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安民警预防控制艾滋病实用指南

公安民警预防控制艾滋病实用指南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部分减低毒品危害措施146.什么是减低危害?总之,减低危害是一种注重实效、人性化并关心吸毒者整体健康的有效措施。美沙酮能减少共用注射器的行为,从而预防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疾病;能减少吸毒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吸毒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的恢复。

公安民警预防控制艾滋病实用指南

第四部分 减低毒品危害措施

146.什么是减低危害?

答:减低危害理论强调用更实际且更能被人接受的方法,鼓励注射吸毒者在减低危害的道路上获得进步并促进他们的健康。重要的是,减低危害并没有对这些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横加指责,而是承认这些行为的形成是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及个人因素影响的。

147.减低危害的目标是什么?

答:减低危害的目标是:在注射吸毒人群接受治疗、停止使用毒品并恢复社会功能之前,维护其生命、健康及个人生产力。减少毒品供应和减少毒品需求的策略主要注重中长期的目标而不能在短期内解决HIV在人群中快速传播的问题;减低危害注重短期、实效的目标而不是长期不切实际的空谈。

148.减低危害有哪些措施?

答:减低危害包括多种措施:药物替代维持治疗;外展及同伴教育;清洁针具交换。

科学研究证明:减低危害是降低非法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最有效的措施。为目标人群提供清洁的针具降低共用针具的几率,也就降低了艾滋病乙肝丙肝血源传染病在注射人群中的传播;外展和同伴教育是一种接近并影响高危人群的有效措施,它能鼓励目标人群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可将血源性传染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总之,减低危害是一种注重实效、人性化并关心吸毒者整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149.吸毒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吸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共用针具会引起如艾滋病、肝炎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吸毒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社会成本耗费;治疗处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监禁吸毒者产生花费;吸毒是对基本医疗保健及其他社会服务的根本否定。

150.什么是减少毒品供应?

答:减少毒品供应是指采用各种措施来阻断非法毒品的生产和供应。这些措施包括:根除毒品作物;栽种替代作物以降低毒品作物的种植;切断毒品生产的化学原材料,如毒源植物(加工海洛因的原料鸦片)、麻黄素,以及安非他明等合成毒品的化学前体;阻断毒品运输的水、陆、空渠道。

151.什么是减少毒品需求?

答:减少毒品需求是指设法减少人们使用非法毒品的欲望和行为,包括下列多种不同的措施:向社区、青少年(通常包括以学校基地的项目)和吸毒者提供教育和相关信息,使其对毒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在学生福利计划中为存在吸毒问题的学生联系相关机构和服务(包括减低危害措施)来支持减低危害有效措施的开展;向吸毒者提供脱毒、药物替代和社会康复服务(提供就业和重新融入社区的帮助);社区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社会经济因素及帮助吸毒者融入有意义的社会结构之中。

152.减少毒品需求具有哪些作用?

答:减少毒品需求具有以下作用: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降低了对非法毒品的使用;提高了工作能力;减少了和HIV相关的高危行为;提高了治疗的保持率;帮助吸毒者减少复吸并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153.什么是药物维持治疗?

答:药物替代是指使用其他相似但合法的药品来替代目前吸毒者正在使用的非法毒品。

对药物替代最普遍的看法是使用一种毒品替代另一种毒品,或者说是鼓励及纵容吸毒行为,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两种药品的药理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别。例如,替代药品不会使人产生渴求感和欣快感,并且由于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比海洛因缓慢,所以用药次数相对规律。通过消除吸毒者的躯体依赖症状,药物替代治疗为吸毒者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机会,减少了对健康、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造成的危害并使吸毒者摆脱了使用毒品的非法境遇。

154.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答:阿片类药物依赖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虽然戒断毒品也是一种治疗的手段和措施,但研究结果表明其远期效果终究不太理想。在许多国家,药物替代和维持治疗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药物替代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感染/传播艾滋病及其他血源性疾病的风险;使吸毒者从使用质量、纯度及药效均不清楚的“黑市”毒品转为使用纯度和药力都非常清楚的合法药品;把药物过量和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由注射的方式转为非注射的方式;减少共用针具的机会;降低了吸毒者因为迫切需要毒品而犯罪的动机,使其不被监禁;保持相关部门和吸毒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吸毒者接受咨询、转诊及其他的治疗服务;帮助吸毒者维持稳定的生活并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

常见的替代药物包括美沙酮、丁丙诺非和纳曲酮。

155.美沙酮是什么?

答:美沙酮,又称美散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在临床上用于镇痛和麻醉,止痛效果略强于吗啡,毒性、副作用较小,成瘾性也比吗啡小。美沙酮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之一,在维持治疗中服用适当剂量的美沙酮口服液,不会使服用者过度镇静和产生快感。

156.美沙酮对吸毒者有什么帮助?

答: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布《鸦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美沙酮作为首选脱毒治疗药物,服用美沙酮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控制海洛因等毒品毒瘾长达24~36小时。美沙酮能减少共用注射器的行为,从而预防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疾病;能减少吸毒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吸毒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的恢复。

157.什么是美沙酮维持治疗?

答: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指在较长时期或长期服用美沙酮口服液来治疗和缓解吸毒者的毒瘾的一种治疗措施,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进而达到减少毒品危害和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目的。

对于大多数成瘾者来说,彻底不使用非药物和治疗药物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美沙酮维持治疗仍是目前世界各国治疗海洛因成瘾的主要方法,是政府关爱、拯救吸毒者的社会行为。

158.为什么要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

答: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吸毒已被证明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因此,像大多数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吸毒也需要采取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为减轻吸毒者对海洛因的依赖,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并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我国在部分地区的吸毒人群中开展了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

159.美沙酮维持治疗为什么能减少吸毒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答:(1)美沙酮是我国首选脱毒治疗药物,能降低、维持治疗者对毒品的“想瘾”。

(2)美沙酮价格便宜,每天仅需5~10元,能有效减少“以贩养吸”、“以卖养吸”。

160.哪些人可以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

答:20周岁以上染上海洛因毒瘾的人均可申请接受美沙酮治疗,但须携带个人申请表、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的证明、本人身份证及三张两寸近照到任何一个美沙酮诊所登记。

161.目前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部分地方公安机关对药物维持治疗与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清,工作不积极,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不够密切;对符合条件、可以接受治疗的戒毒者未能及时批准其参加治疗;还有的地方不加区别地将正在接受治疗的戒毒人员作为收戒对象,导致试点门诊病人数量过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成效。

162.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公安机关与卫生部门怎样配合?

答: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门诊开展好入组治疗人员的管理和帮教工作。(1)已入组治疗且不再吸食毒品的人员,公安机关除对其进行相应的帮教工作外,不再按吸毒行为对其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等行政处罚;(2)入组治疗人员不遵守维持治疗制度、无理取闹、干扰治疗秩序、不服从医师制订的治疗计划或吸食毒品、两次以上检测呈阳性的,门诊通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严格按相关法律规定,及时进行查处;(3)门诊发现入组治疗人员吸食毒品,不得包庇、袒护,须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进行查处,公安机关不得直接到门诊查处; (4)入组治疗人员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公安机关应及时通报门诊,门诊对入组治疗人员终止治疗。

163.在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中公安机关的任务是什么?

答:开展药物维持治疗是《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新形势下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新探索,是减少毒品需求、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吸毒造成的社会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地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推进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对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部署,把推进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解决好推进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所在县(市、区、镇)公安(分)局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督促相关公安机关切实履行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卫疾控发〔2006〕256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规定的各项职责,并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如期达到上述工作目标。

164.在药物维持治疗中公安机关的职责是什么?

答: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积极履行药物维持治疗国家级工作组确定的工作职责,全力推进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不断发展。要严格按照标准,认真做好对申请参加治疗人员的审核把关工作,并监督其治疗。同时,要维护好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治安秩序。

165.在配合推进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落实哪些工作措施?

答:(1)在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

(2)组织对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所在地公安机关有关人员的培训;

(3)提前确定受治人员名单并做好其家属工作。

166.公安机关在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中如何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

答:已经申请开展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要指定禁毒部门禁吸戒毒工作的负责人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成员,负责掌握本地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各地落实工作措施; 县(市、区、旗)公安(分)局分管禁毒工作的领导为本县(市、区、旗)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成员。各级公安机关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成员要尽早掌握国家有关开展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并发挥掌握毒情的优势,配合卫生等部门确定重点地区和具体门诊位置,主动配合解决门诊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更好地与禁毒工作结合,成为落实禁吸戒毒措施的重要部分。

167.如何组织对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所在地公安机关有关人员的培训?

答:已经申请开展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省(区、市)公安厅(局)禁毒部门要在门诊开诊前,组织对门诊所在县(市、区、旗)公安(分)局工作组成员和禁毒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药物维持治疗的基本常识和有关规定、部分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地区的公安机关在维持治疗工作中的职责、参与维持治疗的程序和方法等。

168.公安机关如何提前确定美沙酮受治人员名单并做好受治人员家属工作?

答:药物维持治疗国家级工作组确定的每个门诊最大容量为200人左右。县(市、区、旗)公安(分)局要从所掌握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人员名单中,根据《工作方案》规定的申请参加治疗人员的条件,确定本地区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并提交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辖区内符合治疗条件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民警要积极动员本人参加药物维持治疗,并做好其家属工作。对符合条件、本人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原则上都可以批准其参加药物维持治疗。开展药物维持治疗地区的强制戒毒所要在所内开展有关药物维持治疗的宣传工作,对符合条件、主动提出申请的,可以在出所后转介到药物维持治疗门诊。

169.公安机关如何加强对受治人员的监控,落实综合配套措施?

答:对参加药物维持治疗的受治人员,公安机关要继续落实帮教和监控措施,坚持尿检制度,并全部录入吸毒人员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同时,还要争取其家属的配合,以降低复吸率,减少脱失。对发现在治疗期间继续偷吸毒品的,要及时建议门诊取消其治疗资格,并一律依法对其实行强制戒毒或者报送劳动教养。但是对参加维持治疗且无证据证明其吸食其他毒品的受治者,不得对其实行强制或者报送劳动教养。各级公安机关要继续加大对涉毒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收戒吸毒成瘾人员,压缩毒品供应市场和消费市场,落实创建无毒社区的各项工作措施,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部委成员单位防治艾滋病工作职责》中明确规定:公安部的工作职责之一是“配合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委共同做好海洛因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工作。”(www.xing528.com)

170.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现状如何?

答:云南省已在14个州(市)开设了68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包括8个流动服务点。截至2008年10月31日,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收治吸毒病人17630人,现有在治病人7697人。

171.什么是清洁针具交换?

答:清洁针具交换就是通过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建立的免费针具交换点及相关外展工作人员,向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注射器并同时回收其使用过的废旧注射器,从而避免因多人共用注射器吸毒而传播艾滋病病毒。

172.开展清洁针具交换的目的是什么?

答:针具交换项目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手段。它能接触到那些隐藏及处于社会边缘的注射吸毒人群以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对注射吸毒人群发放经过消毒的注射用具,提高他们对消毒针具的使用;在重复使用针具的恶性循环中移走了那些使用过的及潜在污染的注射用具,打破了HIV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链;分发与注射相关的调羹、酒精、注射用水以及安全性行为时使用的安全套等物品;在进行针具交换时的同时还可以为目标人群提供一些IEC材料,内容可以包括:安全注射、使用过的注射用具的清洁以及如何预防血源性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为一般咨询、HIV的自愿咨询检测、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以及包括戒毒治疗项目在内的社会医疗转诊服务提供了一个联系的平台。

173.对清洁针具交换我们应当持怎样的态度?

答:我们应持以下态度:

(1)针具交换不是纵容吸毒,更不是吸毒合法化;

(2)它只是减低危害综合干预措施的一部分,是控制艾滋病快速传播的紧急措施之一;

(3)它不会造成吸毒人员的增多和吸毒次数的增加;

(4)它能有效地减少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用具的高危行为——打破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链——最终防止艾滋病病毒在注射吸毒人群中以及通过他们向普通人群的扩散。

174.针具交换的途径有哪些?

答:针具交换的途径包括:

(1)固定点交换。将门诊点作为固定交换点,在固定交换点针具交换通过社会营销的方法开展。

(2)同伴教员交换。在社区中培养同伴教员,对社区中的注射吸毒者开展面对面的针具交换工作。

(3)项目外展活动中交换。项目到吸毒人员较为集中的社区中开展外展活动时进行免费或低价交换活动。

175.针具交换的方法有哪些?

答:针具交换的方法有:

(1)免费交换。针对经济能力确实很差的注射吸毒者。

(2)社会营销。以进货价把一次性使用的高质量注射器销售给注射吸毒者。

(3)低价交换。为鼓励注射吸毒者把其使用过的注射器交回统一销毁,收取低于社会营销价的费用,进行针具交换。

176.我国清洁针具交换的现状如何?

答:清洁针具交换工作从2003年起,在全国十几个示范区开展工作。到2008年6月,全国平均每月有418个县(区)877个针具交换点开展工作,月均覆盖35669人。

177.什么是同伴和同伴教育?

答:同伴是指处于同一社会/文化群体,具有相同的经历,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似社会特征、相同社会地位或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经历的人互相传递各种知识、信息。

178.为什么要开展同伴教育?

答:开展同伴教育的原因有:

(1)吸毒者之间一直都在传递信息;

(2)同伴容易互相接纳;

(3)吸毒者能对其他吸毒者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179.什么是外展活动?

答:外展活动是指健康教育宣传人员或提供性病诊疗服务和咨询的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娱乐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主动接近目标人群,进行健康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传活动。

180.什么是外展服务?

答:外展服务(outreach)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深入到社区以及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通过各种方法接近高危人群,为他们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医疗、咨询和预防服务。

181.针具交换中公安机关与卫生部门应怎样配合?

答:提高针具交换率须加强多部门之间,特别是公安和卫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外展人员应注重与辖区公安民警的合作,使民警理解开展针具交换的策略与措施,在外展人员开展活动时给予最大限度的配合,并建立默契。

182.为什么要推广使用安全套?

答: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性服务工作者与嫖客之间的性行为,又成为艾滋病从同性恋群体向正常群体传播的重要环节。安全套的使用可大大减少艾滋病和其他性病传播的可能性。由于使用安全套可以作为艾滋病病毒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一种屏障,以及安全套在更安全的性教育项目中的中心作用,所以在性服务工作者中推广使用安全套成为一项很有效的干预措施。

183.公安机关与卫生部门在推广使用安全套活动中应怎样配合?

答: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所有的娱乐服务场所,普遍发放安全套,设立安全套的自动出售机等,使安全套容易获得。

(2)公安部门不能以是否发放安全套作为娱乐服务场所从事卖淫活动的证据,也不能以携带安全套为线索,怀疑其工作人员为性服务人员。

(3)在发放安全套的同时,要求项目的干预人员,必须向安全套的接受者,提供有关艾滋病及性病的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4)公安部门不要向安全套发放者索取发放信息及记录。发放者有权不予回答。

184.减低毒品危害与警察的职能相悖吗?

答:减低毒品危害与警察的职能并不矛盾,对减低毒品危害措施的支持还能促进公安工作的开展。

185.警察怎样支持减低危害、创造支持型环境?

答: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针具交换及安全套推广。

(2)正确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美沙酮维持治疗。

(3)配合卫生部门对即将戒断期满出所的戒毒人员开展美沙酮转介培训工作。

(4)简化并迅速办理美沙酮维持治疗审批手续。

(5)不在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场所附近开展未经批准的巡逻和搜身。

(6)不使用歧视性语言侮辱吸毒者。

(7)管理、关怀吸毒成瘾的人,无论他们是否被拘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