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科技生产力研究

科技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科技生产力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宋存牛近代科学诞生之后的400年间,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它们两个象孪生兄弟一样共同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首先,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发明创造渗入到新的劳动工具中,实现自然科学的“物化”。蒸汽机的应用是经典物理学的“物化”;内燃机和电力的应用是经典电磁理论的“物化”;核能利用和计算机、空间技术出现是现代物理学的“物化”的结果。

科技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科技生产力研究

浅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宋存牛

近代科学诞生之后的400年间,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它们两个象孪生兄弟一样共同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长足进步,人类技术活动的规模和深度都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了产业革命,引起了人类主要生产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产生地知识信息经济,几乎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本文主要想从物理学发展的角度论述一下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的转型以及人类自身的解放。最后涉及一些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性。

一、科学技术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综观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次理论大突破引起的三次产业革命,我们就会明白:近400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就是科学技术使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科学技术视为推动“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7、18世纪,由于牛顿力学热力学的发展,适应了研制蒸汽机和发展机械工程的社会需要,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果形成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开始了机械作业代替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促使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变革。到了19世纪在法拉第电磁定律和麦克斯韦尔电磁场理论的推动下,人们成功地制造了电机电器和电讯设备,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应用电能的时代,推动了垄断发展,使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20世纪以来,由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建立,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结构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实现了原子核能和人工同位素的利用。由于量子力学微观理论的成果,又直接促使了半导体核磁共振激光等新技术的发明,许多边缘科学发展起来,新兴工业象雨后春笋,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伟大革命,人类进入了以原子核、计算机、自动化、半导体、激光、空间科学等新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知识时代。

从上面分析看到:物理学的突破发展必然引起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三要素动态有机结合,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首先,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发明创造渗入到新的劳动工具中,实现自然科学的“物化”。蒸汽机的应用是经典物理学的“物化”;内燃机电力的应用是经典电磁理论的“物化”;核能利用和计算机、空间技术出现是现代物理学的“物化”的结果。其次,通过新的劳动工具可以不断开拓新的劳动对象而将科学技术渗入到劳动对象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到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大到茫茫宇宙星体都进入劳动者视野,成为劳动者的工作对象。最后,科学技术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最活跃、最积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懂得科学技术愈多,在生产力中发挥的作用愈大。过去适合进行简单、甚至不需要文化工种的劳动者现在难以从事现代工作。终生学习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生产力要素中,科技含量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科技含量成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多次指出“把科学技术切实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治国方针。

二、科学技术促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社会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多少世纪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农业和采掘业集中了大部分劳动力,以解决人类温饱和手工业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直到19世纪,机器工具的应用,才得以节约出来相当比例的劳动力流向第二产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将农业、采掘业和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开辟了众多社会服务行业,形成第三产业。今天,在次行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多少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这种历史性变迁,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促使经济结构比例升迁的驱动力量。科学技术影响经济结构的另一方面是在经济结构中,能源、资本、资源作用相对降低,而人的智力、创造性的成就相对提高,智力成为最大的资源,智慧成为最大的财富,经济结构在软化。

同时,社会发展也要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过去许多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时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结果造成人类生存不断恶化。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变得特别严重,酸雨噪音、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沙尘、大气与水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干旱和荒漠化、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城市垃圾等日益严重,已经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观念。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路子,而我们惟有通过科学技术才能够得以实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材料的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就会影响产品供求量的改变,从而促使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运用先进的科技管理,改善生产部门的劳动组织和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和经济体制,提高经济效果,也会对经济的结构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利用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产业,改变传统工业以单纯追求产量为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将社会生产转变为集约式生产,使稀有的经济资源附加更高的价值。最终达到通过科学技术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更多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三、科学技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科学技术渗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社会生活方式亘古未有的变化。它以移山填海之势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带来的机器大生产使许多国家走进工业化社会。随着产业和生产方式的变动,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业化初期,过去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四、五口人的小家庭,私塾、家庭教育让位给学校公共教育。野蛮的封建宗教衰弱,代之而起的是较为松散的新教。科学技术被人们掌握后,人类理解了自然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再也不会成为它摆布地奴隶,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们生活方式由物质性、标准性向多样性,地域由封闭、半封闭向对外开放性转化,固守家园的习俗已被开拓和冒险精神所代替,追求个性解放,展示自己潜能已成为一种潮流。科学技术渗入到文学艺术领域,开掘出多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成为历史尘埃,夜生活将世界打扮得五彩缤纷。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通讯交流、丰富的物质财富等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繁荣的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事业将生活装饰的丰富多彩。所有这些无不带有科学技术的烙印。

2.人类居住越来越城市化

人类经过几次产业革命后,进入工业化社会,机器化大生产导致了大量人口流向生产和流通中心地带的趋势,出现集市变城镇,城镇变城市,原来的城市规模膨胀,并带动周边发展成为许多卫星城市。人类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地方。人类生存环境的优越取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工业化生产使人们从利用自然物质和自然力量开始转向利用人工产品和人工力量,生产活动愈来愈趋向城市,出现形式各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等,城市变成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地。要使人们需要的能量、物质、信息和知识都快速、有序地流动,必须依靠城市的基础设施。在这一方面,科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城市生活之中,我们也越来越离开城市。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内在变量。特别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系统,它们完全是人类的科技造物,正日益发展为城市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

3.改变了人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取向

在传统社会中,人的地位多取决于家族势力和个人地位和个人编织的关系网社会财富分配时,用一种不平等的方式分配社会资源,维护少数人的统治。科学技术改变了这一种情况。现代社会,个人的声望、名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能力和社会成就,取决于是否具有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社会财富是由每一个自由人尽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的,然后根据个人能力加以分配,并加以适当照顾弱势群体。人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维持个人和家庭生活,而是最大程度实现个人价值,以便得到社会承认。

4.科学技术促使社会生产力重心发生偏移

以前,科学和技术只是用来帮助生产的。由于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科学和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可以方便的储存、转移、买卖,从而使科学技术知识成为公司的资产。这样,用来帮助生产的科学技术成为了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成为生产产品。科学知识变为被生产的对象,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智力资本成为比资金、物质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的非智力部分更为重要的资本。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拥有更多知识的人获得更高的报酬,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是市场的赢家,拥有更多知识的国家有着更高的产出。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在当代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到应用科学的研究,到生产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都需要管理。管理的现代化将更能促使科学技术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从上面分析来讲,生产力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价格等优势逐渐消失,知识上升为经济增长的首要资源。生产力中刚性成分减少,柔性成分增多。日益呈现出“结构软化,重心虚移”的基本规律。生产力的“软化度”已经成为衡量生产力先进与否的判断标准。

四、促进人的全面解放(www.xing528.com)

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本身的全面解放,赋予大多数人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平等,社会更注重公正和公平。

人的解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而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往往就是思想解放的先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物理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斗争过程,也是促使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生产斗争中认识逐渐加深、思想逐渐解放的过程。公元2世纪提出的“地心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上帝为了人类创造的。所以“地心说”得到教会的支持和利用。公元12、13世纪出现的经院哲学,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僵死、错误观点当作不容争辩的真理,并利用它使神学更加理论化,特别采用思辩的逻辑论证神学使之系统化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它们宣扬迷信思想、宗教观念和唯心主义,把万事万物的本源和起因归结为某个超自然的东西:上帝和绝对精神等,残酷地束缚人们的思想,任意奴役和摆布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

以物理学为主的近代科学技术从它开始产生就始终和迷信思想、宗教观念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一一破产。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首先高举科学旗帜向神权斗争。他验证的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揭开了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偏见决裂的序幕。以亚里士多德理论为基础的经院哲学已经摇摇欲坠。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并从太阳黑子由东向西的移动断定太阳自转,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迫使罗马教皇不得不于1616年2月宣布“地心说”是邪说。从此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结束了“地心说”对人们思想长达一千年的思想禁锢。科学技术逐渐扫除了传统的世袭的贵族权威和各种宗教权力,人们得以用科技所揭示的客观标准来看待世界,开始决定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选择。还有17、18世纪的“机械唯能论”、“热质学”,十九世纪的“热寂说”,20世纪的“物理学的危机论”和“唯能论”等歪曲事实,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性。这些都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和许多科学家的无情批判。马克思用很多物理学中的现象、概念、定律和理论来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使人们获得掌握认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生产实践指导人们思想,避免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泥潭之中。

其次,科学技术促进教育大众化和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管理。15世纪欧洲印刷术和印刷机的进步推动知识和权利分离,为教育平民化、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变革着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更多的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从而减少了不平等,使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现代网络技术和各种媒介的飞速发展,改变当代人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模式,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接受从前难以企及的教育,参与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活动,分享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享有的、现已成为大众的公共资源,并且为我所用。科学技术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增强了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社会民主逐步得到体现。

最后,科学技术延伸了人的器官功能。望远镜、显微镜使人的视野从来没有这样开阔,大至整个宇宙,微至禁闭中的夸克,人类都在观察。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拓展人的肢体行动,“嫦娥奔月”已不是梦想。计算机是人脑思维的延伸。特别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时空得到全方位的扩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各种电子媒介将人类社会联成一个传播和交流的共同体。随着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的网络空间使人们得到全新生活体验。

五、结语

技术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技术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20世纪的相对论、量子论和DNA双螺旋结构三大科学发现导致人类三大科技工程:曼哈顿工程、阿波罗工程和人类基因工程以及三大科技前沿: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科学技术又将怎样改变未来生活,首先看看科学道路上还有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们。

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从原子、分子深入到原子核,再到电子、质子,进一步深入到夸克。随着1995年找到最后一个夸克(顶夸克)存在的依据,2000年,找到了最后一个轻子,物质的基本框架已经构成,6个夸克和6个轻子在21世纪来临前夕团圆相聚。可是谁也没有直接看到孤立的夸克,它们总是成对成堆的存在,永不分离,这是为什么?

物理学的对称原理正受到一个一个的挑战,理论越发对称,实验越发不对称,不对称倒成了普遍规律,这又是为什么?

抬头望明月,看星星越来越好看。从伽俐略发明的望远镜到今天的各类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从地上的望远镜到天上的望远镜;从可见光看到X射线、Y射线,但看来看去只看到了茫茫宇宙的10%还不到,而95%以上的(很可能是99%以上)都是看不见物质,它们是什么?它们也是我们熟知的分子、原子、夸克粒子吗?

20世纪初,人们不理解光芒万丈照大地的太阳何以会光耀夺目,其能量从何而来?感谢相对论,感谢量子论使我们对太阳能量了解的一清二楚。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比太阳能大千万亿倍的星球(所谓类星体)一直发光。这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看来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在物理学上被突破,科学技术将会有巨大飞跃,人类社会将在各个方面更加丰富多彩。

在本文结束之际,请我们不要忘记科学技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另一方面又给人类提出许多挑战性的问题,例如“试管婴儿”、“动物和人体实验”、“克隆技术”、“安乐死”等面临许多伦理道德问题;现代技术使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核武器、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现,使得如何认识和控制这类武器成为国际间伦理道德与法制的重要课题;因特网的出现,同时带来了涉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家庭和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还有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威胁人类安全和生存问题使我们在应用科学技术时,必须提高认识,防止科学技术滥用,使其更好的造福人类。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21世纪,科技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是危害人类自身”。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00

[2]浙江省委党校等.现代科学技术概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3]刘大椿.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中国社会科学,2002,(1)

[4]刘吉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开逊.重新理解科学.新华文摘,2001,(10)

[6]魏进平.20世纪科技社会形象的变化与思考.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