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琢磨刻画与淡泊的四灵

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琢磨刻画与淡泊的四灵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适的影响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所谓“永嘉四灵”一时并起,以诗作较好地践履了叶适的唐诗学理想。四灵诗作和叶适诗学理想的契合,主要体现在对物象的细腻表现与对“中和”美学格范的追求两方面。与江西派诗作多筋骨思理而物象匮乏、“尚理而病于意兴”相对,叶适以托物寓意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法门,追求物象的显豁切近,而这也是四灵诗歌的优长。这与叶适中和的诗学思想可谓同声相应。

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琢磨刻画与淡泊的四灵

相较于《诗经》,叶适对“近诗”即文人诗有更多的评述。虽然叶适宗尚《诗经》,但是尊古并不陋今,他详考诗歌质文递变的源流,对古今以来由古拙到华茂的诗歌修辞进步予以肯定。比如,他对雕琢字词、细究声韵的六朝诗就持宽容的态度,说:“建安至晋高远,宋齐丽密,梁陈稍放靡。大抵辞意终未尽。”(153)《诗经》之后的诗歌风貌的变化,有三个时期最引人注目:先是汉魏气格拙朴的古体诗,其后是以浮声切响、以单字只句计较工拙的“永明体”,尔后是唐代成熟的律诗,把近体诗的创作推向巅峰。

唐诗物象缤纷,意兴宛然,既具风神情韵而又意象丰满。叶适认为唐诗的优长在于“取成于心,寄妍于物”,“争妍斗巧,极外物之变态”(154),这乃是继承了古诗的优良传统:因为叶适认为“古诗作者无不以一物立意,物之所在,道之所在也”,所以,对“极外物之变态”的唐诗的称赏,与叶适的《诗经》学思想是相一贯的。关于诗歌中物象的采摭安排,赵汝回曾经指出:

世之病唐诗者,谓其短近,不过景物,无一言及理。此大不然。诗未有不托物,而理未有出于物之外。古人句在此而意在彼,今观三百篇大抵鸟兽草木之间,不可以是訾也。……永嘉四灵为唐诗一时,水心首见赏异。四人之体略同,而道晖、紫芝奇山林闺阁之气各不能掩。(155)

借《三百篇》的招牌论证唐诗的托物寓理合于古人,和叶适之论如出一辙。赵汝回是叶适的同乡,并曾学诗于叶适,他的这段话可看作是叶适“以物立意”诗论的最好注解。

叶适认为《诗经》发抒人和之感,能感发读者中和的性情,这种中和之情既是一种道德涵养的境界,同时又是一种审美的境界。叶适以唐诗为诗学楷模,虽没有明确提出师法哪一家,而在流脉蕃衍、格趣迥殊的唐诗中,他最崇尚雍和冲穆、疏朗淡雅的诗境。由他反对韩愈诗派的叫嚣怒张可见:“孟郊谓‘诗骨耸东野,诗涛汹退之’,而愈亦自谓‘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呜呼!以豪气言诗,凭陵古今,与孔子之论何异指哉!”(156)又,叶适门人吴子良曾向老师求教诗文之所得,叶适指出其“气未平”之弊:

余少时未涉事,亦颇喜为讥切之文。筼窗袖以质水心,水心曰:“隽甚。吾乡薛象先端明,其初声名满天下,特少隽耳。然当吴之年,未有吴之笔也。吴年少笔老,脱似王逢原,但好骂,气未平,亦似王逢原耳。”后二年余以新稿见水心,曰:“此番气渐平,宜更平可也。”余因是知好骂乃文字之大病,能克去此等气象,不特文字进,其胸中所养亦宏矣。(157)(www.xing528.com)

从叶适对吴子良诗文的指点,可以明确发现叶适的诗学偏好,即心气平和,雅静蕴藉,不为讥刺之语和愤怒之态。

叶适的影响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所谓“永嘉四灵”一时并起,以诗作较好地践履了叶适的唐诗学理想。叶适早年曾不吝奖誉之辞,对四灵大加揄扬,并且由许棐《跋四灵诗选》(158)得知叶适曾编选过《四灵诗选》(已佚),可见他对四灵诗是颇为推重的。四人因此也得以名声大噪。四灵诗作和叶适诗学理想的契合,主要体现在对物象的细腻表现与对“中和”美学格范的追求两方面。

与江西派诗作多筋骨思理而物象匮乏、“尚理而病于意兴”相对,叶适以托物寓意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法门,追求物象的显豁切近,而这也是四灵诗歌的优长。四灵以晚唐贾岛、姚合为师法对象,擅长在五律中推敲锤煅,而五律是最宜于写景的诗歌体式。四灵诗作长于摹写物态,风月花雪、山石林泉成为他们表现最多的物象,藉以发抒对山林野趣的爱赏和落拓自怜的兴味。徐照就曾在自己诗中一再说:“心向征途老,诗凭物景全。”(159)“人未嗟故迹,胜景入名诗。”(160)“逐时看景异,风物入诗情。”(161)胜景风物点缀充实了他们诗歌的状貌。比如赵师秀的名句“禽翻竹叶霜初下”一句,就广获赞誉,韦居安《梅涧诗话》评价道:“盖霜落则禽寒,寒则翻身,写物之妙可见矣。”(162)正因为能雕琢入细,且能兼摄物象之形神,因而四灵诗虽清而不枯,虽淡而有味。

四灵诗的格趣野逸清新,往往在山石草木的描写中流露出寂寞闲淡的意态。四灵诗以五律为最多,本来五律的格调舒缓纡徐,四灵又比较偏爱清冷的色彩,特别是徐玑和赵师秀,两人共二百多首诗中,“清”字便有七十多个。四灵的诗中也说:“心夷语自秀。”(163)“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164)“《楚辞》休要学,易得怨伤和。”(165)四灵仕途不顺,飘转江湖之间,生计落泊。这几句诗虽是为自己强作宽解之词,但也反映了他们中和的诗学审美取向,这和他们向内收敛的性情和写作心态有关。叶适在《题刘潜夫南岳诗稿》中说:“往岁徐道晖诸人摆落近体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合于唐人,夸所未有,皆自号‘四灵’云。”(166)“敛情约性”,也即作者性情和平蕴藉,体现于诗作则显示出中和之美。这与叶适中和的诗学思想可谓同声相应。

总之,四灵诗歌物象显豁尽致、意态宛然;且性情中和,含蓄蕴藉。这两方面的审美追求都很好地践行了叶适的唐诗学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