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谓语隐喻在《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中的研究成果

动物谓语隐喻在《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中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Vietnam or Lebanon-style tug of war between civilian and military planners.But in time,Washington’s diplomatic objectives of maintaining a broad anti-Irag coalition and forging a new world order’could conflict with military objective of defanging the Iraqi military.迄今,在民众与军方之间,还没有越南方式或黎巴嫩方式那样的激烈争斗。毒蛇和狼狗就是通过动词“defang”折射出来的喻体,本体(萨达姆)不言而喻,感情色彩非常强烈。

动物谓语隐喻在《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中的研究成果

7.2.3 动物谓语隐喻

谓语隐喻是指话语中使用的动词与逻辑上的主语或宾语构成冲突而形成的隐喻。例如:

The nation that sent more than 9 million people to college on the GI Bill is now pricing a college education out of reach of its young people. Instead,we have spawned an unskilled, poorly educated class that requires extensive social support and contributes little to the economy.当年美国根据军人复员法案,送了900多万人去上大学。如今却大幅度提高大学学费,使年轻人无力问津。反过来,我们造就了一个既无技能,又缺乏教育的阶级,耗用大量社会支援,对经济却鲜有贡献。

句中“spawn”(原意是“低等水生动物的卵”)有很多类似的动词:develop、cultivate、raise、bring forth、beget、produce、create等,都可与宾语“class”搭配,表示中性含义的“培养、造成”。但作家要通过比喻表达隐意识层上的一种感情转移,就感到上列同义词贫乏苍白,改而借用“spawn”,指数量巨大,含有较强的贬义。通过折射式隐喻,表达了对这一阶层极大的鄙夷和蔑视,也有强烈的自责:我们如低等水生动物一样,养而不教。但这个喻体不是完整地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动词折射出来的。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Vietnam or Lebanon-style tug of war between civilian and military planners.But in time,Washington’s diplomatic objectives of maintaining a broad anti-Irag coalition and forging a new world order’could conflict with military objective of defanging the Iraqi military.迄今,在民众与军方之间,还没有越南方式或黎巴嫩方式那样的激烈争斗。但到了时候,华盛顿的外交目标——维持广泛的反伊拉克联盟和建立世界新秩序可能与军方目标——拔除伊拉克军事力量的毒牙相冲突。

读到这个例子,读者会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中提取“defanging”的概念。“fang”是毒蛇、有毒蜘蛛狼狗的利牙或毒蜇。“defang”是“拔掉……的毒牙”,拔掉毒牙是危险又困难的,而且要一个过程。毒牙对人的安全会构成威胁,拔掉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情,但不拔掉更加后患无穷。毒牙的这种特征映射到了伊拉克军事力量上,两者在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而用“defang”来借喻摧毁对方具有威胁性的进攻力量。毒蛇和狼狗就是通过动词“defang”折射出来的喻体,本体(萨达姆)不言而喻,感情色彩非常强烈。(范家材,1996)

英语中,名词转化成动词的隐喻很普遍。名词称及事物、称及物质的世界和概念的世界,确指某种东西,而名词转化成动词的使用过程就是词语失去其指称意义,转而获得描述意义。换言之,将指称某一领域的事件或情况转用与描绘另一领域,使无形抽象的概念具有了物的形态,也就是将心理过程和语言过程隐喻化为物的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有些动物词汇作为本意时以名词的形式出现,而用做隐喻则转换为动词,这是为了更生动、更准确地描写某一事件或行为,其中经历了一个类比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隐喻化过程。

He wolfed down his lunch.他吞吃了午饭。(www.xing528.com)

Don’t monkey with the new computer.不要乱动新电脑

The boys pigged together.男孩们拥挤在一起

Misfortune dogged the girl at every turn.灾难老是折磨着这个女孩。

He wormed himself into our confidence.他逐渐骗取了我们的信任。

“wolf”(狼)用做动词表示“狼吞虎咽地吃”;“monkey”(猴子)多动,转化为动词表示“瞎弄”,喻指像猴子一样有时不分轻重搞破坏;“pig”(猪)转化为动词将猪的生活习性映射到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环境,表示“像猪一样肮脏地挤在一起生活”;“dog”(狗)在这里表示“困扰,折磨,使苦恼”,最为贴切地表达出了该句的主题意义;“worm”(蠕虫)的蠕动看似缓慢却会在不经意之间造成伤害,因此用作动词时隐含这样的过程。

从根本上讲,这些词语的词性转化为把抽象的、笼统的、概念性的行为变为清晰可视的、具体的、立体化的画面,同时把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中的意义进行链接,使其语义得以扩展和具体化。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隐喻或隐喻思维。隐喻性思维中的类比规则建立起了一个意义和认知的关联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