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达致陶德麟等人的信策

李达致陶德麟等人的信策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李达同志致陶德麟等的信札1962年8月16日德麟同志:寄来的稿子和信都收到了。志纯、启咸同志拟于本月廿日左右动身返校。达8月21日1962年8月23日德麟同志:萐父同志把第二篇稿的讨论记录寄来了,很好,准备尽可能地接受。达8月23日1963年7月28日德麟同志:我20日离校,21日到达北京颐和园住下。达7月28日段、尹两同志均候。达8月10日1963年9月24日德麟同志:萧萐父同志来,谈起你写的第五篇稿快要写完了,估计约有八万字云云。

李达致陶德麟等人的信策

附:李达同志致陶德麟等的信札(1)

1962年8月16日(由湖南衡山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寄来的稿子和信都收到了。

经过修改的第一篇稿子,准备作为第一次稿付印,以便你上课时发给同学们。

志纯、启咸(2)同志拟于本月廿日左右动身返校。第二篇的稿子听说已经大家讨论,我这里没有带关于这方面的材料,讨论意见请不必寄来,请你和志纯同志就讨论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加以修改。

勉之(3)亦拟于廿日左右返校一趟,主要是具体交涉一下稿子付印等问题,三、五天后再返回南岳。

我大概要到九月才能回校。我的健康情况如常,日前感冒了一下,现已略好,无妨,勿念。

去年的毕业生中,除尹良荣同志外,还有谁可以留在我这里的?他们的毕业论文你是看过的,请你把名字提出来。

祝你好。

8月16日

1962年8月21日(由湖南衡山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第一篇改正稿已经看过,可以即日付印。这个稿打字油印还是铅印?请和志宏、其驹(4)同志商定。

第二篇的原稿,哲学史教研室的同志们一定提了一些意见,有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改,在主张方面,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考虑,但不必大加修改。因为这一篇不是写哲学史。应当改正错误的地方,司马同志可以协助进行,同时希望你抽出时间,阅读几本哲学史。

第三篇第一章第四节我要启咸同志改写了一遍,因为其中有好几段话应该编在第二章之中。启咸所写的部分,请你修改一下。这一篇的前言,我准备回校后再写。

我准备九月二号离开南岳去零陵视察一下,预计九月中旬才能返校。

其余事勉之同志(5)面谈。祝你好。

8月21日

1962年8月23日(由湖南衡山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萐父同志(6)把第二篇稿的讨论记录寄来了,很好,准备尽可能地接受。

我所写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前史,不是一般的哲学史,只注重哲学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学,不注重其他;只注重欧洲两千多年间的哲学,不涉及中国和印度的古代哲学(不能说马克思在1840年代批判地继承了这些哲学)。

第二篇油印稿4—30页主要是二十七年前的旧著,改动的地方很少,应当根据新的哲学史加以订正。

第二篇字数比苏联那本教科书多了一万多字。但苏联那本写的是哲学史简编,我们这一篇和它不同,请你比较看看。补充和修改的地方不宜太多,因为第二篇的字数已够多了。

……

九月初我回故乡零陵视察一下,九月廿二日左右可返校。

祝你好。

8月23日

1963年7月28日(由北京颐和园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我20日离校,21日到达北京颐和园住下。一路平安,堪以告慰。

第五篇稿望你主写。所写的提纲请段或尹同志(7)抄一份寄来,不过稍为看看,决不多用心。

总的希望,能在校庆以前把上卷装订起来,别无意见。至于第四篇应稍加修改,下次再谈。此问近好。

7月28日

段、尹两同志均候。

1963年8月10日(由北京颐和园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前月底写给你一信,寄到127号,未卜收到否?

武汉天气炎热,你身体无恙否?甚念。

第五篇稿累你一人主持,想是够忙的。这一篇的详细提纲如已写出,请打印一份寄来为盼。

这第五篇,下月上课要用。我的意思,先把这一篇原稿写出大部分,上课时就拿原稿去讲,不必另写讲稿去讲。照原稿讲完后,然后将原稿油印,发给听讲人就是。这样,就省了另写讲稿的工作。你以为如何?

编写时,请参酌《社会学大纲》、1959年武汉方面合写的教科书我所写的那部分。60年我写的那本未被采用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十六开单行本。在这三种中,凡是可以采用的部分(一段或一节),都可以加以修改和补充。一切请仔细斟酌。

我的意思,把第三篇写完后打字油印,大家再斟酌修改,作为初稿铅印。同时,第四篇也要稍加修改,然后铅印作为初稿。这一部分的修改意见九月份再商。

总的说来,我希望在十一月十五日举行校庆以前全部铅印出来,作为对校庆的献礼。你同意么?

我来此三星期,经过还好。血压还相当平稳,上下于140—170之间(高数),低压70—90。脑还不能多用,每天随便看看报,理论书未看,也没有带来。我大计休息到九月底再看。

北京这几天大雨,闹水灾,温度80℃。(8)武汉如何?有便写几句话给我。

祝你近好。

段、尹、陈同志均此。

8月10日

1963年9月24日(由北京颐和园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萧萐父同志来,谈起你写的第五篇稿快要写完了,估计约有八万字云云。这真是偏劳了。

关于第五篇,我想到有两点要谈谈。即:

(1)实践——认识——实践

客观反映于主观,主观见之于客观。

(详见我61年写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三页下)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辩证逻辑,罗森塔尔的《辩证逻辑》后半部某处曾说到,页码我忘记了,请翻看,可以参考。毛泽东中国革命理论的辩证逻辑是从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分析、特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始的,想你已写过了。

关于第四篇

(3)写个前言。可把第一章第一节的前面几段话和第四章第一篇的前面几段话提出来加以补充和改写,作为这一篇大前言,可否,请斟酌。

(4)第一章主要是根据《矛盾论》写的,但我觉得不够,特别是其中涉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部分应当挪到第三章中。关于这一点,请你就第一章的全文看一看,究竟有无这个必要。但全部(即第一、二、三章)的文字,请你斟酌修改。

以上各点,请你斟酌。这两三个月累你多劳,中心铭感。

来此两月,我身体有些进步,但还不能用脑。

第五篇稿如已(有)打字油印的部分,请寄来给我看看。余不尽言。

鹤鸣

1963.9.24

1964年8月3日(由北京颐和园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列宁说:“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其矛盾着的每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从前“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曾经译为“一分为二”,这和“以及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联系起来,意思是和列宁的原文完全一致的。近来报章、杂志上发表了很多关于“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文章,我都不曾细看。

最近《人民日报》的《学术研究》栏发表了对杨献珍《合二而一》的讲稿的批评的文章。大意是:杨献珍在讲稿中只谈到对立的统一,没有谈到对立的斗争和转化,并且没有谈到《矛盾论》的内容,反而引用中国方以智的《东西均》,好像对立的统一的规律是古已有之的。推论起来,杨的讲稿所说,是犯了政治性的错误,将有更多批评他的文章发表出来。高级党校目前正在展开对杨的主张的讨论,我想托春福同志把他们所讨论的经过情形,简单地写一点出来,供你和同志们参考。

你修改第四稿的时候,最好还是根据《矛盾论》的说法,不用“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词句,但对这一类文章中的精彩部分,可以参考。

志宏同志说,你打算在暑期把第四稿前三章修改完,这很好。这三章是赶任务写成的,请仔细修改。

第一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第一篇中说了,是否挪到“对立的统一”这一章来,请斟酌。我觉得“内因、外因”要详细展开一下。接着阐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革命的实践的结合。一切要根据《矛盾论》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要展开两条战线上的斗争,着重以“反修”为纲,同时也反对教条主义

我来京二十多天,因为血压太高(高到210),血糖也高,简直不敢用脑。心中只是念着要把第五篇稿弄出来,但没有把握。

志宏同志即将回去,一切他将有所转达,我没有什么可说的。

此问

近好。

鹤鸣

8月3日

启咸、德华、祖华、少白(9)这四位同志,看书看资料已有一年了,现在请他们把第一、第二、第三这三篇原稿仔细地研究一番,看哪些处所应当添、减、增、补,一一指了出来,以便进行修改。

老牌修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新康德主义,布哈林等修正主义是机械唯物论,现代修正主义的哲学实际上是新实用主义。这一方面的资料,大概可以寻到,同时要展开两条战线上的斗争。

鹤鸣附白

1965年8月21日(由北京张自忠路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并转德华和祖华同志:

我来京已有七十天了。在这段期间,先住进协和医院治疗,后在寓所休息,此外没有什么活动。

我所患的病症是心力衰竭,是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因为此病发作时,如不及时治疗,就有脑细血管破裂危险。经过治疗和休息以后,已经有所好转,但仍须继续注意休养和治疗,方可苟延下去。

暑假期间,你们休息了一些日子没有?唯物辩证法最后一章写好付印了没有?我大概在九月中旬以后返校,希望在这时以前能够印出来,以便分送各有关同志讨论修改。如果来不及印出,那就只好放慢些了。

卷头可写一简短的绪言,或者作为例言来写,四五百字可以了。等全书写完以后,再写一比较长的序文,那时可以写得中肯些,你以为如何?

例言的内容,主要写明下列几点:

毛泽东思想是……(人民日报社论有一个毛泽东思想的定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情势(帝国主义者与亚非拉美的情势、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的情势)等资料为研究题材;以反修为纲,并反对教条主义,展开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但修正主义是人民外部的矛盾,教条主义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一点《宣言》或《声明》中有说明,可以引用)。其他……

你们研究一下看看,绪言或例言中,只说明这几点,是否够了?我不坚持己见。

此稿印完后均装订平装,因为这还是讨论稿。

另附书的封面和封底式样,只供参考。

暇时请给一回信。并问

近好。

鹤鸣

1965.8.21

1965年9月7日(由北京张自忠路寄至武大)(www.xing528.com)

德麟同志:

九月三日来信读过了。

唯物辩证法这一部分能够在本月十一日以前写完,在二十日以前印好装订的,这就很好。装订以后,先寄我十册,留十册作修改之用,其余三十册分送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各同志,余下的分送几位首长。

封面封底还是注明主编和编辑人的姓名为妥,你以为如何?望再考虑。

小序或例言,你写好后,交同志们看看,交志宏同志看看就可以了,不必寄给我看了。

有一个可以解决的矛盾:就是你急于下乡参加运动,这是正办;但在我一方面,心脏病过于严重,“生命危浅,朝不虑夕”,我想趁此存命期间,做完这一工作。这个矛盾的解决方法,就是请你延至明年九月才下去搞四清运动,你看怎样?校方决定你今秋不下去,我想也是为此(事先我不曾提出这事)。

关于历史唯物论部分的编写,我想是比较容易些。因为,我们在《理论战线》上所发表的那些东西,大部分经过修改是可以采用的,要紧的工作是熟读党的反修文件,提要钩元,把那些分别穿插在各章各节中去。这阅读反修资料的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阅读时,最要紧的事是随时手做笔记。

听说沧南同志可以参加这一部分工作,请你邀请他,每星期能来一二天也好。

历史唯物论的编写提纲,我想写一个很简单的,供同志们讨论修改。内容大致分四篇:1.绪论;2.经济结构;3.政治建筑;4.意识形态。详细内容,以后再写,祝

近好!

鹤鸣

1965.9.7

1965年10月14日(由北京阜城路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我留京任职了,不回武大了。

毛泽东思想研究室,我主张继续存在并请志宏同志主持其事。(已函商何校长)

我们编写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已完成《唯物辩证法》部分,其余《历史唯物论》部分,希望你和启咸、少白同志,大力协助,予以完成。这是我的夙愿。

有必要时,还盼望你到北京来住一些时,详细讨论。

余不尽言,翘首而已。此问

近佳

李达

1965.10.14

我们这本书应送陶铸同志一本

书的封面上请写明:

陶铸同志指正

李达持赠

牛皮纸包好,挂号邮去,写明

广州中南局

副总理

武汉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室

我房里那些书,研究室用得着的留下。用不着的书可送本系图书室,或送大图书馆

李达又及

1965年10月26日(由北京张自忠路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

寄来的哲学大纲十二册,已经收到。从内容上看,可以拿得出去,候征集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就可以出版。

上册的编成,你和段、黄、程(10)等同志出了力气,特别是你的努力,贡献居多。作为主编者的我,对你深致谢意。

现在是计划写历史唯物论部分了。关于这一部分,过去写了将近30万字的稿子,现在看来,其中大概有一半是可以采用,只要加以补充修改就行了。

请你和段、李等同志写一个全书的提纲,以便进行准备资料。提纲大致确定后,就好准备资料了。你以为如何?

过几天,我也想写个提纲,供你参考。

我从1919年起,研究马列主义,但在过去暗中摸索,进步很慢,旧著《社会学大纲》,算表示当年到达的水准。解放以后,虽然有一点进境,但现在衰老了,只希望此书的改写,及身得见其完成,这不能不求助于你和各同志了。

几年以来,我们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的同人,主要地是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但这书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反修为纲写成的。用毛泽东思想写这本哲学大纲,这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工作。为此,我主张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应当继续存在和发展。何况,现在的工农兵同志都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我们是哲学系,难道不专门研究毛泽东思想么?这件事,请和志宏详商。余续谈。此问

近佳

鹤鸣

1965.10.26

我的书房里的书,完全拜托你保管,此次不能搬迁来京,书房里的钥匙,由石曼华交你。

鹤鸣再托

1965年11月19日(由北京阜城路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启咸同志、少白同志:

本月十日来函诵悉。因为忙着搬家,所以迟到今日作复。

曼华(11)搬迁工作,多承照拂,特别是为我选运书籍,累了你们好几天,真是有劳了,感谢之至。

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应当继续存在和发展,何校长复函表示同意,并委托志宏同志领导,志宏同志也表示同意。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下册《历史唯物论》应当继续编写,承你们热诚赞助,我深深致谢。

关于派专职打字员问题,关于印稿纸问题,关于从人大图书馆调用马恩列宁全集等问题;关于保证工作时间问题——这些问题,即请何校长转达各方面照办。

关于《历史唯物论》写作问题,应当先写一个提纲,请你们先草拟一个,我有暇也想写一个(但无人帮助)。有必要时,请德麟同志来北京住一些时候,何校长来信中曾经说到这一点。

我们在理论战线上发表过的那些文章,除了讨论社会学的那一部分可以略去以外,其余的部分可以考虑采用(当然要加以修改和改编)。可用的则用。

目前的工作,还是先写一个提纲草案(以后讨论充实)。总的提纲草案写出之后,把一些资料搜集起来,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列宁主义万岁》等文章开始,以迄最近反对“联合行动”等文章止,通通集中起来,大家分头阅读,最重要的是各人都认真作笔记,提要钩元,以便把必要的资料分别插入各章各节中去。我这样想法,大家以为如何?问题的材料,散见各处,要细心搜集,主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改造、社教运动,毛泽东思想的活学活用,工农的毛泽东思想的运用,毛泽东思想将成为人民群众的常识等。各类资料,要向报纸上留心搜集。

反修资料还领得一些,即当寄上。

据说启咸同志归来以后,身体瘦弱,肠胃出血,望留心疗治,若是胃溃疡,更要加紧医治,勿遗后患。少白同志身体欠佳,特别是他的爱人患白血球病,更是使他不安,但此病及早治疗,也可以制止。

我最近五个月来,因心脏病比较严重,一直在休养中,似乎已经控制住了,但此病必须常常警惕,方可苟延。

现在想到说的话止此,余容续谈。专问

近好

李达

1965.11.19

1965年12月1日(由北京阜城路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启咸同志、少白同志:

前函想已送达。

现在我先问一句,刘长森同志本人愿意来我处否?他的组织关系、身体状况等想均无问题吧。他何时可以成行?请先示知。因为陈同志归心似箭,所以问及。

历史唯物论大纲,想正在草拟中,拟好准备请你送我一份。

我想:比较难搜集的资料中,要算《思想、文化革命》这一部分。这一部分资料,散见在各种书籍报章中,但搜集也并非难事。好像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包括诗歌小说雕塑、绘画等,也常常看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这一部分,在这里可以找得一些资料)、马列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的普及(这里也可以找得一些材料),后面这两部分的材料,不久可以有人送我,我可以转寄你们。这些方面,我们必须要,但只要总结式写一二万字就可以了。其他文献等的新资料,如果这里能找得成套的资料,当设法寻找。我们要花一点时间,也可以做到。请你们推一位同志,多注意这一方面的资料。

《哲学杂志》有一个转向,即是多登载工农兵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一方面的文章,我们多注意看这一方面的文章。我们研究室人手太少,可否商请志宏同志从系里多派一二人来参加。

我那个书房里的书籍,请你们有暇再复查一遍,有可以留在研究室应用的就留下,如马恩列斯全集中的单行本之类,及其他。研究室不需要的书籍,可以全部送交大图书馆。

何校长信中曾经说过,有必要时可以来北京住一些时候。我的寓所可以有三间房子供你们居住,这里僻静清爽。希望在明年三、四月到八月底、九月初来这里写作,请作一点准备。余续谈。敬礼!

李达

1965.12.1

1965年12月18日(由北京阜城路寄至武大)

德麟同志、启咸同志、少白同志:

十二月五日来函诵悉。

勘误表十二份收到,当分别寄交有关人员。校对工作也是一个专门工作。大书店里印一本书,要校三四次,最后一校要编辑人校定署名,才能付印。

此书十二册已送完了,我手头已经没有了,希望你们设法寄一册给我。

历史唯物论的详细提纲已经完成了没有?写好后请寄我一份,因为我也有一个腹稿(苦于无人为我书写),可以对照一下。

资料问题,前面只须搜集近几年的东西,从一论再论开始直到最近的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及人民日报和红旗所发表的几评,以及人民日报可登载的其他资料,大致可以了。只要按照提纲细则,摘要钩元就行。

最后一篇,大题目应当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内容应当是意识形态及其历史的发展。其次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这一部分材料散见于各大报,问题是要我们去搜集,这是一件繁忙的工作。虽然繁忙,却不大困难。

这两三年来,工农兵——无产阶级发表了许多文艺创作: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等的创作。还有无产阶级所表现的道德以及毛泽东思想(活学活用)的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人民群众的常识等等。这些东西搜集起来,加以总结,甚是必要的、适时的。总名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

还有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最近人民日报有这样一篇社论)的发表,报纸上也是很多的。这一部分可以写在意识形态篇的《科学的发展》栏内,也可以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中,请讨论一下。总之,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是社会革命的部分。

以上这些资料,请注意搜集,大家作出总结。

还有一点须要说明:《理论战线》上发表的《历史唯物主义讲座》和社会学大纲中某些部分,可以采用的尽量采用,并加以修改和补充,不必完全另写。因为其中某些部分,不一定是完全陈旧了。若完全另写,时间上来不及。因为德麟同志明年九月必须下乡搞社教运动。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接到志宏同志来信,说刘长森同志在本月二十日左右可以来京。因此,我写一信给刘长森,你们认为可以交他,就交他。

我先前寓所的存书,请作处理,其中有《新青年》、《向导》、《共产党月刊》、《群众》,还有一种我忘记了。这些书曾花了好几十元买的,研究室可以保存起来。其余交大图书馆。

祝你们好!

李达

1965.12.18

【注释】

(1)李达同志1961年8月受毛泽东同志委托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这是编写期间给陶德麟等的部分信函。

(2)指司马志纯、段启咸同志。

(3)指曾勉之同志。

(4)指余志宏、李其驹同志,当时任哲学系正副主任。

(5)指曾勉之同志,当时任李达校长秘书。

(6)指萧萐父同志,当时任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7)指段启咸、尹良荣同志。

(8)原文如此。80℃系80E之笔误。

(9)指段启咸、黄德华、陈祖华、李少白同志。

(10)“程”字为“陈”字之笔误。

(11)指李达同志的夫人石曼华同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