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生产力研究:创新与历史形态

科技生产力研究:创新与历史形态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生产力及其历史形态的研究孙启鹏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的现象。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竞争时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思想。第三个阶段,明确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科技生产力研究:创新与历史形态

科技生产力及其历史形态的研究

孙启鹏

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的现象。一方面,它的渊源可追溯至人类古代社会。另一方面,作为系统的严整的科学技术,其形成则是近代的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科技萌芽、近代科技演进、现代科技革命,从而到达当代的科技高度。

科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科学技术本质的高度概括,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在《马克斯恩格斯全集》中也提到“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并且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它既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开辟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为新教的工具。“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飚时期。”历史早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震撼了整个旧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因此,科学技术的本质,即科技生产力的提出以及科学技术各阶段的历史形态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科技生产力的提出及发展

1.科技生产力的提出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根植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念的东西无非是客观的物质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远古时代,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并不存在,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欧洲古希腊罗马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开始萌芽,直到15、16世纪以后,精密的专门科学才开始形成和发展。16、17世纪发生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日益结合,并成为生产力。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发现“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并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重要论断。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竞争时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马克思的论断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现实是相适应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马克思提出这一重要论断后,在本世纪4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兴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化,于是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哲学命题,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征的科学总结,它阐述了新产业革命之后当代世界的客观实际,具有时代特征。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这个阶段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的,1977年他发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特别是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可视为他在这个阶段论述科技和教育的代表作。综观邓小平这个时期的相关论述,着重论述两个基本观点:一是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二是重申了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类劳动的分工及其发展趋势的角度,充分肯定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从而使人们的思想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

第二个阶段,从总体上规定科学技术的服务方向。这个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邓小平在这个阶段的有关论述,由解决认识问题深入到实践问题,使科技工作不再停留在对科技的本质、功能及科技主体的思想认识上,而是面向实际,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和政策,并付于实施。

第三个阶段,明确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建立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新科技体制。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党中央在1985年3月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明确规定,《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显然,《决定》体现和展开了邓小平关于科技体制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思想。1987年10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把它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上述这些表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至此业已走向成熟。

第四个阶段,创造性确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更加深入的研究。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年9月12日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邓小平又一次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把科学技术上升到生产力中第一位的高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功能,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之后,邓小平又发表过许多论述,使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如关于发展高科技的论述,关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竞争的论述,关于加速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论述等等。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的观点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与其他论述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邓小平同志所构筑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平台上,江泽民同志对科技生产力的本质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的命题,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内涵。

早在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到:“在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阐述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思想。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所作的序文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支柱的系列高新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思想在江泽民的论述中多处可见,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再度创新。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突显出来,并提升到了显著的位置,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之后,对科学技术功能和价值的重新定位

二、科技生产力各阶段历史形态

科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本质和内涵的重要概括。虽然提出这一命题是近代以后的事,但是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它就一直存在,而且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如前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科技萌芽、近代科技演进、现代科技革命,从而到达当代的科技高度。

1.古代科技萌芽(www.xing528.com)

这个时期是科技的萌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近代,而技术则是与人类社会同样久远,石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开始,之后制陶技术、冶金技术为人类进入金属工具时代奠定了技术基础。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但原始人社会实践活动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零散不全的知识,这是人类科学的起源。这个时期的知识往往与原始宗教是相混杂的,这是这个时期原始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相继形成了古希腊文明。进入了罗马时代,古希腊罗马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时期自然哲学发达、理论思维活跃、逻辑严密、研究方法科学,这有助于关于自然界经验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是自然科学产生的必经阶段,以数学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已发展到奴隶时代自然科学的最高形态。

如果说奴隶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峰在古希腊罗马,那么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峰则在中国。从公元3世纪的秦汉时代起,中国就进入了农业经济发达的社会。此时期的天文学、数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实用科学知识开始趋于系统化,并发明了造纸术,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繁荣期。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代科技水平有高于唐代。宋代完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其他还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它们都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科学著作。

总之,古代是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古希腊罗马和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时代的高峰,虽然这些科学技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仍然为人类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近代科学技术的演进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是近代相继分别发生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和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合称。第一次科学革命是从15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叶发生的,由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与英国产业革命同时进行的。它以科学革命为前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纺织机械的发明为代表的工作机革命;第二阶段是以蒸气机的发明和革新为代表的动力革命;第三阶段是以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为代表,奠定了近代大生产的基础。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叶,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是先后分别进行的情况不同,这次科学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电磁学理论的创立为先导,并在其指导下,使电力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通讯等广泛领域;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表现的更为明显。第二次科学革命以电磁学为代表,包括了热力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科学的全面发展。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不同的是,电气技术革命完全是在电磁理论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

总之,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并且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科技生产力的重要命题。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历了继第一次、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与20世纪中叶。它是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以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合流的科学技术革命。从科学理论上来说,它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为基础;从技术和工艺上来说,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以及上述新兴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前提。现代科学革命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产生为标志。现代技术革命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它与近代两次技术革命以某种技术领域(蒸气机、纺织机和电力的应用)的重大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不同,它不是在某一单一领域中而是在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技术突破并普遍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总之,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紧密,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系统及各个学科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而且这次技术革命是一个全球性的过程,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发达国家中进行着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

三、结语

科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本质和内涵的高度概括。马克思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随后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又对这一命题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得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形态,在古代科学技术在古希腊罗马和中国达到了时代高峰,在近代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逐步完善,在现代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密切,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刘吉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庆臻,安维复.科技生产力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3]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4]李秉平.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