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师德建设:探索与思考

高校师德建设: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高校师德建设:探索与思考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冯喜春(1) 于 洋(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0085)

教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文化和思想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长期以来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坚持以人为本,将加强师德建设列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大学四年是人的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思想修养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建设关系到学风建设、校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师德建设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1.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特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根本利益。在师德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一切工作要围绕、服务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师德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师德建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积极参与,能否自觉、自律地提高道德修养。另一方面,教师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望做出卓越的成绩,渴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相结合,要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创造适合教师特点,有利于其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从而有效调动和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巨大的潜能和创造性。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实施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于打击和抵制少数人的学术风气不正、道德失范等有损高校教师形象的行为,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党委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工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委还重视发挥各级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性,把师德建设作为各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要求和考核,努力营造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师德建设工作能落到实处。

3.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提高育人质量的迫切需要

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风直接影响着学风,优良的师德教风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可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和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进而不断优化校风,推动学校发展。

二、积极探索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教师的品德要成为世人的榜样,就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科学的理论体系,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鉴别力。因此,必须为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高校师德建设提高到关系高校建设成败的认识高度上来。

我校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和完善舆论引导和激励体制。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二是建立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要充分保障具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在现实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利益。三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塑造教师的师德风范。

2.舆论先行,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为师德建设提供不竭的“外部驱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须大力宣传那些具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政治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教师。

为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各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对师德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工会与人事处、党委宣传部一起加大宣传力度,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和“名师沙龙”,以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要求和内涵,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教书育人研讨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教师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校园氛围。

3.坚持约束与激励并举,促进积极进取

大学教师是一个有觉悟的、自律精神很强的群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对其职业道德水准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师德建设中,首先强调和相信教师的自律和内省,以此为主再辅之以他律。

通过各种措施发现优秀教师,加快培养;通过优先安排他们学习深造,组织他们参加科研、学术、教材编写等工作,发挥他们的才华;还要在任用、提升和奖励方面重点考虑。在加强教师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对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进行奖励的同时,对不良的师德要提出批评,在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和科研中严重失职,出现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情节严重者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学校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立师德标兵,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对先进人物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几年来,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有的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通过表彰先进和典型示范,使教师感到师德要求不再是抽象和难以实现的,而是具体和可以做到的,师德先进是无上光荣的,以此来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以典型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推进全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4.增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www.xing528.com)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也是学校保持持续、长久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高质量地培养,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会和人事处等部门多次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奔赴革命圣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社会、陶冶爱国情操。学校还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以此为契机,在全校青年教师中,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学校还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传帮带活动,邀请“教学名师”和老教授,为全校青年教师做师德报告和教学示范。

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学校把学风严谨,品德优良,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领导一个科学团队的能力,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本条件。对新上岗的教师除正常的岗位培训外,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适合青年教师特点的活动,如“社会考察和实践”、“名师报告会”和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等。通过活动,加强了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学术交流和协作,在活跃青年教师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高尚师德,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在加强师德建设以及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1.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政治体制的建立,赋予人更大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建立起了诚实互信、平等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面对人的解放,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来说,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之火,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教师的主要职责已经不仅在于“教”,而更在于“导”:不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让知识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管理知识。事实上,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除了掌握已知事物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具备接受、驾驭未知事物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自身的道德魅力,良好的敬业意识、团队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身修养,直接影响到良好的学风、校风,甚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

2.乐业敬业,自我实现

自古以来,教师的角色规范与要求甚高,人们对教师的比喻也充满了称颂和美誉。比如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教师似乎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即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多教师就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基本责任感,像耕田的犁和铧那样,一点一点地磨损着自己,开垦着蒙昧的荒原,播撒着知识的种子,孜孜不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教师的整体社会经济地位却历来不高,“寒儒”、“教书匠”常常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写照。在社会及教师本身对这一职业的自身价值与意义的评价中,既无前途,也无“钱途”,更远离仕途,只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所求甚少,奉献甚多。其实,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已,如果你热爱它,对它感兴趣,你完全不必只“照亮他人”,同时也可以“实现自我”。如果说,责任感是来自外在的动力,那么,热爱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只有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才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享受。同时,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已经不应该仅满足于做一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教师的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高校教师同时也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即所谓的“专家型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师的价值和角色定位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奉献自我与成就自我是相统一的,促进学生发展与自我发展是相一致的。

3.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师德建设要围绕以“教学生如何做人”为中心,注重为人师表,重视言传身教教师在影响学生时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的德性现代化,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观点。高校师德建设要体现出人本化与生活化,要体现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这样才能赋以高校师德建设新的内容,才能不至于把师德建设当成“空中楼阁”,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4.建章立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还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软环境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教师致力于教书育人工作;良好的学术环境有利于教师在学术上取得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与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结合起来,重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要通过建章立制,把师德建设当作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加以落实,针对师德建设在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切实推动机制创新,努力建造有利于全面加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切实维护广大教师的权益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健康、持久地发展。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整个学校的党政工各个部门都要重视和从事师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局面。在新形势条件下,高校要看清当今时代特点,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贤金,石凤妍.师德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沈强,李国华.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3(6)

[3]邱容机.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4]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6(1)

[5]庄天慧.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1)

[6]李冬.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中国高校研究,2001(11)

[7]何柏芝,隋延力,周永源.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师德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05(3)

【注释】

(1)冯喜春,男,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2)于洋,女,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