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经济与人文价值的悖论

市场经济与人文价值的悖论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市场经济是以经济取向为第一要义,从而形成与文化建设中人文取向的悖反,造成对人文精神重建的忽视乃至蔑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观来看,单纯的经济取向历来备受批评。经济取向与人文取向的悖反,本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存在未必就是合理的。

市场经济与人文价值的悖论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取向和人文取向的悖反

市场经济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经济模式,具有古典农业经济以至在国内推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最近十年来推行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对于造成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对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市场经济是一柄双刃剑,它的负面作用对于社会的伤害也是重大的。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市场经济是以经济取向为第一要义,从而形成与文化建设中人文取向的悖反,造成对人文精神重建的忽视乃至蔑视。

市场经济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必然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是市场经济的天然法则。就经济运作的层面来看,这种法则具有自身的正当性。然而,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考察,从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层面省思,就会发现这种法则的内在缺陷。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观来看,单纯的经济取向历来备受批评。孟子的人禽之辨,宋儒的理欲之辨,无疑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开辟人性的高尚面。人不能成为经济动物,而要成为道德主体;以道德驾驭经济,以义取利,见利思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主流。以重义轻利著名的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价值取向,固然是对唯利是图思想的针砭,而以批判董仲舒价值观驰名、主张“义利双行”的清代思想家颜元,其所提出的“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思想,又何尝不是要高扬道德理想的旗帜!诚然,传统的道德理想主义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我们从文化的民族性、延续性的一面考察,就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包涵着、体现着传统人文精神的旨趣,从而也是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虚弱症的重要补药之一。(www.xing528.com)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单纯经济取向是不合理性的。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生理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固然是基本的需要,但不是根本的需要,更不是唯一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更为符合高尚人性的,亦即更为“人文”的。单纯的经济取向,容易将人导向生物意义的存在方式,将社会导向以作经济动物为尚的偏路。“顺躯壳起念”,拜金主义盛行,最终会将人类社会变成动物世界

从当今社会的运作实践来看,单纯经济取向而导致的一切向钱看,由一切向钱看而导致的道德失范、思想混乱、贪污腐败等诸多社会弊端,已经严峻地说明单纯经济取向绝对不能满足社会理性发展的需要。相反,它会导致种种社会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把戏,近年越演越烈。如果说,由于某种原始积累的需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少有点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经济文化日益交融乃至逐渐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显然已经是错位思维,是不懂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创新方面的价值的表现。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以经济取向为唯一目标,仍然高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偏调的,大有人在。文化成为某些人捞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成为经济的婢女,甚至沦为经济的娼妓,真是可悲可叹!

经济取向与人文取向的悖反,本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存在未必就是合理的。如果不妥当解决二者之间的价值悖反问题,而任由发展,势必给人文精神的建设造成更为严重的困扰。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个人而言,是要确立价值理性,做一个文化而不是“物化”的人;就社会而言,是要建立合理的机制,使二者相即相融,并最终做到以人文精神引导、统率市场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