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发展观的重要性及意义

人的发展观的重要性及意义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的发展观人的发展观,是邓小平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激励人和服务人是邓小平人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人的发展观,对于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我国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尊重人,是人的发展前提。其实质就是不能把人当作手段,而应尊重人,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目标。

人的发展观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人的发展观

人的发展观,是邓小平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激励人和服务人是邓小平人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人的发展观,对于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我国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尊重人

邓小平重视人的发展问题,首先体现在他“尊重人”的思想。尊重人,是人的发展前提。在邓小平的论述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尊重个人的目标和价值,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每个人的能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其实质就是不能把人当作手段,而应尊重人,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目标。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私有制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存在,是无法满足社会成员的尊严需要的。马克思曾就在这个意义上猛烈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145]劳动被异化,工人只是获取利润的手段,根本谈不上尊重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应当为共产主义实现人的真正平等创造条件,但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左”的错误作怪,我们看到的不是“尊重人”,而是“践踏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人性、人权、人道主义统统被贴上了资产阶级的标签而大加批判,人的一些基本权利被剥夺,甚至许多人遭到迫害。“文化大革命”一结束,邓小平就带领全党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纠正不尊重人、任意践踏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错误。他说:“‘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146]并针对过去贬斥知识,否定知识分子的错误,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147]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尊重人的氛围,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解放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极大抑制,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被严重束缚。因此,解放人就成为人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高度重视人的解放,提出了从精神上、思想上、政治上和制度上解放人的重要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是精神上解放人。在那“左”的年代里,知识和知识分子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一方面红与专被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思想好,学不学科学文化无所谓,宣扬“读书无用论”。另一方面,把知识分子污蔑为“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批倒批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少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背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果敢地做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发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并亲自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彻底冲破精神枷锁,获得自由解放。

其次是思想上解放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还给“解放思想”下了科学定义:“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48]“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49]邓小平的这些精辟论述,为中国人从传统的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其三是政治上解放人。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一大批冤案、错案、假案。打倒“四人帮”后,邓小平以革命家、政治家的胆略和勇气,坚持“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了冤假错案,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改正对其中大多数人的处理,摘掉了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帽子,摘掉了全国绝大多数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帽子。这一系列的重大政治举措,使成千上万的人获得了政治解放,获得了新生,也使我国政治生活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其四是制度上解放人。制度是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保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50]没有健全的制度,朝令夕改,因人而异,就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法有效维护人权。因而无论从个人的发展看,还是从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来看,“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51]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十分注重解决制度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政治权利的改革措施,为我国制度建设和人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3.塑造人(www.xing528.com)

邓小平人的发展观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是“塑造人”。塑造人,是人发展的核心。过去,我们曾特别强调“改造人”,这从哲学层面看是正确的。我们不仅要注重客观世界的改造,也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但是,在那不堪回首的日子里,“改造人”被打上了“左”的烙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高瞻远瞩,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塑造人”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152]“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153]因此,“根本问题是教育人”,[154]培养人、塑造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塑造人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先是观念提升。在邓小平看来,“塑造人”必须先提升人的思想素质。要教育全体人民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这些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要前提。要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确立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其次是素质提升。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55]因此,要不断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最后是能力提升。邓小平指出要着力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人才,培养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并建立人才合理分工、合理流动和平等竞争的机制,促成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塑造人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56]“四有”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理想是根本,道德是准则,文化是基础,纪律是保证,包涵了人素质的各个层面。

邓小平认为,塑造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最根本的是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专业教育,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学生乃至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实践育人,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原则,使这一塑造人的工程真正与时代的节拍相合,与未来的事业承接,成为造福千秋的兴国工程。

4.激励人

人的发展不仅需要塑造,也需要激励。激励人,是人发展的动力。过去,在“左”的错误影响下,人们奉行“精神万能”,离开物质利益片面强调精神激励。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为人的发展提供精神、物质和制度的系统激励机制,特别强调了物质激励和制度激励,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精神激励。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了这么“一点精神”,革命和建设没有希望,人自身的发展也不可能。正如邓小平所说,“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157]因此,邓小平和毛泽东一样,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用精神的力量激励人,塑造人。

第二,物质激励。针对过去“不重视物质利益”,贬斥物质激励的错误,邓小平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58]他坚决反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提出实行奖励制度。他指出必须对职工干部实行“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而“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159]邓小平还就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强调说:“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160]邓小平的思想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三,制度激励。邓小平特别关注从政策上、制度上激励人的发展。他认为,“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161]还说:资本主义国家在人才选拔方面很大胆,主要是他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要从工作制度上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必要条件。”[162]邓小平因此提出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有利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合理机制。

5.服务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我国政府的职责功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府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发展被淹没在可怕的异化劳动中。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历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我国政府“服务人”的行政职能和本质。江泽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明确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切表明,“服务人”是我国人的发展的政府职能。

履行“服务人”的政府职能,最根本的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认为,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人们生产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能动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人的发展,必须改革。改革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指出,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的是非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63]一句话,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