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科技对生产力的渗透与作用

当代科技对生产力的渗透与作用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实体因素的渗透和作用丁永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

当代科技对生产力的渗透与作用

论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实体因素的渗透和作用

丁永刚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当人类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性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把人类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同志深刻洞察了这个世界趋势,鲜明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这些重要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学说。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实体因素的渗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新命题。它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理论的升华,是对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质的飞跃。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构成的,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我国学术界对生产力构成要素存有分歧,主要观点有“两要素”和“三要素说”。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有些学者提出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管理皆是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多要素”观点。这些探讨无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产力构成要素问题的认识。当然,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多要素”观点也有缺陷,即忽视了科学技术日益内化于生产力各构成因素之中,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事实,把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要素混为一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讲,生产力构成是由人的要素(劳动者)和物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这些要素是作为实体性要素独立存在的。而科学技术、教育、信息和管理等要素不是构成生产力的实体因素,而是影响生产力构成要素的重要因素,这些要素只有依附和渗透到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构成的三个实体要素中,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作为非实体性的附着型因素,必须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当科学技术附着于劳动者,被劳动者所掌握,就可以使劳动者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化,使劳动者的智能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从而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和首要要素的劳动者,只有被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所武装,才能操作先进的生产机器,提高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附着于劳动资料特别是凝结到劳动工具或生产工艺中时,可以使其效率和性能大幅度提高,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综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由于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直接运用于生产工具,是资本主义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电子计算机时代,导致了机器系统所有构成要素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机器性能大幅度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劳动工具的改造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附着于劳动对象后,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劳动对象的利用率,不断拓宽生产力的领域,使社会生产力的急剧提高成为可能。

总之,科学技术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资料的功能、劳动对象的利用率具有全面渗透作用,从提高整个生产力要素系统的功能来说,科学技术具有第一位变革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倍增性要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加速作用

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和物化到生产力构成的实体要素中,就必然从质和量的结合上改变生产力的三要素,提高整体生产力的素质,使整个生产力要素发生质变,这样就能对生产力要素产生一种乘数效应,使社会生产力加倍增大。用公式表示:

社会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因为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是复杂劳动者,其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远远超过简单劳动者。经过科学技术装备和改造了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是其效能和范围大幅度提高和扩展。因此,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不是一个孤立的要素与其他三要素简单相加,而是作为一个倍增性要素与其他三要素相乘,对生产力整体要素形成起到一种乘数作用。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这个乘数也就越大。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发现和科技物化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电子计算机等新兴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促使生产力飞跃发展。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巨大扩张和加速作用,进一步佐证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作用。

第三,作为先导因素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起着重新组合、调整和制约作用,促使生产力充分发展(www.xing528.com)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总是以一定的方式相结合。如果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不以一定的质、量、时空等方式结合起来,优化配置,形成一定的生产力结构,那只能是潜在的生产力。因此,只有将孤立的生产力要素组成一个合理有序的多层次系统,才能变潜在生产力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生产力实体要素的配置构成,并通过自身的先导作用,改变生产力构成要素,使其在新的质、量的基础上,重新优化组合,保持各要素之间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最终使生产力充分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力技术构成发生了变化,导致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由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厂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要素具有不断调整、重新组合的功能,进而通过改变生产力要素及其结构状态,优胜劣汰,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实体要素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它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面貌。在早期的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不直接的。那时科学技术的研究带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个人性,而且发展相当缓慢,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处于滞后状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机器工业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才逐渐成为独立的因素,构成一种特殊的生产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仅渗透到生产力构成的各要素当中,而且成为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的因素。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实体要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从而使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使人类社会从手工作坊式生产跨越到机器工业时代,引起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前资本主义社会总和还要多的物质文明。当时英国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祥地。这一时期,它拥有占世界30%的重大科学发明,占世界57%的工程技术发明,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它走向世界近代生产力发展的顶峰,其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工业产值独占世界的39%,有“世界工厂”之誉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这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跨入电气时代。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新能源的发现与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新材料的人工合成与利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遗传工程等重要成就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在质量、规模,还是速度上,都是前两次科技革命所不能比拟的,使人类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如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二十年多年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超过了以往200多年生产产品的总和。战后的日本,由于积极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举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上仅次于美国的后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物质生产中资本、劳动力、科技之间的关系和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最初科学、技术、生产是彼此分离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多投放资本和增加劳动力来完成的,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影响是间接的、微弱的。随着世界性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刺激和推动,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并与生产力构成实体要素渗透溶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生产已日益呈现一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转入生产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使物质生产中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和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CNP的增长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重仅为5%~20%,到五六十年代,其比重上升为50%左右,而到八十年代其比重上升到60~80%。因此,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已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新产业,更新传统产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扩散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与技术的门类越来越细,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一门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突破,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学科和技术部门,使一项科技成果在多部门同时得到运用。科学技术的这种社会化和扩散性的特征必然形成科技牵引生产发展的趋势,使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加快,开发出更多的劳动生产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人类开发出了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半导体工业、宇宙工业和激光工业等等,使社会物质生产各个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科学技术在不断推出新产业的同时,还使一些传统产业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质量发生质变,更新传统产业,创造出新的社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刘吉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