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成果

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显示,青少年的孤独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随着网龄的增长,青少年孤独感有下降趋势,网龄在“1年以下”的青少年孤独感水平最高。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但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各维度上的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现微弱的负相关。

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成果

一、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的基本情况

在不同表露对象上,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问卷总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现实中认识的同性朋友、现实中认识的异性朋友、网络中认识的同性朋友及网络中认识的异性朋友,事后多重比较发现问卷总平均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与4类对象的表露主题深度依次加大。在不同的表露主题上,个人烦恼、价值定向及学习情况三个维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亲子关系和身体与性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青少年在网络中进行自我表露时,表露最多的是兴趣爱好方面的信息,表露最少的是亲子关系与身体、性格方面的信息,个人烦恼、价值定向与学习情况的表露程度居中。

在不同表露对象上,与现实中认识的同性朋友在网络中进行表露时,除了价值定向外,男生与女生在表露个人烦恼、兴趣爱好、亲子关系、身体与性格及学习情况内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表露程度显著高于男生。与网络中认识的同性朋友中,女生的自我表露要显著高于男生。在现实中认识的异性朋友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网络中表露更多价值定向方面的信息,在其他维度与表露对象上,研究者并没有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

(一)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的年级差异

1.与现实中认识的同性朋友网络自我表露的年级差异

在亲子关系、身体与性格两个表露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亲子关系、身体与性格两个维度上,初一年级表露最少,分别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高二多于高一年级,差异显著;在身体与性格上,高二表露多于初二。随着年级上升,青少年在网络中会表露更多亲子关系、身体与性格方面的信息

2.与现实中认识的异性朋友网络自我表露的年级差异

在个人烦恼、兴趣爱好、亲子关系、身体与性格、价值定向与学习情况6个维度上,高一、高二年级青少年的网络自我表露均显著多于初一年级。在兴趣爱好、价值定向和学习情况的自我表露上,高一年级多于初二年级。此外,在学习情况维度上,高二年级学生的表露多于初二年级学生。综上所述,在网络自我表露各主题上,初一年级表露水平最低。总体而言,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表露水平要高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

3.与网络中认识的同性朋友网络自我表露的年级差异

个人烦恼、兴趣爱好、价值定向及学习情况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个人烦恼维度上,初二年级表露最多,分别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价值定向及学习情况三个维度上,高二年级学生表露最少,分别低于其他三个年级。

4.与网络中认识的异性朋友网络自我表露的年级差异

个人烦恼、兴趣爱好、亲子关系及价值定向4个维度上的网络自我表露年级差异显著。多重比较发现:个人烦恼,初二大于初一,高一大于初一,初二显著多于高二;兴趣爱好,初一、初二、高一均高于高二,高一年级多于初一年级;亲子关系上,初二、高一均多于初一学生,初二、高一多于高二学生,初一与高二两个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兴趣爱好的表露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状态。

5.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的网龄差异

对现实中认识的异性朋友(F=3.85,p=0.010)的网络自我表露存在网龄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4年以上”网龄的青少年表露最多,分别高于网龄“1年以下”、“1—2年”和“2—4年”的青少年。在现实中认识的同性朋友、网络中认识的同性朋友及网络中认识的异性朋友中,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不存在网龄差异。

二、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

(一)孤独感与网络自我表露

到目前为止,网络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一致说法。Chung-Donghan(2003)报告说,孤独感水平高的个体在CMC中可能有特殊的交流方式。擅长现实人际交流的个体更倾向于在ICQ中进行积极、亲密及内容宽泛的自我表露。社交焦虑个体认为在亲密的自我表露中,网络比现实有更大价值,所以社交焦虑个体会有更多的网上交流行为。(www.xing528.com)

Leung(2002)对ICQ聊天中的自我表露进行研究发现:个体孤独感越高自我表露内容就越少,表露的假信息也更多[12]。尽管研究者认为网络交往的隐秘性、匿名性等特点会使交流者的控制感和安全感增强,但孤独个体并不喜欢这种交往方式,依然选择孤独。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网络自我表露降低了个体的孤独感,现实自我表露也是如此;有社交障碍的孤独个体,能在网络交往中无所顾忌表露自我信息。关于网络即时通信的一篇研究发现[13]:害羞个体使用即时通信的动机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减少孤独感。

UCLA采用4点计分,项目选项从“从不”、“很少”、“有时”到“一直”依次计分为1分、2分、3分和4分。问卷得分为50分表示中等程度的孤独感。数据显示,青少年的孤独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与是否独生子女两个因素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孤独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两个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水平略高于独生子女,男生的孤独感水平略高于女生。

表2.1 青少年孤独感人口学变量t检验

为了检验年级是否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年级青少年的孤独感水平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3,284)=0.812,p=0.488)。总体而言,随年级增长,青少年孤独感有下降的趋势;初一年级学生孤独感水平最高,高二年级学生孤独感水平最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变大,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得孤独感随年级增长有下降的趋势。

对不同网龄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网龄青少年的孤独感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3,281)=2.213,p=0.087)。随着网龄的增长,青少年孤独感有下降趋势,网龄在“1年以下”的青少年孤独感水平最高。

(二)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关系

青少年与现实认识的同性朋友、现实认识的异性朋友的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负相关。与网络中认识的朋友(同性、异性)的自我表露与其孤独感不相关。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但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各维度上的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现微弱的负相关。

图2.1 青少年孤独感的年级差异

图2.2 青少年孤独感的网龄差异

青少年与现实中认识的朋友(同性与异性)的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负相关。青少年与网络中认识的朋友(同性与异性)的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现弱正相关。在与现实中认识的同性朋友进行网络自我表露中:兴趣爱好、身体与性格及价值定向的表露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在与现实中认识的异性朋友进行网络自我表露中:个人烦恼、兴趣爱好及价值定向的表露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在与网络中认识的同性朋友进行网络自我表露中: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不相关。在与网络中认识的异性朋友进行网络自我表露中: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不相关。

表2.2 不同对象不同主题上网络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相关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