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结果:西部人口素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调查结果:西部人口素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调查对象选择了民勤、古浪两地已经完成移民家庭和计划移民的家庭,主要了解人口素质对移民成效是否存在影响。据统计,两地完成移民的被调查家庭82户,其中民勤县22户,古浪县60户。

调查结果:西部人口素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三、调查区域人口素质与生态移民关系

根据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安置的要求,2003~2010年流域内计划对民勤、天祝古浪的部分乡镇按其生态地理位置进行生态移民,共涉及3.88万人,全部为流域内移民。其中民勤县1.4万人,古浪县0.28万人,天祝县2.2万人。本次调查对象选择了民勤、古浪两地已经完成移民家庭和计划移民的家庭,主要了解人口素质对移民成效是否存在影响。

(一)调查概述

为全面了解移民素质对生态移民的影响,项目设计了针对完成移民者和计划移民者两份调查问卷,调查移民感觉他们自己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实用技术素质对移民是否存在影响。本次调查涉及的移民家庭(民勤、古浪)共计202户(回收问卷全部合格),调查对象是移民家庭中当时在家的成年人。该调查是2007年春节期间完成的,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放假回家。因此,接受调查的一般是家庭中有一定决策权和能力的人。据统计,两地完成移民的被调查家庭82户,其中民勤县22户,古浪县60户。完成移民者中有男性69人,女性13人,分别占84.1%和15.9%。计划移民者120户,民勤和古浪各60户。计划移民者中有男性99人(82.5%),女性21人(17.5%)。由于移民调查以家庭为单位,性别比例只反映当时接受调查的家庭代表。需要说明的是,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回答部分代表家庭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反映的是被调查者本人的看法、感受和认识。

1.移民迁入地分布情况

对于完成移民者,现在居住地就是他们的迁入地。民勤县完成移民者迁入地主要是南湖乡(16户),其次是昌宁乡(6户)。两乡都位于民勤县境边缘,人口相对稀少。其中,南湖乡是民勤县与武威市接壤之地,昌宁乡是民勤县与永昌县交界之处。古浪县完成移民者迁入地主要是直滩乡(49户),其次是裴家营镇(10户),海子滩镇(1户)。计划移民者将来的迁入地,民勤县内迁移地有夹河乡(48户)、南湖乡(4户)、昌宁乡(5户)和昌盛乡(2户),古浪县内迁移地有黄花滩乡(17户)和永丰滩乡(2户)。从民勤、古浪省内跨县迁移目的地有金塔县(3户)、瓜州县(4户)和酒泉市(1户)。跨省区迁移的仅有2户,其中1户是从民勤迁移到内蒙古自治区阿右旗。迁移目的地不确定的多达32户,占计划移民总数的26.7%,这些被圈定为移民而尚未确定迁入地的家庭,其未来似乎面临有更多的不可知因素。

2.移民迁出地分布情况

民勤县完成移民者迁出地主要是东湖镇(18户),其次是中渠乡(4户),现中渠乡并入西渠乡。两乡都位于民勤县境石羊河下游湖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生态难民相对集中,属于民勤县生态移民的重点区域。古浪县完成移民者迁出地主要是原井泉乡(48户)、裴家营镇(10户),直滩乡和横梁乡各有1户。古浪过去县内移民主要目的是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把他们迁移到水土资源较好、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实现脱贫致富。需要说明的是,古浪县域内有乡内迁移:部分移民从直滩乡老城迁移到直滩乡新城;部分移民从裴家营乡孟家村迁移到裴家营乡蒙家庄;部分移民从井泉乡青草沟迁移到井泉乡中滩。对于计划移民者而言,其迁出地就是当前居住地。民勤县计划迁出地有西渠镇(26户)、东湖镇(21户)、红沙梁乡(6户)和东镇(7户),主要是居住在湖区生态环境退化区域的农民。古浪县计划迁出地是黄羊川镇(60户)。黄羊川“群山环峙,中夹平川”,自古就是交通战略要塞。由于黄羊川地处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计划移民者主要是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3.接受调查移民的年龄结构

从完成移民者中接受调查的年龄看,从22岁至64岁之间有不均等的分布,其中36岁到46岁之间的中年人群比例较高。从年龄段上看,30岁及30岁以下的有6人,占完成移民者的7.3%;31~40岁之间的有30人,占36.6%;41~50岁之间的有32人(39%);50岁以上的有14人(17.1%)。计划移民者中被调查者的年龄,从21岁到60岁有不均等的分布,除40岁的人数有一个高峰外,其余各年龄差距较小。其中,30岁及30岁以下的有15人,占计划移民者的12.5%;31~40岁之间的有62人,占51.7%;41~50岁之间的有31人(25.8%);50岁以上的有12人(10%)。可见,无论是完成移民者还是计划移民者,接受调查者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以青壮年居多(学生和未婚者一般在家庭迁移中没有决策权)。青壮年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承担者“抚育下一代,赡养上一代”的重任,其家庭结构稳定,举家迁移牵涉的问题也更多。

img73

图3-1 完成移民者家庭人口数

img74

图3-2 计划移民者家庭人口数

4.移民家庭当前家庭规模

图3-1是完成移民者家庭人口数,从2人户至10人户家庭不等,其中,2人户和3人户家庭各有2户和3户,占计划移民者的2.4%和3.7%;4、5、6人户家庭各达35户(42.7%)、22户(17.5%)和11户(13.4%);7人户仅有7人(8.5%),9人户和10人户各有1户。图3-2显示的是计划移民者当前家庭规模。其中,3人户家庭有10户,占计划移民者的8.3%;4人户家庭有48户(40%);5人户和6人户各有21户和33户;7人户仅有6人,9人户和10人户各有1户。可见,完成移民者家庭规模以4人户为主,其次是5人户家庭,两类家庭累计达69.5%。计划移民者家庭规模也以4人户最多,其次是6人户家庭,两类家庭合计占67.5%。结合调查实际,这反映了本地区移民家庭主要是由父母和两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和祖孙三代同堂的家庭,这类家庭在西北农村比较普遍。相对于核心家庭而言,三代以上的大家庭迁移的难度更大,让老年人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和家园本身就是一大难题,正所谓“故土难离”。同时,老年人对新居住地的适应能力和适应心理也不及青年人,即便青壮年在放弃了原有的人缘、地缘之后,也面临重新建立人际网络的问题。所以说,生态移民必须科学实施,规划前期的调查取证工作必须充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移民家庭迁移年份

从完成移民者家庭迁移年份看,最早迁移的是1970年,最晚迁移是在2007年。其中1970年和1981年迁移的各有1户。1990年迁移的家庭多达16户,占20%;1991年至2000年十年间迁移的家庭有46户,占56.1%;2001年至2007年每年有迁移家庭,但迁移数量有限,合计有16户(19.5%)。迁移高峰是1990年和1991年,55%的家庭在这两年内迁移。因为当时县内迁移比较自由,无须办理名目繁多的手续。如民勤县南湖乡20世纪90年代初的移民大多选择两栖,农忙季节来南湖经营农业,农闲时节返回原籍。家庭青壮年男子在南湖雇工开垦大面积荒地,在田间地头挖掘水井灌溉,种植向日葵、籽瓜等经济作物。而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原居住地生活和学习。图3-6显示的是计划移民者家庭迁移年份,67.5%(81户)的家庭计划在2007年迁移,个别家庭计划在2008年迁移,有31.7%(38户)的家庭尚不确定迁移年份。

6.移民的主要原因

从表3-7移民的主要原因看,完成移民的家庭中有73.2%(60户)是在政府要求下搬迁的,亲友迁移后牵引带动的占17.1%

表3-7 移民的主要原因

img75

(14户),只有9.8%的家庭是由于其他原因迁移(包括自主迁移)。计划移民的家庭中有60.8%(73户)是在生态移民背景下政府要求搬迁的,30%(36户)是自主迁移等其他原因,仅有9.2%(11户)的家庭是在亲友迁移后带动迁移的。可见,大部分移民(完成移民者和计划移民者)是在政府强制下被动迁移的。

(二)完成移民者素质对移民的影响

1.健康状况对迁移前后的适应的影响

(1)健康状况对迁移身体和心理适应的影响

①迁移前后健康状况比较。据调查,移民前后身体都很健康的有37人,占移民前身体很健康人数的74%;移民前后身体均基本健康的有14人,占移民前身体健康人数的60.9%;移民前后身体都一般的有4人,占移民前身体一般人数的44.4%;移民前身体很健康,而移民后(现在)身体非常差或者比较差分别有1人和3人。以上数据表明,被调查者移民前后的身体状况有较高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移民前身体健康者移民后身体也健康。

②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首先,我们让完成移民的被调查者自我感受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其中,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的比例依次为58.5%(48人)、40.3%(33人)、1.2%(1人)。此外,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的人没有。这说明绝大多数移民通过自身体验发现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有影响,只不过感受程度有差异。其中,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较大的,在迁移前身体很健康、健康和身体一般者中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4%、60.9%和77.8%,比例呈不断升高趋势。而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一般的,在迁移前身体很健康、健康和身体一般者中所占比例依次为74%、39.1%和22.1%,比例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见,身体越健康,感觉健康对移民的影响程度越低,这从侧面反映了健康状况良好的移民更易于成功完成家庭迁移。

③移民前对身体适应移民的担忧。在完成移民者中,对“移民前是否担心身体状况不适应迁移的新环境”的调查显示,移民前“不担心”和“很担心”自己身体不适应新环境的人都很少(各有2人);“有点担心”身体不适应新环境的,在迁移前身体很健康、健康、身体一般的移民中分别占96%、30.4%和44.4%;“比较担心”身体不适应新环境的,在迁移前身体很健康、健康、身体一般的移民中分别占4%、52.2%和55.6%。可见,多数移民迁移前会多多少少担心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应新环境,只不过身体健康者担心的程度轻微一些,健康状况一般者担心更多一些。这说明身体健康程度对移民前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身体越健康的移民对未来的信心越大。

④健康状况与移民后身体适应情况。假设移民迁移后身体适应新环境需要不同的时间,调查显示,迁移后身体一年左右能适应新环境的,在迁移前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中占100%,身体健康的占47.8%,身体一般的占33.3%。这说明一年左右适应新环境的比例随着健康状况的下降呈下降趋势。两年和三年左右适应新环境的移民比例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呈下降趋势。其中,两年左右适应新环境的,迁移前身体健康的有47.8%,迁移前身体一般的占55.6%。三年左右适应新环境的,迁移前身体健康的有4.4%,迁移前身体一般的占11.1%。从另一个角度看,迁移前身体很健康的移民都在一年左右适应新环境;迁移前身体比较健康的移民近半数在一年左右适应、近半数在两年左右适应新环境;迁移前身体一般的移民半数以上在两年内适应新环境,少数在三年左右适应移民环境。当然,这是移民对过去身体适应能力的一种回忆性评估,事过境迁,当时的感觉和现在的回忆可能有差异。但移民迁移前的健康状况对他们迁移后身体适应能力的影响可见一斑。

(2)健康对移民后选择职业及收入的影响

①健康对外出从事非农业的影响。生态移民是为了缓解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如果移民有能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人口彻底脱离农业后不仅有利于迁出区的生态恢复,也避免了迁入区生态遭到破坏的可能结果。那么,移民的健康状况是否对他们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愿望产生影响?对不同健康条件下移民从事非农业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很健康的移民愿意和不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比例分别为60%和2%,身体比较健康的移民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21.7%和34.8%,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这两项的比例依次为22.3%和44.4%。三至四成被调查者对进城务工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身体健康的移民更多地选择进城从事非农业劳动,而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更多地放弃这种机会。民勤的访谈显示,移民不愿进城从事非农劳动的理由很多:妇女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有的担心城市收入不稳定,身体不强壮者担心体力不支,年龄较大者感觉自己缺乏竞争力。愿意进城从事非农劳动的理由主要是:打工收入高、城市找活容易、城市就业机会多等。

②健康对移民后职业选择的影响。从现实职业情况看,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全部从事种植业;身体基本健康的移民有82.6%从事种植业,8.7%从事商业,从事运输业和其他非农业劳动的各占4.3%;身体很健康的移民有88%从事种植业,6%从事其他非农业劳动,4从事养殖业和商业的分别有4%和2%。这表明身体健康的移民,从事职业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从理想职业选择看,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88.9%希望从事种植业,其余的11.1%想从事养殖业;身体基本健康的移民,60.9%想从事种植业,21.7%的希望从事其他非农劳动;身体很健康的移民,34%的人希望从事种植业,52%的人想从事其他非农劳动。可见,健康状况对移民理想职业的选择也会有影响,健康的体魄是选择职业的砝码之一。他们选择理想职业的理由如下(图3-3):37.8%的人没有技术,从事农业可以照顾家庭;20.7%的人根据自身掌握的技术选择理想职业;17.1%的人选择打工是因承包土地少,又没有资金经商。部分人愿意从事商业是因为利润多或者自由。可见,技术对于理想职业的选择不无影响。

img76

图3-3 完成移民者选择理想职业的理由

③健康对移民后收入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迁移后移民的收入普遍有所提高,收入下降和收入不变的情况没有,这反映了生态移民达到了改善移民生产生活的目的。无论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大部分移民迁移后的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都提高很大。从个人收入情况看,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个人收入都提高很大;身体基本健康的移民半数以上(52.2%)个人收入提高很大;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有六成(66.7%)个人收入提高很大。家庭收入提高在不同健康群体中的比例与个人收入类似。

(3)移民健康状况与移民变量的相关分析

表3-8 迁移前健康素质与迁移变量相关分析

img77

表3-9 移民当前健康素质与迁移变量相关分析

img78

移民迁移前的健康状况与移民的8个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表3-8),结合SPSS对变量的赋值可知,移民前身体越健康,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会越小;迁移前身体越健康的移民,越不担心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应迁移的新环境;迁移后身体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越短;也越不担心自己文化技术不适应迁移的新环境。因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身强体壮本身就是一种技术优势,这是体力劳动者最需要的“条件”。以上结果说明了移民的健康状况对他们身体以及心理上是否适应迁入地的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移民前的健康状况与移民后变量的相关分析显示,迁移前身体越健康的移民,移民以后越愿意接受文化技术培训,也更乐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移民后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提高的也更多。这说明移民前的健康状况对于移民后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积极性以及脱贫致富都有明显的影响。移民当前健康状况与移民后有关变量的相关分析显示(表3-9):当前(即迁移后)身体越健康的移民,越愿意接受文化技术培训,也更想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其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提高也更快。这说明移民当前健康状况对于移民在迁入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与迁移前健康状况的影响相比,移民当前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较小。这可能是因为部分移民在10年前就完成了迁移,当时他们的健康状况对于家庭经济建设的作用更重要。时至今日,这些移民已经由原来的新居民转变成老住户了。

2.文化程度对移民的影响

(1)文化程度对迁移前后适应力的影响

①文化程度与移民前职业、收入来源。完成移民者家庭收入来源与文化程度的交叉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其中大专文化的其家庭收入全部来自非农业;小学文化程度的其家庭收入84.2%来自非农业,文盲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家庭收入66.7%来自非农业;高中文化程度的家庭,非农业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只有55%。这说明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对家庭收入是否来源于农业的影响不明显,因为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普遍情况,文化程度低的大多从事建筑、搬运等苦力劳动,这种依靠体力的繁重非农业劳动与传统的农业劳作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劳动场所发生转移。从完成移民者迁移前从事的职业看,从事种植业的人数占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专文化程度人数的比重都在94%以上,除了大专文化和文盲迁移前全部从事种植业外,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的有极个别人从事商业(小买卖)、运输业或其他职业。这反映了移民前绝大多数人以农业为生,文化程度对其职业种类几乎不存在影响。

表3-10 对文化技术适应移民环境的担忧

img79

②文化程度与迁移态度。由于大部分移民是在政府要求下被动迁移的,对迁移态度的调查显示:文盲、小学和大专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全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当地生态移民工程,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95%以上对移民的态度积极,被动接受迁移的和不愿意迁移的都微乎其微(各1人)。访谈了解到移民对迁移的态度积极响应,是希望或者感觉迁移后生活环境会改善,家庭收入可能提高。这说明生态环境退化极其严重的地区,居民迁移的愿望较强烈,因为留恋故土的结局无非是持续贫困。关于生态移民目的的调查显示,79.3%(65户)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移民生存条件”,19.5%(16户)的移民认为他们迁移主要是为了恢复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仅有1.2%(1户)的被调查者认为移民是为了减少当地人口压力。

③文化程度与迁移忧患程度。据调查(表3-10),除了大专以外(1人),感觉自己文化技术水平比较适合移民的比例,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分别占6.7%、21%、33.3%和35%,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认为自己文化技术水平“比较适合”移民的比例在各文化组中不断升高。认为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一般适合”移民的,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分别占93.3%、73.7%、66.7%和45%,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比例明显下降。另外,对文化程度与移民变量的SPSS相关分析显示,除了移民文化程度与感觉自己文化技术水平适合移民之间存在正相关(系数为0.300,不相关概率0.006)外,文化程度与其余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移民,迁移前对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越自信,或者说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心理上对迁移的担忧。调查还发现:移民是否担心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迁移的新环境与其文化程度无关,文化高的移民并不认为文化技术高对顺利移民更有好处,文化程度高低也并不影响移民对文化或技术培训必要性的认识。这样的结果与事先的假设有一定的出入,一般认为文化程度高的移民可能对迁移信心更大,不太担心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也会肯定文化技术对于顺利移民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以获取更高的收入,文化程度高的移民对文化技术培训的期待会更强烈。调查结果推翻了这种假设,就其原因大概是移民迁移后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当地传统农业以体力投入为主,只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移民就没必要担心自己和家庭的生活。

④文化程度与移民后职业。从不同文化程度的移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态度看,移民后愿意进城从事非农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46.7%、63.1%、48.2%、25%,而不愿意进城从事非农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5.3%、18.5%、20%。可见,移民的文化程度并不影响他们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比如,近半数的文盲愿意进城,而只有四分之一具有高中文化的移民愿意这样做。从迁移后理想职业的选择看,以种植业为理想职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专各组中的比例依次为60%、52.6%、44.4%、44%、0,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将种植业作为理想职业的比例越低。希望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专各组中的比例依次为33.3%、21.1%、40.7%、50%、100%,除文盲外,文化程度高的移民更乐意选择非农业劳动。

⑤文化程度与移民后收入变化。从迁移后家庭收入来源看,文盲半文盲组中66.7%的家庭收入来源于种植业,33.3%的家庭收入来源于非农业劳动。小学文化组中,63.1%的家庭收入来源于非农业,21.1%来源于种植业,其余10.5%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商业;初中、高中组的家庭收入渠道进一步增多,除了种植业和非农业外,养殖业、商业、运输业也成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由于家庭收入不能代表被调查者个人的收入,个人文化程度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也就难以理清。不过,文化程度与个人收入增长的分析显示,80%以上的被调查者个人收入增长很大,而文化程度对个人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对移民后家庭收入提高原因的调查发现,48.8%(40户)的家庭是由于迁移后收入渠道增多,这些家庭在经营农业外还有打工或其他非农业收益;17.1%(14户)的家庭收入提高是由于迁入地自然条件好,水土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因耕地面积扩大、就业机会增多、农业效益好而提高家庭收入的各占3.7%(3户),其余23.2%(19户)统计缺失,被调查者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3.技术水平对移民的影响

完成移民接受调查者,移民前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的74人,占90.2%,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占9.8%(8人)。而移民前拥有实用技术的61人,占74.4%,没有任何技术的25.6%(21人)。从移民后参加技术培训的情况看,移民后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的74人,参加过技术培训的8人。这数据和移民前接受技术培训的调查结果一致,说明迁移前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者,迁移后也没有通过培训学习技术。因此,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参加技术培训,却通过“干中学”、“师带徒”等途径掌握了技术。另外,虽然被调查者中拥有实用技术的人数有限,但他们掌握的技术门类很多。访谈信息显示,民勤县移民迁移前技术特长主要包括:汽车修理、电焊技术、缝纫技术和养殖技术等,古浪县移民迁移前技术特长有:采煤技术、医疗、驾驶、建筑、木工、柴油机修理、放映技术、装潢技术和美容理发技术以及商业贸易经营技能等。(www.xing528.com)

(1)技术水平与迁移前后身体适应

①技术水平与身体适应。不同技术水平的移民对健康状况影响迁移的感觉是:拥有技术的移民认为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较大”和“一般”的人数分别占各组的19%和81%,该组没有人认为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很大。没有技术的移民认为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和“一般”的比例分别占1.7%、47.5%和50.8%。这说明有技术的移民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程度不及没技术的移民。一般情况,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健康不足对就业和收入的限制,即用技术投入替代体力投入。此外,有技术特长的移民,迁移前“不担心”和“很担心”自己身体不适应迁移新环境的均没有;“比较担心”和“有点担心”自己身体不适应迁移新环境的分别有9.5%和90.5%;没有技术特长的移民,迁移前“根本不担心”、“有点担心”、“较担心”和“很担心”自己身体不适应迁移新环境的比例依次为3.3%、65.6%、27.8%和3.3%。这反映了无论移民是否拥有实用技术,身体对迁移环境的适应都是他们所顾虑的。只不过有技术的移民顾虑较少,没有技术者似乎顾虑更多一些,这可能是所谓的“技高人胆大”。

②技术水平与文化技术适应。完成迁移的被调查者,有技术特长者认为自己文化技术“很适合”移民和“不太适合”移民的比例分别为14.3%和4.8%,而没有技术特长的上述比例为0和1.6%;有技术特长者,认为自己文化技术“比较适合”和“一般适合”移民的比例依次为23.8%和57.1%,没有有技术者,以上两项的比例为26.8%和72.1%,可见,有技术的移民,有少数不满足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大部分对自己的技术持怀疑态度,1/10以上的人满足自己的技术。而没有技术者对此问题的态度大多模棱两可,少部分人持比较肯定的态度。

(2)技术水平与迁移前文化技术影响

有技术的移民,4.7%比较担忧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新环境,14.3%不太担忧,大多数人(81%)是“一般担忧”。没有技术的移民,29.5%“很担忧”或者“比较担忧”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新环境,4.9%不太担忧,65.6%的人“一般”担心。可见,无论技术水平如何,大多数移民对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新环境的担心程度很低。不过,有技术的移民这种倾向更加明显一些。再者,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认为文化技术高对顺利移民“很有好处”的比例分别为47.6%和45.9%,“有些好处”的比例依次为52.4%和52.5%,只有1.6%没技术的移民,认为文化技术高对顺利移民没有好处。可见,不管移民有没有技术,他们绝大多数肯定文化技术高有利于移民,只有缺乏技术的移民持否定态度。

(3)技术水平与移民后职业选择的态度

有技术的移民“愿意”和“不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3%和4.8%;没有技术的移民这两项比例各为49.2%和19.7%;对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态度,选择“一般”的人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占61.9%和31.1%。可见,有技术的移民绝大多数有进城从事非农业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不是很强烈。没有技术的移民大部分有进城从事非农业的愿望,这种愿望比有技术的移民更加强烈。从移民后从事职业的情况看,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从事种植业的比例分别为76.2%和91.8%,从事养殖业的比例依次为4.8%和1.6%;有技术的移民从事其他非农业的比例为19%,没有技术的移民无人从事其他非农业。这说明技术水平对移民现实职业有一定影响,没有技术者大多滞留在农业领域,有技术者更多从事非农业。

(4)技术水平与迁移后收入情况

从不同技术移民家庭收入来源看,没有技术的移民迁移后有60.6%家庭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技术的移民该比例仅4.8%;没有技术的移民家庭收入来源于非农业的占34.4%,有技术的移民该项比例高达90.5%。可见,没有技术的移民其家庭收入依赖于农业,有技术的移民家庭收入以非农业为主。从移民后家庭收入变化情况看,所有被调查的移民及其家庭迁移后收入都有所提高。其中,没有技术特长的移民,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提高的情况是一致的(个人和家庭收入“增长很大”的比例各占78.7%)。而有技术特长的移民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增长很大”的分别占95.2%和10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技术对于移民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的贡献。

(三)计划移民者素质对移民的影响

1.健康状况对移民的影响

(1)健康状况与迁移适应

①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计划移民者自我感受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见表3-11,其中,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很大”的占46.7%(56人),“影响较大”的有44.2%(53人),“影响一般”和“影响较小”的分别只有8.3%和0.8%。没有人认为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不存在影响。这说明绝大多数移民主观上认为健康状况影响顺利移民,只不过对影响程度的判断有所差异。其中,认为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很大的,在身体很健康、健康、身体一般和比较差的移民中比例分别为52.1%、49%、28.6%和37.5%。而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影响较大的,在身体很健康、健康、身体一般和比较差者中的比例依次为45.8%、34.7%、64.3%和62.5%,比例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见,身体健康的移民认为健康对顺利移民的影响程度很高,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反而在主观上降低健康对移民的影响。

②移民前对自己身体适应移民的担忧。计划移民者对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应迁移环境的担心是:只有16.7%(8人)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不担心,其余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有点担心”和“比较担心”的在身体很健康、健康、身体一般、比较差和非常差的移民中分别占75.0%、59.2%、92.69、87.5%和100%。可见,少数身体最健康的移民完全不担心自己身体状况不适应新环境,总体上健康状况良好者担心的程度轻微一些,健康状况较差者担心程度更甚一些。另外,移民对自己身体适应迁移的感受是:除了身体残疾者外,感觉自己身体“不太适合”迁移的人数在身体很健康、基本健康和身体一般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45.8%、36.7%和21.4%,身体比较差和身体很差的移民没有人感觉自己身体比较适合迁移,这说明健康状况对于移民信心的影响是存在的。

表3-11 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程度

img80

③移民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了了解移民对迁移的预期或者期待,本次调查了生态移民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其中,计划移民者认为迁移对自己身体“比较有好处”的,在身体很健康、基本健康、一般、比较差、非常差各组中分别占91.7%、57.1%、28.6%、12.5%和100%,除了残疾或患病者外,随着健康状况的下降比例不断下降。认为迁移对自己身体“没有好处”的,在身体很健康、基本健康、身体一般和比较差各组中分别占6.2%、28.6%、64.3%和87.5,比例呈上升趋势。可见,当前健康的移民多数认为迁移有利于自己的健康,身体不健康的移民多数感觉迁移对自身健康不利。访谈发现其原因主要是迁移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身体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健康者的“体力资本”容易使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加之迁入地生态环境较好,生存条件的改善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④健康对迁移态度和方式的影响。移民的健康状况会不会影响他们迁移的态度和迁移距离的选择?从生态移民的态度看,除了身体残疾或患病者以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迁移的,在身体很健康、基本健康、健康状况一般和比较差的移民中依次占91.7%、36.7%、28.6%和25%,随着健康状况的下降比例也在下降。“不愿意迁移”的在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中没有,身体基本健康的仅有10.2%,健康状况一般和比较差的分别占28.6%和37.5%,随着健康状况的下降比例呈上升趋势。可见,在计划移民群体中,身体健康者迁移的态度更加积极。从迁移选择方式上看,健康状况一般和比较差的移民,70%以上的理想是县内近距离迁移;而身体健康的移民只有33%~34%选择县内迁移,大部分人希望离开本县或本省远走他乡。可见,移民身体素质是其跨县域和省区迁移的“资本”之一。

(2)健康对移民后选择职业及收入的影响

①健康对外出从事非农业的影响。不同健康条件的移民对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态度是:近半数(46.7%)的移民是愿意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的,不足三分之一的移民不愿意离开农业或离开农村。其中,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在身体很健康、基本健康、一般健康和身体较差的移民中分别占83.3%、26.5%、7.1%和12.5%。反过来,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不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比例仅为6.3%,身体基本健康的移民该项比例上升至22.4,健康状况一般和比较差的移民该项比例高达85%以上。这些数据大致说明,身体健康的移民完成迁移后大多数选择进城从事非农劳动,而健康状况一般的移民更多会滞留在农村。事实上,为了防止生态移民导致环境退化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让移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把他们从土地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才能彻底地持续地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②健康对移民后职业选择的影响。计划移民者迁移前不论身体是否健康,85%以上都从事种植业。从移民迁移后计划从事的职业和他们所理想的职业来看,迁移后从事种植业的,在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中有95.8%,身体基本健康的移民有73.5%,健康状况一般和比较差的移民85%以上从事种植业。这表明计划移民者在新的居住地仍然以种植业为主要职业,很少有人迁移后从事非农业劳动。从理想的职业来看,只有30~50%的移民理想的职业是种植业。其中,身体健康的移民有50%以上理想的职业是种植业+副业型,10%以上以非农业劳动为理想职业;选择养殖业和商业的多是身体基本健康、一般健康和身体比较差的移民。总体来说,健康状况对计划移民者选择职业方面的影响不明显,职业的选择更多地受制于其他因素。

(3)移民健康状况与移民变量的相关分析

采用SPSS对计划移民者当前的健康状况与所有移民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存在相关性的变量列入表3-12。分析显示:移民身体越健康,感觉自己健康状况越适合迁移;也越不担心将来自己身

表3-12 计划移民健康素质与迁移变量相关分析

img81

体状况不适应迁移的新环境;对迁移后健康状况改善的信心和把握更大;对生态移民的态度更加积极,而健康状况不佳者往往不愿意迁移。同时,身体健康状况对于移民在心理上弥补自己文化技术水平的不足有积极意义,移民拥有健康的体魄使他们有信心和决心战胜迁移的困难。不过,这并不是说健康的移民轻视文化技术的重要性。即使身体很健康的移民也肯定文化技术对迁移的积极作用,不因自己健康而抹杀文化技术的价值。移民健康状况与移民后有关变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迁移前身体越健康的移民,移民以后越愿意接受文化技术培训,也更乐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这与前面完成移民者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移民的健康状况对于他们迁移后的就业地点、从事的职业类别以及接受技术培训的积极性都有明显的影响。或者可以说,健康的移民迁移后会以更加积极地姿态投入到新的生产生活中。

2.文化程度对移民的影响

(1)文化程度对迁移的影响

①文化程度与当前收入、职业。交叉分析显示,计划移民者家庭收入来源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家庭收入来源于农业的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组中分别占28.6%、47.8%、52.9%和68.2%,家庭收入来源于非农业的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组中依次为71.4%、52.2%、47.1%和31.8%。不难看出,被调查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家庭收入来源于农业的比例越高,家庭收入来源于非农业的比例越低。由于本次调查没有了解非农业劳动的类型,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程度高的移民家庭收入主要依赖农业劳动收入,文化程度低的移民家庭收入更多地依靠非农业劳动收入(包括打工)。至于被调查者的个人收入对于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得而知。从移民迁移前从事的职业看,从事种植业的人数占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人数的比重分别为100%、95.7%、94.1%和81.8%,这说明文化程度低的移民绝大多数从事种植业,而文化程度高的移民职业种类较为多样,不过这只是被调查者的数据。

②文化程度与迁移前的心理担忧。调查数据显示:对自己文化技术不适应迁移新环境“一般担心”、“比较担心”和“很担心”的,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组中依次合计为100%、100%、94.1%和86.4%;对自己文化技术不适应迁移新环境“不太担心”的,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组中依次为0、0、5.9%和13.6%。这说明大部分移民担心自己文化技术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但文化程度越高的移民担心的比例相对较低。也就是说,移民是否担心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迁移的新环境与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感觉自己文化技术水平“比较适合”和“很适合”移民的比例,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分别占0%、0%、14.7%和45.4%,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认为自己文化技术水平比较适合和很适合移民的比例在各文化组中不断升高(表3-13)。文化程度高的移民并不认为文化技术高对顺利移民更有好处,文化程度低的移民也并未否定文化技术水平对顺利移民的积极影响,具备相同文化水平的人对同一事件的认识有较大差异。

表3-13 自己文化程度是否适合移民

img82

③文化程度与迁移态度、方式选择。不同文化程度的移民对待迁移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对生态移民“积极响应”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组中分别占100%、56.5%、60.3%和36.4%,文化程度越低,比例反而越高;“不愿意迁移”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组中分别占0、4.3%、8.8%和22.7%,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不愿意迁移的更多。在政府要求下迁移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组中分别占0、52.2%、63.2%和81.8%;而由于“其他原因”(如主动选择)迁移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组中分别占85.7%、39.1%、26.%和13.6%。这反映出文化程度越低的移民越支持政府倡导的生态移民,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支持生态移民就是觉悟高、素质好。只能如此设想:文化程度高的移民对未来有自己的计划或打算,未必依靠迁移摆脱他们生存所面临的困境。从不同文化水平的移民理想迁移方式看,选择“县内近距离迁移”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组中分别占14.3%、30.4%、39.7%和68.2%,选择“省内县外迁移”的人数在在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组中分别占85.7%、47.8%、44.1%和22.7%。可见,文化程度较高者更倾向于县内迁移,不愿意背井离乡“远走高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没有涉及移民选择理想迁移方式背后的种种理由。

④文化程度对迁移后职业选择的影响。从不同文化程度的移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态度看,移民后愿意进城从事非农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85.7%、43.5%、50%和27.3%,而不愿意进城从事非农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4.3%、30.4%、19.1%和54.5%。可见,高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移民更多地想留在农村,文盲和初中文化程度的移民更愿意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总体上,文化程度并不决定移民对就业地点的选择。从计划从事的职业分析,迁移后从事种植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00%、91.3%、85.3%和72.7%,比例显然呈下降趋势。再看迁移后理想职业的选择,以种植业为理想职业的人数在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专各组中的比例依次为57.1%、47.8%、45.6%和31.8%,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将种植业作为理想职业的比例越低。其中,高中文化程度者选择养殖业、商业、农产品加工、其他非农业劳动以及农副业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文化层次。这说明了文化程度对于职业选择存在一定的影响。

(2)文化程度与移民相关分析

采用SPSS对计划移民者的文化程度与移民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存在相关性的变量列入表3-14。结果显示:首先,移民文化程度越高,感觉健康状况对顺利移民的影响越小。即文化程度高的移民不会过分担心健康对迁移的阻滞。其次,计划移民者文化程度越高,对当地开展生态移民的态度越不积极。与此相应地,他们也越不愿意进行长途迁移。最后,文化程度高的移民反而不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这种违背常理的态度可能与他们当前对城市非农业收益的预期较低有关。如果城市就业的收益明

表3-14 计划移民者文化程度与迁移变量相关分析

img83

显高于农村,而成本(包括家庭分离、拖欠工钱等)又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移民就没有理由拒绝在城市就业。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设想,事实可能远比设想的复杂。

3.技术特长对移民的影响

(1)技术水平与培训情况

没有技术特长的移民都没有参加过实用技术或文化提高培训,有技术特长的移民85%没参加过技术培训,15%参加过技术或文化方面的培训。这说明掌握实用技术的移民大多数是通过非正式渠道学习技术的。从移民对开展文化技术培训必要性的认识看,认为对移民开展文化技术培训“很必要”的人在没有技术的移民中占74%,在有技术的移民中占90%;没有技术的移民有4%认为技术培训的必要性“一般”,有技术的移民中没有人这么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实用技术特长的移民更看重文化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表3-15 文化技术对顺利移民的影响

img84

(2)技术水平适应移民情况

感觉自己文化技术水平“很适合”和“比较适合”移民的人,在没有技术和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有15%和25%;感觉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不太适合”移民的人,在没有技术的移民中占16%,有技术的移民没人这样感觉。不过,总体上看,无论移民是否掌握实用技术,他们大都对自身的文化技术不太自信。从移民对自己文化技术适应新环境的担忧程度看,选择“很担心”和“比较担心”的人,在没有技术和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占45%和20%;选择“不太担心”的人,在没有技术和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占3%和20%。这说明没有实用技术者更多地会担忧自己的文化技术不适应迁移。从表3-15中文化技术高对顺利移民的影响不难看出,认为文化技术水平高对顺利移民“很有好处”和“有些好处”的人,在没有技术和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占93%和100%;只有少数(7%)没有技术的移民认为文化技术水平高对顺利移民“没有好处”。可见,拥有实用技术的移民更有可能看重文化技术,也容易形成一个学习技术的良性循环。

img85

图3-4 计划移民者移民后选择最理想的职业理由

(3)技术水平与职业选择

不同技术的移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态度是: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人数,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占70%和42%;不愿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的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中分别为20%和29%;对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持“一般”态度的人,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各占10%和29%。可见,大部分移民有进城从事非农业的愿望,只是这种愿望强烈程度不同。有技术的移民绝大多数有进城从事非农业的愿望,没有技术的移民进城从事非农业的意愿相对弱一些。从移民后从事职业的情况看,有技术和没有技术的移民从事种植业的比例为80%和86%,从事养殖业的比例依次为10%和3%(两项合计比例为90%和89%)。这说明无论技术水平如何,迁移后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技术对于移民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少影响。

再看迁移后理想职业的选择,以种植业为理想职业的人数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和49%,以养殖业为理想职业的人数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0%和7%。可以看出,没有技术的移民半数以上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理想职业,有技术的移民只有1/3愿意如此。非农业劳动为理想职业的人数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5%和3%,以种植业+副业组合为理想职业的人数在有技术和没有技术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45%和26%。可见,有技术的移民选择副业和非农业劳动为理想职业的比例远远高于没有技术者。另外,技术对于职业选择的影响通过图3-4中可以看出,44.2%的人只会种植业而没有其他技术;20.7%的人士根据自身掌握的技术选择理想职业;17.1%的人选择打工是由于土地少,又没有资金经商。还有部分人愿意从事商业的理由是利润多或者自由。可见,技术对于理想职业的选择大致占64.9%,这证明了技术对于移民家庭迁移后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的重要作用。从长远看,技术也是移民真正摆脱农业束缚,实现非农业转移和人口城市化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上计划移民者与完成移民者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