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人口素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西部人口素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环境意识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公民的环境意识关系密切,公众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才可能自觉地保护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使我国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事实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过程意味着价值观的变革,其中以新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意识的产生及其先导作用,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要条件。

西部人口素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节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环境意识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与公民的环境意识关系密切,公众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才可能自觉地保护环境。从广义讲,环境意识是指人对待自然和环境的态度,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分支,环境意识决定于客观存在,随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环境意识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环境意识源于人类对人与自然矛盾的不断反思,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环境意识,也代表了人类追求与环境达到“和谐”的古老向往和辩证思考。对于我国来说,国民拥有环境意识是实现全民环境保护、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www.xing528.com)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因为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强调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使我国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个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其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道路。鉴于此,我们认为,环境意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公众的环境意识影响国家环境政策的制定,最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国家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有些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在环境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民众的参与程度很低。另一方面,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也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环境意识。一般来说,正确的环境政策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和个人行为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从而影响到人们建立和深化环境意识。不当的环境政策会对人们的环境意识产生误导,造成不良后果。事实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过程意味着价值观的变革,其中以新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意识的产生及其先导作用,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且,人们的实践活动受着思想意识的支配,有什么样的环境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环境行为。如果没有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意识没有成为全民深层的自觉意识,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会成为空谈(叶力,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