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分析

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探析杨省团李小桥杨强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分析

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探析

杨省团 李小桥 杨强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展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的这些变化,凸现着这一政治制度的巨大生命力,不仅支撑着中国的政权统一和主权完整,推动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生命,是参政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新阶段,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作为参政党的中国民主同盟面临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对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中出现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在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社会事业等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执政的任务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执政着眼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着眼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中国的发展不仅要面临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还要应对好国内社会利益关系诸多复杂因素的挑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变化不断完善,吸纳高层次人才,充实中共决策层,创新治国理政的理论、机制和方法,使得党政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民盟作为参政党参政的优势受到挑战,所提出的一些提案、建议、意见,在党和政府的决策圈内很可能早已熟知,这无疑加大了民盟参政议政工作的难度。

(二)个人影响实现党派政治抱负的时代已结束。新中国成立前,民盟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涌现出了如李公朴、闻一多、杨伯恺、杜斌丞、杨明轩、于帮齐等一批优秀的民盟盟员。这些在创始时期涌现出来的、具有与中共长期合作特殊经历的、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的民盟领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上的影响慢慢地被淡忘、被削弱。新时期,以个人影响实现党派政治抱负的时代已经过去,民盟要提升参政能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就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体素质。在新的历史阶段,现在的盟员都是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士,与老一代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从政治思想上,思想基础和政治素质是好的,但缺乏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阅历;从政治经验上看,对多党合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政治生活中应掌握的规则还缺乏了解和准确把握,有的政治经验不足,政治把握能力不强;从领导工作能力看,有的学术地位高,但领导经验不足,组织协调和行政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社会更加关注参政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效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人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更关心国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同时,人民关心为解决困难而献计献策的个人和集体,关心为解决困难而献计献策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更关心参政议政的效果。参政议政工作逐步成为人民关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不同层次、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关心评价参政议政水平和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关心与评价的同时,也是在监督参政议政工作。

新时期、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为多党合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任务,民盟的参政议政工作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创新新模式,使参政议政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民盟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选题随机性大。民盟的参政议政或以个人或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参政议政题目的选定往往很随机、无计划,常常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在某种活动中获取了某些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就提出意见、建议。没有系统安排,没有全年参政议政课题的计划,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策划参政议政内容,参政议政不系统,全省、全市、全县没有一盘棋意识。

(二)机制不很健全。民盟作为参政党,没有一个健全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跟踪评估等工作机制,参政议政工作很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没有经费保障机制,参政议政主要是社情民意,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些重大问题,因无经费保障不能开展调查研究,不能了解深层次的原因,也就不可能提出有分量、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意见。盟员分散于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职能多凭政治号召和个人热情,因缺乏约束机制,常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致使不少好的建议、意见散佚于基层。

(三)内容一般化。民盟的参政议政多为反映社情民意的具体事,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不多,一些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政策性的大事、要事不多;泛泛议论的多,一针见血的少;了解一般问题的多,涉及敏感问题的少;反映表面现象的多,涉及敏感问题的少,等等,影响民盟履职作用的发挥。

(四)视野范围有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层次问题、矛盾的逐步呈现,参政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知识,盟员主要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界为主,据统计,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界的盟员约占总盟员的三分之二,视野范围有限,联系面不广,不能接触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信息来源少。

三、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原则

(一)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是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政治准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经验和政治共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新时期多党合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长期坚持和遵循。

(二)坚持民主集中。民主集中制是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组织原则。参政党的履职要强化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事项的决策和决定,要通过集体讨论产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听取多方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同时,要善于正确集中。

(三)坚持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民盟履行职能遵循的基本原则。参政党在履职时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注意了解和掌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决策部署,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参政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参政参出成效,议政议出水平。

(四)坚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民盟履职必须始终遵循的行动指南。要坚持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审时度势,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决策,在创新思维中科学发展,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四、新时期民盟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路径

参政党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其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新时期,民盟作为参政党履行职能除担任政府实职外,可采取以下路径进行参政议政。

(一)专题调研。各地各级民盟组织要发挥集体参政议政作用,发挥民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成立专门的专题调研机构,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问题,确定专项调研题目,通过召开座谈会、听汇报、现场查看等形式,深层次、大范围进行调研。调研内容的确定要以“党委正在想的、政府正在干的、群众正在关心的”为基点,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民盟优势的结合点,站在宏观的高度选择一些全局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调研谋划,使民盟的建言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可采取与其他民主党派联合调研,与政府有关部门对口调研等方式开展工作。要用世界眼光为经济建设提出高明之策,用战略思维为经济建设谋长久之计,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前瞻性和实效性。要发挥参政党位置超脱、视角独特、看问题客观的优势,提出有价值的参政议政问题,撰写高水平、有见底的专项调研报告,引起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www.xing528.com)

(二)社情民意信息。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首要职能和核心任务,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参政议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和检验参政议政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着一个党派参政议政的作为和成果。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民盟组织要调动盟员的积极性,将来自群众的呼声、要求,将其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收集、综合、分析、整理反馈,快速传递给决策机关,作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5年2月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重大课题。所以,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也是当前参政党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路径。

(三)两会议案提案。议案提案工作对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民主党派自身形象和社会影响,全面展现党派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级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平台,发挥民盟盟员中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作用,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经济建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针对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强的议案、提案和大会发言,建发展之言,献发展之策。议案提案选题要坚持“不一般的提问题,不提一般的问题”的原则,力求准确、科学、可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撰写有分量、有建树的议案、提案,提高民盟的知名度,树立民盟的新形象。

(四)网络履职。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深刻的影响着政治环境,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各级民盟组织在各自的网站上要开设网络履职栏目,利用互联网完全开放性、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传送信息,反映情况。

民盟组织也可通过社会监督员、各种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履行参政党职能。

五、提升履职能力的措施

新世纪、新时期为民盟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领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民盟须适应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新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履职能力。

(一)建立健全制度,促进履职规范化。参政议政关乎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实现,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建立健全民盟参政议政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参政议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民盟组织要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信息报送机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监督机制等。同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每年开展1—2次规模较大的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二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参政议政集体研究制度、成果交流制度、表彰奖励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对外联系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等。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专家对参政议政的专题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建议提案等进行评审,对参政议政成果作出客观评价,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作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盟员参政议政热情。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理论素质高,组织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队伍,是新时期民盟参政议政的关键。一是吸纳人才。民盟在组织发展方面,吸纳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界中青年骨干的同时,要积极物色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尤其是知名专家和拔尖人才,造就一支讲政治、顾全局、有社会责任感、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队伍。通过发展一批在经济、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使组织发展在界别上有所扩展,质量上有所提高,结构上有所突破,民盟的作用发挥上将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风貌。二是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党要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能,就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要注重学习,深刻领会执政党的执政宗旨,准确把握国内外的形势。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新时期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当前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冲击下,在社会上一些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下,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动摇。三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关系到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盟员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默契配合。同时,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参政议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分析中肯,建议可行。

(三)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履职质量。调查研究是参政党参与政治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参政党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要深入调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选准题目,组织力量搞好专题调研,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预见性强的建议。调查研究既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知识背景,在特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和专题研究,确立专业优势;又要努力拓宽知识和信息范围,提升对综合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总体把握。在确定选题、寻找素材、挖掘资源、探索研究、综合结论等方面要力求高起点、大视野、新思路,要树立质量观念和精品意识,在突出调研成果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其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二要深入实际。鼓励和引导广大盟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情、实情,反映民间声音,为政府施政提供及时、准确信息。三要开展各种活动。要组织盟员积极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动,为民盟参政议政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了解各界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合作共事,提高履职效率。只有加强联系,合作共事,才能知情出力。民盟密切与中共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与人民政协联系、与其他民主党派联系,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加强工作上的配合与协作,以利于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把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参政议政效能。同时,要运用会议、视察、座谈、走访等方式,利用刊物、简报、发言、信件等材料,收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履职效率。

新时期,民盟作为参政党要与社会同进步、同发展,要不断创新履职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杨省团、李小桥系民盟陕西省委理论研究会成员;作者杨强壮系课题组成员)

【注释】

[1]本文是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2010年重点课题“民主党派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STZ[2010]01)的阶段性成果。

[2]廖继红:《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及路径分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课题组在全省七个民主党派中共发放了《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况》问卷调查表650份,收回问卷564份,回收率为86.75%。其中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达到99.29%。本文的相关数据都来自于此次调研统计结果。

[4]本文是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2011年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问题研究”(STZ[2011]30)的阶段性成果。

[5]蒋志臻:《“把参政议政视为参政党的生命”——记九三学社围绕发展推进参政议政工作》,《人民政协报》2005年7月27日。

[6]郑宪:《中国参政党建设新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7]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