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的人口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一)西部地区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日常生活等发生的变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五、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的人口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一)西部地区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日常生活等发生的变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保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于业务技术工作之中,并决定其发展方向,它所体现的是人民基本的、长远的整体利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制的认识,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凝聚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经过选择的精神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精神动力,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引导人的行为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分散的、千差万别的个体的人凝聚成一股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而奋斗。第三,塑造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具有良好的道德和精神的现代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结果是从总体上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尤其是其内核——国民精神的形成。思想教育使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规律性的掌握,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培养探索未知、寻求真理、不懈追求的创新精神,为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第四,构建秩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成价值观念,构建道德秩序。社会道德规范与作为道德基础的人生观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得以社会化并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它既规定了人们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的具体方向,又通过各种评价活动形成人们的道德品质,使人们的行为模式趋向社会的道德要求,造就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第五,营造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人们营造一种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和新型的人际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营造生动活泼和安定、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2.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社会物质利益的实现过程中,如何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小康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西部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包括这些内容,具体概括如下(陈小岚,2004):

(1)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我国把培养人们的政治素质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首先,政治理论教育对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必须通过政治理论教育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其次,政治理论教育对人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正确分析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具有重要作用。政治理论教育对于提高人们抵御各种资产阶级思潮的侵蚀和敌对势力图谋的能力,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实现都十分重要。再次,政治理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政治理论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积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各项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2)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党人抗拒腐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党的奋斗目标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同时,针对以权谋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对党员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教育领导干部严格自律,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3)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有影响力,可以继承且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风骨,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4)现代知识技术和科学精神的教育。随着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过去更加重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在经济建设中出生产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说服力。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的学识深浅相关联。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拓宽视野,把各种有用的知识,对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食粮,统统都吸纳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中,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反对落后愚昧的良好社会风尚。

(5)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然要强调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性。就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党群和干群关系。另外,先富起来的少数人奢迷腐化的生活作风,对人们思想观念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切向“钱”看成为风潮。因此,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才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充实。

3.西部地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各种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人们的社会意识呈现出多样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复杂的西部地区,更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对于促进西部的良性发展、国家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西部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民族传统文化。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应该享有符合民族实际的发展权利。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理应受到理解和尊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作为切入点,引起少数民族群众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灵活性。由于西部的特殊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具体区情,具有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鉴于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地理位置特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等现实因素,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应用。

(3)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改善内部环境。西部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精神发展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数较少,实施教育活动的经费不足,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不够,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西部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偏低,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鉴于此,西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改善内部环境,既要保证经费和人员的充足,又要提高教育对象的文化素质。所以,国家要加大对西部相关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鼓励发达地区在人力、财力、智力等方面对西部进行支援。只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得到改善,西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4)政治思想教育要注意调动积极性。西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就是西部的全体人民。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很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认为搞思想政治教育是没什么用处的。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去,把道理说透、讲通,尊重他们的合理建议,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的人们积极参与。

(5)政治思想教育要循序渐进。西部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必须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味地追求过高、过快。在实施教育的最初阶段,要讲究方法得当,稳步推进,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当通过一定时间的教育,人们的认识水平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时,则要全面推进西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这就要做好识别工作,注意到人们思想水平的变化和教育阶段的转变,适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具针对性。(www.xing528.com)

(6)政治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对象。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对象是西部所有人民,教育目的是使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一致的观念、思想,以便更好地利用世界、改造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的关系。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重点是青少年和各级领导干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四有”新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重要意义。而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发展经济和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整个干部队伍和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甚至影响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理应受到更大的重视。

(7)政治思想教育要利于社会和谐。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构建诚信友爱、人与人和谐相处、弘扬公平与正义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提高西部尤其是农村人口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的力度,以便创造民主法制、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提高人们建设西部的积极性,激发西部人民的创造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服务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西部、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道德建设

十六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最广泛的社会道德基础,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关于思想道德的价值,美国《时代》周刊曾评论说:“在当今这个只追求器物的时代,我们绝不能忽略了思想的价值。在给年轻一代传授技术信息的同时,绝不能忘记,还应当教育他们成为有高贵思想的、诚实而敢说真话的男女;在培养他们的能力的同时,绝不应该忘了,还应当培养他们高贵的人格品性。”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来说,高贵的思想品性和人格实在太重要了。

1.西部地区道德建设的新观念

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加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树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诚信观、公正观和生态观,具体包括:第一,树立诚信观。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诚信是具有基础地位的重要道德观念之一,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妄,恪守信用。基本要求则是言合其意与“言必行,行必果”。然而,在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信用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诚信缺失容易使个人丧失人格,使道德丧失魅力,使政府丧失民心。树立诚信观,刻不容缓。第二,树立公正观。公正往往意味着正义,是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道德准则。公正又往往意味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指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更要求人人机会平等。可以说,经济公平是小康社会经济文明的道德准则,政治公正则是小康社会政治文明的现实要求。二者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义之所在,更是其道德支撑和思想支持。第三,树立生态观。维护生态平衡,塑造优美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西部地区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这既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法律、政策的完善,更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西部地区必须重视生态道德的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2.西部地区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1)加强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

西部自然条件严酷,对外界扰动的承受能力差。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需要培养一代代人的环境道德意识,通过环境友好的意识指导环境保护行动。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第一,要树立“保护环境为荣,损害环境为耻”的道德新观念。第二,环境道德原则在于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必须要有一个度。人们必须在环境问题上遵循“平等原则、和平共处原则、互利原则和共同进化原则”。第三,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地球大环境”、“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道德规范。走出人本主义和“人定胜天”的误区,走向以生态为中心的“天人合一”、“天人相依”的至高境界。通过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比如在吃的方面,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模式,适度提高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水平。在穿的方面,衣着原料多利用天然纤维,适当发展彩色棉,减少印染对环境的污染。在住的方面,要在建筑设计上考虑环保和节能。在行的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用的方面,大量使用节能电器和“绿色”电器,减少高耗能电器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总之,要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人人可为”的意识。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

2001年我国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作了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可概括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通过思想道德建设使西部民众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改革开放的意识,清除传统陋习,成为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开拓进去、关心社会事业的现代公民。

3.西部地区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

人们的思想品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家庭、社区、大众传播工具是影响和制约人们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人们的思想道德社会化,也是在上述诸因素影响下实现的。道德教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信仰和自觉行为。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蕴涵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育、社会大众传媒中。要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灌输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使人们懂得是与非,对与错。

⑴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况状。道德教育首先要从儿童抓起,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父母和每一位家庭成员要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有学识有修养,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家庭成员尤其父母亲是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不仅要有美好的心灵,良好的言行,还要传播先进的思想,为创造学习型社会以身示范。此外,家庭对孩子的环境道德教育也会产生很好的影响。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环保行为感染和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习惯。

⑵学校道德教育。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教育机构,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阵地。学校系统地把思想道德规范、道德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把道德教育贯穿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道德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要转变教育观念,将环境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作,纳入教育计划,并设专人管理,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⑶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能最直接、最具体、最集中地反映一个社会公民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水平。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直接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表现出来。一个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道德水平,也由各行各业的道德反映出来。因此,每一个单位要组织职工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文明公约,进行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教育。

⑷社会道德教育。首先,大众传媒工具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图书、录音、录象等信息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效果很好。大众传媒要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格。通过理论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优秀的传统观念,健康的风俗习惯,良好的行为准则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如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另外,通过环境进行道德教育也不可忽视。凡是公共场所都要有宣传道德规范的公共广告,要有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内容,宣传要有对全体人民负责的责任意识,让人们在耳闻目睹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李尊实,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