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46年11月考察台湾植物分类学,宝贵材料

1946年11月考察台湾植物分类学,宝贵材料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学院与理学院争夺植物研究所时,蒋英不愿参与其中,恰于其时,奉中山大学派遣,赴台湾考察台湾植物分类学研究,及协助台湾林务当局发展业务,于1946年11月前往。此次蒋英所获,是台湾植物精华,十分宝贵,无疑增加农林植物所之收藏。蒋英于此项工作,不仅亲自拍摄,还对每张照片均笺注意见,说明来源,是研究台湾植物的重要材料。

1946年11月考察台湾植物分类学,宝贵材料

复员之后,由于陈焕镛受到汉奸罪名指控,其在中山大学职务被叫停时,农林植物所所长曾一度由蒋英代理。在学院与理学院争夺植物研究所时,蒋英不愿参与其中,恰于其时,奉中山大学派遣,赴台湾考察台湾植物分类学研究,及协助台湾林务当局发展业务,于1946年11月前往。台湾在日本占领时期,植物学有相当发展,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日人撤走,留下事业无人继承。蒋英此行,即有指导性质。

蒋英在台湾的工作机构主要是台湾省林业试验所,为该所所属台北植物园整理植物名牌,根据哈钦松系统重订学名;在该所植物标本馆,研究新种模式标本并拍摄成照片;还曾为该所厘订台湾商用木材名称,编辑刊物,并访问台湾大学理学院植物系植物标本馆、台湾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植物标本馆及台湾省立博物馆等机构。在台湾,蒋英见到不少日人自国外引种来的特有经济植物,竟达数百种,其中多与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有关,认为这些植物在大陆沿海,尤其是海南、浙、闽、粤、桂之南部等地也可试种,必有助于国家经济建设,若自台湾引种,简便易行。回到广州之后,蒋英撰写《考察台湾植物简报》,1947年12月5日始刊于《国立中山大学校刊》第6期,全文分为四部分,其后续刊于7—9期,对台湾引种经济植物及台湾本地所产经济植物作重点介绍,意在引起相关部门之重视。

就植物分类学而言,蒋英此行最大收获是查阅台湾新种植物模式标本,并摄制成照片。“台湾植物标本室所藏标本甚丰,(模式标本)计有种子及羊齿类植物4 837种,亟应挑选一部分摄制携回本校保藏,以供永久研究参考之用。查现经选出摄制照片者1 370张,共用去台币67 200元。”[17]此为蒋英就摄制费用致函农学院院长邓植仪,请其汇款结算。植物所注重模式标本采集地之采集,还对模式标本照片予以收藏。此前秦仁昌在英国曾摄制1.8万张,即在陈焕镛指导下进行,此套照片之底片后归静生所所有,农林植物所曾出资冲洗一套。此次蒋英所获,是台湾植物精华,十分宝贵,无疑增加农林植物所之收藏。蒋英于此项工作,不仅亲自拍摄,还对每张照片均笺注意见,说明来源,是研究台湾植物的重要材料。在拍摄过程中,还获得约500份标本碎片,寄回中大植物所。1948年8月,蒋英出席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召开的年会,在会上报告此项新材料之获得。1950年代初期,这些照片底片交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收藏,与秦仁昌所摄,归并于一起。

图4-6 蒋英

蒋英在台湾滞留约8个月,因岛内局势动荡,不便久留,于1947年7月匆匆返回。在台湾访学时,蒋英还为中大植物所购置或获赠图书约千册,悉数携回。蒋英返回首途为其家乡昆山,在家中休假期间,曾致函中基会干事长任鸿隽:

叔永先生道席:

比来奉候,企慕甚殷。晚自去年奉中山大学校命赴台湾研究植物,大部分时间在早田植物标本馆Hayata Herbarium内工作,该馆现属于林业试验所主管,其余如台湾大学理农二院均设有植物标本馆,规模亦极可观,尤重书籍,其质量似均为内地研究机构所不及。晚与本年六月底期满,于七月初返舍间昆山度假。在此曾为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购得书籍约一千册,标本数千号,由晚设法借贷摄得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以相当,约一千六百张。

陈焕镛先生自法院不起诉处分后,即为广西大学聘为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现亦回香港度假。中山大学农林所及农林植物学科本属于农学院,奉部令改隶理学院,但闻尚未移交(晚走后由理学院教授吴印禅),以后演变为何,当再续报。

以上情形亟应报告先生,因基金会对研究所之经济协助有十数年之久,谅必关切也。晚在台时,曾得华盛顿国家博物馆Mr.C.H.Walker来函,提及先生。渠所拟中美合著《中国植物志》之事,现遭遇若干反对,故迄未能实行。再,晚于廿六年以战事关系,曾奉还贵会拨发之研究补助费。胜利之后,亟思结束“太平洋夹竹桃科植物之研究”,前拨之款,是否可申请补发,如贵会现不能补发该种协款,仍恳请先生代为介绍其他基金会或奖学金等,晚可请农山与步曾二师推荐。

专此,恭伫台复。顺颂(www.xing528.com)

台绥

晚 蒋英 谨启 1947年7月30日[18]

蒋英此函,除禀报在台情况之外,主要还是为其未曾践行之欧洲访学计划再作努力,探寻究竟,此乃萦绕不去之梦想。三日后之8月2日,任鸿隽复函云:“廿六年敝会核给尊处之科学研究补助金,照章在年度终了,即自动撤销,此时自难补发。其他机关如有此种机会,当妥为留意,藉副雅命。”蒋英出国之梦想终未实现,不禁要为其命运不济而感叹。民国时期,国内其他几个植物研究所,皆有人员获得出国留学或访问机会,仅以静生生物调查所为例,送出之植物学家,抗战之前有陈封怀、唐燿、汪发缵、唐进,抗战期间及战后,又有王启无、俞德浚、张英伯。几乎与静生所同时建立之中大农林植物所,也曾得到中基会资助,然而竟无一人出国。蒋英虽然获得机缘,还是未能抓住。其时,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心还在欧美,标本、图书远比国内丰富,故治此学,出访或留学欧美等国,于学业乃有极大帮助。再说,从国外回来之人,其在学界地位可有显著提升,如静生所人员在出国之前多为中级职称,回来之后皆晋升为高级,工资也由月收入100多元升至300元以上。如此,个人生活方可无忧也。

出国无望,蒋英只得重返中大农学院。此再录蒋英在家乡昆山启程返回广州之前,致邓植仪院长一函,乃为寻求房屋住所事,从中可悉其生活多有困难之处。函云:

迳启者:

英去年奉派赴台湾考察,已于月前事毕,并返昆山原籍,现拟于本月底携眷来校。英前曾居住于石牌研究院内,将来抵省居住,想必发生困难。顷闻悉文明路旧校址内新建教授宿舍,业已落成,将分配各学院,再由各学院分配教授居住之用。英以人地生疏,在市内租住房屋,至不容易,且闻现市上出租房屋亦至缺乏,敬祈钧长就文明路新建宿舍优先拨给房舍数间,俾届时抵省可得栖身之所,实为德便。

此上

邓院长

蒋英 谨启 卅六年八月[19]

可以断定,蒋英在广东工作多年,是只身一人,而将家眷留在原籍,上一章中,已知在抗战爆发时,家中还有80岁之老母亲,可谓未尽人子、人夫、人父之责。此时他已年近半百,亦需家人照料,才决定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其中心酸,不知凡几。其来广州之后情形,因资料缺乏,不知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