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栗蕊蕊崔海英[1]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走出边缘化的状况,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栗蕊蕊 崔海英[1]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实际上,由于存在“无用论”、“虚化论”、“从属论”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这门课程的边缘化。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走出边缘化的状况,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规范化

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分析

仅就课程性质而言,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课程功能突出导向性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是介绍国内国际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课以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宗旨,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旨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形成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2.课程内容突出动态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动态发展的。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组织及体系构建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具有动态特点,不仅要反映形势与政策的整体态势,而且要追踪其动态演变,特别是其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突发的事件。

3.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

形势与政策课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既有系统讲授,又有形势报告、专题讲座;既有课堂教学,又有课外讨论、交流;既有教师授课,又有学生自我教育;既有网下教育,又有网上教育。这门课程可以以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演讲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开展活动;还可以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地位面临的挑战

1.“无用论”

形势与政策课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各个高校都还处于摸索、完善阶段。但是,有些高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源于部分领导和教师对这门课程存在模糊化的认识,存在课程“无用论”的观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该课不重要,没有必要开设。国际国内形势一目了然,人人知道,党的政策一看就懂,高校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更不需要教师专门讲。二是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社会判断形势的基本能力,加上现在使用各种媒体快捷方便,信息渠道多元畅通,大学生可以自己接受教育,而不必统一组织教学。这些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没有地位、不受重视,存在“无位”现象。

2.“虚化论”

目前高校还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大学生学习紧张,就业竞争压力又很大,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学习“实实在在的知识”,而形势与政策课是“虚”的、可有可无的内容,不过是讲讲套话,是“假”、“大”、“空”的东西,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切实的作用。有的高校认为只要把材料做好,应付一下上级检查就行了,没必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有的学校迫于上级的压力,表面上开设,但课时减了又减,根本就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程当做一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这些状况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在某些高校“虚位”,被戏称为“上课走走形式,考试完成任务”的“形式任务课”。

3.“从属论”

虽然形势与政策隶属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但有的高校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为主,形势与政策处于从属地位。部分高校在精力、时间、经费投入及政策支持上更多地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两个系列,任课教师也更愿意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其中,因为他们认为这两个系列都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理论体系。而形势与政策课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他们把它视为没有规范、程序和目标的自由活动,并不把它当做一门“完整意义”上的课和专业方向来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部分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辅助性的,因而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运作的规范化之路

课程的规范化,可以说是该课程教学活动基本要求的达成,涉及教学管理的规范、教学大纲的确立、教学规范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队伍的配备、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以及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科学化等。其中,师资配备、教学设备、教学管理等是由学校教学条件所决定的,可称之为“硬件”建设。而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则是具有较大可塑性和改良余地的因素,可称之为“软件”建设。(www.xing528.com)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既涉及“硬件”的完善,也涉及“软件”的提高。就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它本身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我们不能把形势与政策课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剥离出去,而要在这个体系内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主要是涉及“谁来管”、“谁来上”、“怎么上”的问题。

1.以公共必修课标准推动教学管理统一化

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必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才能为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合法性论证。

1987年原国家教委就决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要求各高等院校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做了具体的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应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复杂,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从性质上说,形势与政策教育属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涉及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作为一门课程,它与教务部门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经费的划拨、教学设备的购置则需要财务和总务部门具体操作。目前,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的失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师安排、师资构成与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

对于这些问题,各高校也应该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切实保障形势政策课的必修课地位。形势与政策课应由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一体化”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些高校已经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共同协作,专兼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为确保实效性提供支持。

同时,既然是一门必修课程,就必须要落实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建立主讲教师薪酬制度,要充分考虑这门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以此来促进教师讲课的积极性。

2.以教研室管理模式推动组织架构规范化

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规范化教学管理后,形势与政策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配备,即“谁来上”。

目前,各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队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由专职教师组成;二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三是完全由兼职教师组成。其中,第二种情况在我国高校中最为普遍。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客观上教师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加之一些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缺乏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从事这门课的教师的重视相对弱化,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年龄职称、教学阅历经验等也参差不齐,这些任课教师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各谱各的曲,各定各的调”的现象,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这也是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原因之一。

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主体、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为了改变这些现状,进一步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有些学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设立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由学校或院系的相关领导参与、两课教师与辅导员任主讲的固定教室队伍,还不定期邀请高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来给任课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实际上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外聘专家为辅的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保证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正常而有序地开展。同时,要建立并强化在职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一方面,要“请进来”,邀请有关方面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辅导报告;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观考察,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见识。要为教师提供举办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从精神与经济上支持、鼓励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以集体备课方式推动授课方式专业化

在解决了“谁来管”、“谁来上”的问题之后,就要切实解决“怎么上”的问题。确切地说,“怎么上”本质上就是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保证课程的长效性,也即课程管理中的统一化,摆脱零散化、个别化的现状。

有的高校采取了集体备课模式。集体备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指同年级、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形势与政策课借鉴和应用:其一,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相对稳定和相对变动两大部分,其内容的相对稳定使形势政策有规律的集体备课成为了可能;其二,形势与政策课有鲜明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对形势作出快速判断的能力、有牺牲奉献精神等,单独备课存在难度,这使形势政策课集体备课成为必须。

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要想取得成效,要遵循完善的流程。它应该包括“独立钻研—集体研讨—试点施教—集体商议—独立施教—个人反思”这几步。此外,要注意积累教学资料,对教学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最后编写讲义,经试用、改编、修订,条件成熟后编写专著和教材。这样,不仅思想课程建设得到了保证,其学术、理论水平也可以不断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3号)[Z].

[2]杨凤勇,李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3]刘敏.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定位与方法选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

【注释】

[1]栗蕊蕊,女,硕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崔海英,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