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哲学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

网络哲学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经济因素来说,人类是处在全球市场化的时代。从文化因素上来说,由于战争、政治、军事严重对立状态的弱化,文化多元化时代正在到来。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这里,需要进一步对已经提出的指称我们所处时代的几个名词,即“网络时代”“高技术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进行认真的理性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命名依据的。

网络哲学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

二、我们所处的时代

时代,在古汉语中,一是“朝代”的同义词,如《宋书》卷十四:“各揆古今之中,以通一代之仪。司马彪集后汉众注,以为《礼仪志》,校其行事,已与前汉颇不同矣。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3]二是“世代”“代代”的同义词,唐代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中有:“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三是接近现代汉语“时代”的同义语,如唐五代徐寅《闲》诗:“不管人间是与非,白云流水自相依。一瓢挂树傲时代,五柳种门吟落晖。江上翠娥遗佩去,岸边红袖采莲归。客星辞得汉光武,却坐江东旧藓矶。”[4]四是在近代以来,它主要“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如石器时代封建时代、五四时代等;另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等”。[5]它是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常用词,在现代意义上,“时代”是能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这就是说,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具体时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后者,犹如一张无形的网络,直接间接、若隐若现地与每个人发生着立体的、复杂的关系。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人们总是说自己处在“××时代”。其中,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时代,可表示为石器时代、红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黑暗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和信息时代等。[6]

对于人类现在所处的时代怎么确定,需要从生产生活手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交往方式来考虑,换句话说,需要考虑到几个因素,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三是文化因素,四是地域因素。就政治因素来说,政界将“时代主题”标示为“和平与发展”,本身就反映出人类现在处在和平发展时代。就经济因素来说,人类是处在全球市场化的时代。从文化因素上来说,由于战争、政治、军事严重对立状态的弱化,文化多元化时代正在到来。就地域因素来说,一个局部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宗教群体,则有各自的时代主题,只不过,它在基本上或者说是在大趋势上,是从属于人类时代大主题的。

上述确定“时代”的四方面因素,就世界全局来说,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我们需要注意到与这四个因素相关联,又具有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截至目前,人类所处自然、社会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量的巨大增长。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

这里,需要进一步对已经提出的指称我们所处时代的几个名词,即“网络时代”“高技术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进行认真的理性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命名依据的。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在其“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知识经济被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而确立的标志,则是近年来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美国微软公司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软盘及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由于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使微软公司的产值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这里,我们有必要认识“知识”的定义。对于知识的定义,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从哲学角度对“知识”作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这就是说,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具有客观性,同时,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它又包括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在程序性知识中,又包括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技巧和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在这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

皮亚杰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考察,将知识定义为经验,他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像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等。在这里,知识是指已经被人们所认识的,具有经验性,是人们已经认识的已经识别的,已经知道的事物、概念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知识既存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头脑中,又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之中。所以我们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换句话说,个体的知识来源于每个个体的认知活动,我们常说某人“聪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指某人的知识积累相对较多。当一个个、一代代的知识整合为群体共有的知识,整合为人类共有的知识时,它就成为人类共有的知识资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知识经济”,就是知识作为一种共有资源,正以崭新形式和规模,在经济发展中悄然兴起,发挥着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作用。(www.xing528.com)

但是,我们不应当以此为依据,将它确定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归纳,知识的整理,知识正确与否的判断,知识的应用,从有人类以来,一直是每个个体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人类群体所进行的永恒性的求知活动。这种活动的程度只存在阶段问题,不存在“时代”问题。即只存在知识多寡、应用程度、重视程度的问题,而不存在不学习、不应用知识的问题。可见,我们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程度为依据,来划分时代,实质上对人类历史上的知识教育、知识活动、知识创新进行了不应当的完全否定,是不可取的。

“高技术时代”。“高技术时代”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与“高技术”“高技术产业”有关。高技术一词最初是英语High Technology的直译,是相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一般认为,是指建立在综合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知识、技术和投资密集的技术群。高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涉及范围都会有所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发展特点,产生了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群。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叫做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快,对其他产业的渗透能力强。高技术产业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科技人员的比重大,职工文化、技术水平高;二是资源、能量消耗少,产品多样化、软件化,批量小,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三是研究开发的投资大;四是工业增长率高。以信息产业为例,目前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60%,年增长率为传统产业的3~5倍。因此高技术或高技术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但由于高新技术一般来说主要是从军用技术拓展而来的,首先是从军用品技术开始的,并且,军用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能够产生新武器系统、作战指挥系统与作战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群,如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光电技术、军用计算机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航天技术等。军用高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战略性、风险性、增值性、渗透性、带动性”。所以,用“高技术”作为我们所处时代的定义,由于有令人不安全的概念成分和心理因素,显然是不妥当的。

“网络时代”。汉语“网络时代”一词,源自1996年《北京统计》所载王军的文章《乌家培谈信息产业》。乌家培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专家,当时任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根据作者对乌家培就信息产业进行采访后,撰文说:“所谓网络时代是指信息的采集,从网络上取得信息的发布也可以拿到网络上去发布,网络时代已经是一个现实,它对传统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分析及信息公布的方式形成很强的冲击,对我国来说这也不是遥遥无期的事。”2001年,刘国永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撰文《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认为,“网络时代的现实人和虚拟人是有其特殊内涵的,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交往关系是他们相互生成的根本。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关系与现实世界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有着本质差异,它可以超越一定的时空限制,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弥合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主要是通过对网上文本的选择和解读而发生的,这种对话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主体的人格平等与共进,进而达到教育主体的生成与发展”,并得出结论说:“若将网络作为社会交往和生活的主要和重要的手段的社会历史阶段称为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向网络时代过渡的时期。”

“网络时代”是以“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影响为依据的,2005年12月16日,在“阿里巴巴”网上有篇题为《网络时代的到来》的无名文章,首先提出“网络时代的标志”有四:一是网络带宽高速增长,二是上网计算机数及上网用户人数大幅度提高,三是WWW站点数量与日俱增,质量逐步提高,四是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因特网。作者认为,“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大大加快。90年代后期,网络从还只是少数业内人士熟知的名词,一下子“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热火朝天的网络话题讨论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大大小小的网站都预示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在汹涌澎湃网络大潮的影响下,社会正在发生着改变──经济、道德艺术文学、日常生活、宗教、政治无一例外地在变化或将要改变。网络文化已悄然兴起,社会大文化正在网络化。兴许它就是21世纪的文化,明天的人类文化。网络经济或许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它将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将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里,十分明确的是,网络是传递信息的一种现代工具,网络作为人们使用的一种信息交流技术,本身传输速度加快,使用人数猛增,人们对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但据此而确定人类处在“网络时代”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网络从技术层面上说,是对图书、报刊、电话、广播、电报电视等通讯技术的改革,并且增加了直接快速的互动功能。这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巨大进步。其次,网络使用群体扩大,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加,都是因为网络是人们所使用的工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使用最广泛的通讯工具是电话、手机,这些工具有的已经使用几百年了,有的已经使用几十年了,但人们从未据此而提出过“自行车时代”“汽车时代”“电话手机时代”。再次,网络并不是现代才有的,“网络”,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由许多互相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分工精密、高度复杂的庞大系统。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人与集体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联系就使我们处在一个漫无边际的网络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以电脑载体形式的电子网络,只是传统网络的新形式——电脑网络。电脑网络是把各自独立的电脑节点(node)通过线路连接而成的系统。电脑的节点可以通信。这样,电脑网络就可以把所有的资源和信息组成一个巨大的系统,人们就可以逾越时间和距离的限制而获取信息。进一步说,电脑网络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新工具。也是使人类信息交流走向更高层面的工具。所以,将“网络”作为一个时代的依据,也是不周全的。

“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依据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信息对社会的广泛、深刻的影响而确定的概念。信息(Information)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志的集合。从哲学角度通俗地说,信息是物质世界的运动状态与转换方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里的“物质”泛指一切人类和动物可以识别的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不断的增进认识的外部宇宙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这里的“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多种复合复杂过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态。比如,通常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时间就是生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信息就是商机”“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就是从哲学角度反映出的关系规律性信息,即揭示物质世界内在规律的信息。我们说“信息就是指令”,则是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程序性信息。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化过程中,信息搜集、整理、传递,表现出一种不断的积累的科学技术实践的漫长过程,人类最初基于食物寻找、安全警告、求偶繁衍睡眠疲劳的需要,咿呀学语,进行语言交流,都是交互交流信息和消息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信息活动经历了语言获得、文字创造印刷术发明、莫尔斯电报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应用这样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语言文字形式的信息交流,贯穿始终。印刷复制技术形式的信息交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只被富有者和识文认字者使用。莫尔斯电报以及电话等形式的信息交流,经过了军用转民用、显贵转大众、富有转公众的长期过程。信息是由信息源、内容、载体、传输、接受者等因素构成的数据、文本、声音、图像,从不同角度可对信息进行多视角的分类,①按照其重要性程度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②按照其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③按照信息的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④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⑤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信息是有价值的,就像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也离不开信息。因此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所以说,信息的传播是极具重要与有效的。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使人类的信息交流不仅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为“现代信息技术”,而且使信息在形成为一种产业(IT产业)的同时,通过媒介传播(包括网络、电视、海报、报纸等)向世界铺天盖地般走来,使人类在走进21世纪的同时,走向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在信息资源、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方面再实现微电子与光电子结合,智能计算与认知、脑科学结合,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信息社会,即在整个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上,进入以运用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处理实践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因此,我们认为,人类处在信息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在同一时刻“面对面”地交谈、协商、争论、调侃、游戏、倾诉、工作、购物、休闲。这也意味着,与其说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如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