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争取民族独立:抵御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争取民族独立:抵御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琅峤地区,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许多爱国官兵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英勇牺牲。这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

争取民族独立:抵御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般了解)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抗英

1841年5月的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率太平军对入侵者坚决予以还击,先后打死清政府授以“总兵”、“副将”官衔的“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常胜军”统领华尔等侵略军头目。

3.香港台湾人民抗击侵略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发动了以造船工人为主体的大规模罢工斗争;爱国商人也举行罢市。

1867年,美国派军舰入侵台湾,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击毙副舰长马肯基,打退了美军的进犯。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琅峤地区,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在台湾澳底登陆,很快攻陷基隆,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台湾义军及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英勇牺牲。台湾保卫战历时五个月,日军死伤3万多人,充分显示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4.义和团运动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的八国联军从大沽向天津进犯,在杨村遭到义和团与清军的沉重打击。7月上旬,八国联军重新集结兵力进犯天津,义和团与部分清军坚决抵抗,保卫南门一站,共打死打伤侵略军750人。义和团还与清军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多艘敌舰。1884年,法舰先后进犯台湾基隆、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1885年,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被守军击退。同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部勇猛杀敌,击溃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许多爱国官兵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如:鸦片战争期间,江南提督陈化成、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副都统海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提督史荣椿、乐善;中日甲午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选择题命制重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19世纪70年代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列宁指出:正是在这个时期以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及其尖锐的程度。当非洲和亚洲大部分被瓜分完毕后,列强展开了对中国的激烈争夺。19世纪70至80年代,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发动侵略。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

2.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高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半个月,日本驻德公使青木周藏与德国外交部参事会谈时,提出将南满给日本,北满归俄国,舟山预定给英国,而“德国完全有权在东南要求一省”的瓜分方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 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日本还辽的功臣自居,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之所以没能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要实现瓜分中国,列强之间必然会发生无限纠葛,甚至爆发战争。正因如此,列强最后认定,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以华治华”政策。(www.xing528.com)

2.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将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者,使列强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这是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这是由于不能认识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这是由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决定的。但是,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选择题命制重点)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是中国人民顽强反抗对外来侵略的80年。这些英勇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结果都是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许多官员贪污腐化,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惧怕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更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腐败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根本的原因。

(二)重要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19世纪中叶,经过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封建的中国则极其落后。这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加之武器装备的落后,导致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单选、多选)

正如马克思所说: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战争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自从鸦片失败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力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开始于甲午战争以后。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其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1.救亡图存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天演论》对中国人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2.振兴中华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