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语感叹句形式特征及语气词研究

现代汉语感叹句形式特征及语气词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充分说明,感叹句的语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语调变化丰富多样。二是加上标明感叹句常用口气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感叹句形式特征及语气词研究

二、感叹句的形式特征

袁毓林先生(1993)指出:“句子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表达功能之间有某种稳定的联系……只有当某些句子具备了某种句法形式特征、具有某种语用功能时,我们才能断定它们是陈述句,或者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因此,要想能够达到对感叹句的充分认识,还有必要探讨感叹句的形式特征。从形式入手,我们认为,感叹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语调的丰富性

一般认为,语调是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如果不加论证,这就给人一个印象,似乎语调和语气之间存在着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事实上,语调和各种语气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对应较为简单,有的对应却极为复杂。如果我们不考虑语调内部的轻重长短等细微的差别,仅从高低升降来看,陈述句和祈使句的语调相对单一,一般情况下,陈述句为平直(有时略带降抑)语调,祈使句为下降语调;疑问句则略有不同,大致分两种情况:表示测度的疑问语气一般用降抑语调,其他疑问语气一般用上扬语调。这三类句子都有一个大致的语调模式。和这三种句类相比,感叹句的语调却是复杂多样的。感叹句的语调随说话人的情绪情感的不同而不同。请比较:

(4)太好了!

(5)可惜!

在口语中,这两个感叹句的语调有着明显的不同:例(4)一般为高降调,例(5)则只能是平抑调。

孙汝建(1999)曾举例说明叹词“啊”在使用不同语调时所具有的不同表情和表态作用:

升调:啊,他走啦!——表示惊异

降调:啊,他走啦!——表示感叹

曲调:啊,他走啦!——表示意外

这几个句子都是感叹句,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他将“感叹”和“惊异”、“意外”等口气并列,未必妥当,但他所指出的语言事实是十分正确的。这充分说明,感叹句的语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语调变化丰富多样。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处于特定情境中的实际使用的句子,每个句子也只有一个语调。

(二)结构的简洁性

感叹句的口语色彩非常强烈,一般比较短小。同为感叹性结构,一般来说,越是短小的形式,感叹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请比较:

(6)A﹒漂亮!

  B﹒这么漂亮!

  C﹒这件衣服这么漂亮!

  D﹒刚买的这件衣服这么漂亮!

因此,感叹句多为形式短小的单句,其中绝大多数是以省略句、非主谓句和独词句的形式出现,如:

(7)白萌堂自言自语道:“生下来就笑,有点意思!奇了!”(《大宅门》)

(8)白雅萍在屋里语无伦次地:“费了劲儿了!……”(《大宅门》)

(9)詹王爷大怒:“混账!混账!你这个吃货!吃得像猪!脑子也像猪!”(《大宅门》)

感叹句很少采用复句形式,即使在复句中通常也只有一个分句具有感叹性:

(10)你要是来了,那该有多好哇!

(11)你可以了!有自己的房子,还大小算个艺术家,笛儿吹得不错,又有这两个男人一天到晚屁颠颠地追着你,你要再觉得不幸,别人还没法活了!(王《无人喝彩》)

例(10)的第一个分句“你要是来了,”只能是陈述性质的;同样,例(11)的划线部分也只有后一分句“别人还没法活了!”具有感叹性。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般认为,一个复句只有一个语调,这样的句子到底是一个语调还是两个语调?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不过,这个问题和本章的中心议题无关,这里也就搁置不议了。

(三)具有显性或隐性标志

从句类的整体情况来看,陈述句的使用环境最为广泛,受限制的语境最少,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因而和其他三个句类相比,陈述句属于无标记项;那么,反过来,和陈述句相比,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则属于有标记项。根据“明确原则”,有标记项在具体使用中往往有标记形式,我们称之为“标志”。感叹句当然也不例外。感叹句的标志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显性标志,一种为隐性标志。

1.感叹句的显性标志体现在句法上,典型的感叹句往往有自己的常用的句法形式。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从形式上来看,感叹句又可分两个类型。一类含有指示程度的指称词或限制词,如‘好’、‘多’、‘多么’、‘这么’等,加于感叹中心的形容词之前……感叹句的第二个类型,不用指示词,也不借助于疑问,直接发为慨叹。”并进一步指出:“用指示词的感叹句,语气词不是必要;不用指示词,感叹的语气就要靠语气词来传达。”这就说明,在多数情况下,感叹句采用显性标志作为表示感叹的形式手段,最常见的就是吕先生所说的两种形式:

一是在表示感叹中心的词语前加上“指示程度的指称词或限制词”。如:

(12)“我刚才看见七架咱们的轰炸机,好大个儿!翅儿上画着青天白日,清楚极了!” (老《四世同堂》)

(13)太臭了,太不像话! (《大宅门》)

(14)多悬呐!亏了没出事儿! (《大宅门》)

(15)说起这些,她是怀着多么真挚的深情!

(王《空中小姐》)

(16)您看见了吗?整个儿一个混不论!就是这位爷!(www.xing528.com)

(《大宅门》)

(17)詹瑜:“我哪知道她这么神通广大!” (《大宅门》)

(18)这小子怎么就那么不争气! (王《我是你爸爸》)

以上各例中的加着重号的词语都是标示感叹语气的标志词。

二是加上标明感叹句常用口气的语气词。如:

(19)詹瑜:“他们白家也没闲着,看这架势非打个倾家荡产啊!” (《大宅门》)

(20)“荒唐!那不把大格格、二格格的事儿全抖落出来了,那才真是要了她老人家的命呢!” (《大宅门》)

(21)“看个病两个时辰就够了,再把他送回去嘛!”詹王爷不以为然。 (《大宅门》)

(22)白萌堂微微一笑:“大白天说梦话,赦不了喽!”

(《大宅门》)

(23)白方氏都要哭了:“往后这日子怎么过呀!”

(《大宅门》)

(24)好人呐,都是好人呐! (《大宅门》)

(25)真反动哟! (王《橡皮人》)

以上各例中加着重号的语气词所表示的各种口气在感叹句中是经常出现的,因此,一般也把它们看成标明感叹语气的重要手段。

感叹句除了以上两种标记手段外,还有一种手段也是比较常用的,那就是直接使用感叹词。如:

(26)“嗬,真好看啊!” (王《我是你爸爸》

(27)“哟。急了急了,没劲!我都没急你倒先急了。”

(王《我是你爸爸》)

(28)“孩子都三岁了,嘁,没出息!什么呀?小日子过得还挺来劲。”许立宇露出一脸不屑。 (王《许爷》)

(29)我才不管那一套呢,不让我一人出来,偏一人出来!哼,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王《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30)贵武:“嗨!你哪儿知道我们这位爷呀,你问问他家里有多少银子?多少宝贝?多大进项?他一概不知……”

(《大宅门》)

(31)但你要对我好,就得像个好的样子,一点不讲究只觉得自己好心就可胡来——呸!没人稀罕! (王《我是你爸爸》)

(32)拐子:“嘿,这小子真刺儿头!” (《大宅门》)

(33)“唉!天知道,在劫难逃,我该有这一难!”颖园两眼茫然地望着空中。 (《大宅门》)

以上各例中加着重号的部分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感叹词,表示感叹是这类词的惟一功能,因此,它们自然也是感叹句的重要标记手段。

2.感叹句的隐性标志体现在语境中,即一般都有特殊的使用语境。

感叹句所表达的感情一般是由特殊的外部刺激引起的,这个特殊的起因可以看成感叹句的隐性标记。有时候,在具体的语境中一些不带显性感叹标志的句子由于这个隐性标志的存在也可以成为感叹句。如:

(34)马立秋:“好好儿的差使叫你给弄丢了。”香秀没好气儿地:“我愿意!” (《大宅门》)

(35)老纪说,这几个女孩都是各省歌舞团的主要演员、尖子,有的还是边疆传奇色彩很浓的少数民族。

“那有什么,那有什么!”我不服,“我也是少数民族,满族!和你们汉族有亡国灭种之恨。” (王《浮出海面》)

(36)孩子找不回来,我就不活了! (《大宅门》)

以上三个例子的划线部分,如果没有上文加着重号部分作为前提,一般很难被看成感叹句。这几个例子中的加着重号部分,都是引起说话人说出划线部分感叹句的特殊起因,由于它们不是句法上的标志,我们称之为感叹句“隐性的标志”。

一般来说,显性标志越明显,感叹性越强,无句法标志的感叹句的感叹性一般比较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