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推进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建设西部和谐大学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定思路、做出决策、安排工作等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先,以人为基础、动力和目的,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真正形成全体师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活力”是和谐校园的精髓,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校园绝不可能是和谐的。

推进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1]高等院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观念、知识文化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历来是整个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西部和谐的大学校园,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下,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西部,把办学基础、师资力量、服务功能相对薄弱的高校校园建成和谐的“高地”,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窗口”,不仅是西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崭新实践,而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2]

一、以科学发展促和谐

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依赖于和谐,和谐取决于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高校真正的和谐。[3]因此,科学发展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和根本,建设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尤其要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高扬发展旗帜,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来巩固和促进校园和谐。[4]

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大学的最高目标对象是人,实现目标的最主要资源也是人。人才紧缺、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薄弱、机制不成熟,是西部高校存在的突出难题。[5]建设西部和谐大学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定思路、做出决策、安排工作等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先,以人为基础、动力和目的,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真正形成全体师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西部高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中,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育人为办学第一使命”的思想,使一切工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必须始终坚持教育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在办学治校中,要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牢固树立“教师为办学第一资源”的思想,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工。学校要合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校内各种力量和资源,尤其要抓紧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做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努力建设好教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三支队伍。同时要强化特色意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选择好特色、设计好特色、创造出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个性和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西部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依法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和其他一切活动,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真正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为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撑平台。二要建章立制,要以完善、规范、合理的制度为基础,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举报、信访制度以及学籍管理制度,保障师生申诉的法定权利,依法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要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健全和完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三要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对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以及事关学校重大发展或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考虑和体现教职工的意愿与要求,学校重大发展规划和涉及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措施,需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四要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校系两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治校意识,自觉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履行对学校的管理职责,不断提高依法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的能力。

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离开改革创新,质量将难以提高,发展将寸步难行,和谐将成为空话。对于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的西部高校而言,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要以改革激发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活力”是和谐校园的精髓,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校园绝不可能是和谐的。教师和学生始终是校园活力的源泉和主流,要按照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教育教学制度等各项改革,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满足师生员工多方面的需求,努力维护和提高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校园真正活力四射、生机无限。二要以改革创立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要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求,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实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人才的协调发展,使资源朝着“干事业、出人才、出成果”的群体倾斜,政策向着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向引导,使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三要以改革创立公平公正的学习工作环境。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改革方向,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和谐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教职工,使每一个教职工都享有合理的收益、均等的发展机会;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学校环境,形成“党政一心、干群一心、师生一心”的良好工作和学习氛围。

二、以先进文化育和谐

先进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健康高尚、和谐高雅、催人奋进的大学校园文化,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建设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必须着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人文底蕴和自身特色的大学风气,培育、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

把握正确方向,高扬主旋律。大学校园是否和谐,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首先,必须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全过程、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得到贯彻和充分体现,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6]其次,要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首要任务。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建设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必须坚持用健康向上的先进思想文化占领高校宣传舆论阵地。学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着眼于培育和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着眼于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全校上下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基础上,满怀激情、步调一致、万众一心地致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提升文化品位,繁荣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的大学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建筑特色、绿化美化、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其真正的思想内涵是科学精神、优良风气、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明修养。[7]师生员工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接受者。发展和繁荣西部高校校园文化:一要坚持用高尚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深入开展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风气,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园风尚;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彰显西部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精髓,积极开拓网络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事事求和谐”的良好育人氛围。三要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弘扬学校精神文化。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我们提出了“刚正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确定了校标校徽,凝练形成了“民主和谐、求是创新”的校风,“精业乐教、立德树人”的教风,“勤学慎思、励志力行”的学风。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和展示学校的校标、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塑造大学精神,让师生感受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激励。

加强硬件建设,美化、亮化校园。美化、亮化校园包括校园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等硬件建设,目的是为全体师生员工创造清新自然、优雅宁静、赏心悦目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西部高校而言,校园文化环境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既要上档次,又要有特色。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建筑物的命名、壁画雕塑的设计、校史馆的修建,以及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的陈设布置,都要体现学校教育的风格。还比如: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网络等设施,以及校内各种标志标识的设计与制作,都要体现学校教育的特色。要通过各类建筑物设计与命名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润物无声地引导和启迪全体师生员工的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就我校而言,要着力改变新校区大学文化不够浓厚的问题,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和文化标志,建设融教育与知识为一体的校园自然人文景观,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绿色校园。

健全管理制度,维护校园平安。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区”,在繁荣校园文化中,要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特别要重视在政治上把握和鉴别,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立场坚定,导向有利,保证师生思想的稳定。[8]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办法,规范校园宣传、文化活动,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校园网络、各种宣传媒体和出版物的管理,加强重点阵地、重点部位、重点对象的管理,增强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师生的侵蚀和影响。既要从西部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生活习俗,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又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理直气壮地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言论,绝不能为错误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条件或传播渠道。特别是要针对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新兴传媒给高校稳定带来的挑战,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实现校园的平安稳定。[9]

三、以长效机制保和谐

建设和谐校园,长效机制是根本保证。没有相应的机制作保证,和谐校园建设将难以持久推进。因此,建设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和教育全体师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和与人友善相处。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沟通思想、化解矛盾。为此,要把握教学、管理、服务三支队伍的特点,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体系,建立“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形成党政齐抓、分工负责、立体交叉的体制和机制,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动力。[10]

二要建立校情民意充分表达的沟通机制。如果一个学校校情民意的表达渠道不通畅,校内不和气、校外有怨气,这个学校何谈和谐?因此,建立健全校情民意沟通交流的机制,在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中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要建立校情民意得以充分表达的机制,使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决策层,并且能够迅速得到妥善处理,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完善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的沟通机制,使学校的各级干部都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作为重要职责,真正做到“党政一心、干群一心、师生一心”。尤其要加强人文关怀,切实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到做人的价值和尊严,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

三要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抓,抓经常。要建立安全稳定工作责任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稳定工作网络;要建立定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的工作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畅通信息,及时掌握事件的发展动态,有效制止事态的发展和蔓延。(www.xing528.com)

四要健全群团组织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妇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在协调处理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师生员工的思想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亲和力。他们是学校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积极为群众组织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群众组织应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相互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建言献策

五要建立公开公平的校务运行机制。要强化民主监督和管理程序,明确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使校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要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从师生“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办师生之所盼、解师生之所怨,切实解决师生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六要构建校园生态环境维护机制。和谐校园,同时应该是生态校园、绿色校园。为此,要从解决脏乱差等问题入手,加强校园日常保洁管理,加强对油、烟、噪声等的防治,建设健康环保的生态校园。与此同时,切实搞好校园绿化和美化,不断改善和提高校园生态环境质量,建设高雅优美的绿色生态校园,充分展示西部高校的新形象。

总之,建设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一切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依靠全校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核心,以长效机制为根本保障。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长远规划,重在建设,多管齐下,制定有效措施,依靠全校力量,持之以恒,方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2-44.

[2]贺劲松.西部大开发新观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229-249.

[3]赵乐际.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J].求是,2006(22):10-12.

[4]张立昌.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J].求是,2006(23):9-12.

[5]杨发仁.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4-160.

[6]张德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和谐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7(1):4-6.

[7]曹书刚,等.论和谐校园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06(1):42-44.

[8]夏宝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7-9.

[9]田建国.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7-2-19.

[10]卢丽君.切实加强高校党建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6.

(原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