来,环县县委在学校班子建设、队伍充实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在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上也下了很大工夫,做了很大经费投入,这样才使得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培训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而这正好显示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4.方式创新是途径。农村基层是复杂多样的,只有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环县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创办以来,能够紧密结合县情村情实际,在培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把干部请回来培训,又让教师走出去培训;既注重理论宣传,又突出实际应用;既强调经验交流,又突出思维创新。从而扩大的培训的覆盖面,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虽然环县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刚性考核约束机制等问题。需要在各级党政组织的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下,使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作者系环县党校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