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轻时知晓这6个道理壮大你自己

年轻时知晓这6个道理壮大你自己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理6道不同可相为谋,在交往中让自己学到更多道不同,也相为谋《论语·卫灵公》有言:“道不同,不相与谋。”要想健康全面地发展,就要学会道不同也可相为谋,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学习,哪怕对方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成功的团队和个人都懂得向不同的人学习,采集反面意见,甚至会专门寻找“道不同”的人相谋,以启迪自己的思路。

年轻时知晓这6个道理壮大你自己

道理6 道不同可相为谋,在交往中让自己学到更多

道不同,也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有言:“道不同,不相与谋。”有不少人把这个当做至理名言,动不动就把“话不投机半句多”挂在嘴边。年轻人初入社会,比如刚参加了工作,年轻气盛,跟同事之间难免有些竞争或者摩擦,那么是不是就要对他们“敬而远之”、“不相与谋”呢?

其实,年轻人在社会上还是一个新人,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那些“道不同”的人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这些免费的“教科书”,又怎么能轻易地说一句“不相与谋”而浪费掉呢?

哲学家爱默生说:“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我们的竞争对手身上也必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因为跟对方不对付就对他们的优点长处视而不见,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像缺少某种维生素一样缺少某种营养。要想健康全面地发展,就要学会道不同也可相为谋,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学习,哪怕对方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少年时的林肯有一次跟他哥哥在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哥哥扶犁,那匹老马很懒,总是慢慢腾腾的,还走走停停。不过,有一段时间那匹马走得飞快。到了地头,林肯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哥哥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

马蝇对马来说,相当于对手,但正是在它的激励之下,马才能跑得飞快。正如人们之间的关系一样,总有些人跟你不对付,总有些人跟你理想信念不一致,但并不能为此否定了他们的积极作用。向你的竞争对手或者理想不同的人学习,对自己的发展非常有利。

“向竞争对手学习,然后走自己的路”是山姆·沃尔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在买下第一家商店后,不仅学习了有关的管理和经营的知识,还努力向竞争对手学习,这些知识使他受益终生。

在经营当中,山姆·沃尔顿总是喜欢跑到竞争对手的商店中去,看看他们有什么经营方式、商品定价、商品陈列方式比自己的强。一旦发现竞争对手有先进的做法,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他也会立刻把它们录在录音机里或记在笔记本里,回来之后认真揣摩,设法让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

比如,沃尔玛早期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首先采用金属货架来代替木制货架。山姆·沃尔顿发现了金属货架的优点后,很快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沃尔玛的另一家竞争对手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山姆·沃尔顿连夜去学习,回来后开设了全美第三家自助销售店。

正是善于向对手学习的态度,使得沃尔玛如今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王国

“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年代其实已经过去了,如今的社会是个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也有竞争的多元化社会。和你“道不同”的人,不要以为他们所懂的知识、所拥有的长处对你没有用;恰恰相反,正因为他们的视角跟你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他们更容易启迪你的智慧,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成功的团队和个人都懂得向不同的人学习,采集反面意见,甚至会专门寻找“道不同”的人相谋,以启迪自己的思路。

某地有个人搞养殖业发了财,家里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生活明显进入了小康。他们村还有两个原先跟他家庭条件差不多的人,暂时还没有致富。结果,甲这样说:“那家伙发家致富,侥幸而已,我如果运气好,也会成为有钱人!”完全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

而乙则寻找了一个机会和那位发财致富的人交上了朋友,学习他的致富经验。后来,乙按照那个人给他提供的建议,最终也走上了致富之道。而对那位致富的人不屑一顾的甲,则依然一贫如洗。

对于那位发家致富的人的“发财之道”,甲和乙一个是不屑一顾,一个是虚心请教,最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向“道不同”的人学习,你可以收获很多。所以,不要排斥别人,过于傲慢固执,那样只会阻碍自己的成长。

其实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竞争对手往往更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如果你很出色,那么你的竞争对手也必定十分出色;甚至他们越是超过我们,越说明对方有独特之处,就越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年轻人能够放下架子向竞争对手学习,那么他就能少走许多弯路,成长起来就更快。

年轻人对于道不同的竞争对手,一定要以谦虚的姿态和聪明的智慧多多学习。这就如同打球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打球会很轻松,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球技,只会越来越差。只有学会跟高手过招,向对方学习,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强。

人生处处皆学问

《论语·述而》有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当今社会,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成为贯穿终生的使命。如果只是守着过去从学校里书本上和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就认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很快就会被落在时代的后面,被社会淘汰。

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所新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处处皆有学问,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只有做到谦虚认真,像每个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俗话说,旁观者清,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作为旁观者的年轻人,通过观察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别人的短处。在生活中,凡是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一般进步比较快,而不注意这一点的人,一般进步较慢,以致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起色。

船王包玉刚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非常注意补充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他刚到香港时,还对海运业务一窍不通,但他勤奋好学。他让人到伦敦买了一批有关租船和海运财务基础的书籍,以及如何经营货船的手册,用这些新的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

包玉刚经营的行业很多,从银行业到贸易业、从航运业到地产业他都下工夫钻研,力求精通。他自学英语几十年如一日,使得自己能够自如地用英语与人交谈,在各地旅行时可以不带翻译。

著名作家威廉·逊喜欢跟不同的人聊天。通过聊天,他可以向这些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士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不断积累新知识,以此作为自己写作的新素材

在一次晚宴上,威廉·逊和生物学家古斯先生偶遇,两人聊了起来。古斯先生谈到了非洲玛拉山区的野狗,这个话题深深地吸引了威廉·逊,让他对玛拉山区野狗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于是,整个晚上,他都没有离开这个话题,一直向古斯先生请教野狗的生活习性、生理知识、活动范围,等等。而接下来的几天,威廉·逊直接登门拜访,像小学生那样向对方学习请教,从而掌握了大量非洲玛拉山区野狗的知识。一年之后,威廉·逊写了一本以玛拉山区野狗为背景的小说《野狗天堂》,该小说荣获年度小说特等奖。

故事中的威廉·逊先生,仅凭几天的交往,就从古斯先生口中获得大量的专业资料,从而写出了一本很成功的小说,这就是善于学习的结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生于世,肯定是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年轻人不要仅仅把它当做打发时间或者增进感情的活动,更要把这个交往或者经历的过程当成一个学习机会,从对方身上学东西。

任何一个人从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到睁眼看世界,到牙牙学语、蹒跚走路,一直到上学、毕业、就业……一直都在学习,不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同事朋友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以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教会我们很多。

在现代社会中,刚刚步入其中的新人们,往往都有着标新立异的强烈欲望,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学习吸纳别人的有益的东西。要知道,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迅速地在社会中走出光明的前途,就一定要学会时时处处学习。(www.xing528.com)

松下幸之助年轻时曾经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在一家电器商店当学徒。开始时,三个人什么都不会,他们只能在店里做些基本的工作,薪水也很低。

另外两个年轻人上班的时候按部就班地工作,下了班就去喝咖啡或者旅行,而松下幸之助则主动去学些电器知识。

上班的时间不够用,他就每天比别人晚下班,关上店门阅读各种电子产品的说明书。他还报名参加了电器修理培训班,因为他面对着那么多的电子产品时,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和危机,他要让自己迅速地学习成长。

通过努力,松下幸之助掌握了很多电器知识。当顾客来购买电器的时候,他像专家一样对顾客介绍这些电器,令他们大为叹服。有时候他还自己动手修理那些坏掉的电器,或者利用那些坏电器重新设计组装成新产品。

松下幸之助的表现让店主非常惊奇,不久便聘请他做了正式员工,并且将店里的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处理,这为松下幸之助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和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一个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该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知识储备总是不够,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那么在这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很快就会被淘汰。

人生处处皆学问,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的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展开的,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你的时间,还不用花掉更多的学习成本,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年轻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如果能够自发地学习,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力多半是“偷”来的

年轻人在进入社会之时,无论经过了多少年的学校生活,也无论考过多少令人羡慕的成绩,甚至无论你有过多么丰富的实习经历,这一切当你正式踏入社会之时,都可以归零。这时候,你要把自己当做第一天走进学校一样,把自己当做什么都不会的“新丁”,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从零学起。

当然,社会跟学校毕竟不同,几乎没有人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手把手教你,更不会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上什么课程。在没有课程表的社会大课堂上,你要学会“偷师”,向周围的上司、同事等一切能够学习的人学习,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老师。

刘封参加工作后,发现自己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而同事们跟自己的任务差不多,却总是游刃有余。经过思考,他认为是自己做事没有计划性,常常是事到临头才知道着急,可是他不知道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这个毛病。

后来刘封就注意观察自己的同事小王。他看到小王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是把当天所要做的事项按照轻重缓急一项一项罗列出来,记在一个记事本上;做完一项工作就在旁边打上钩做标记,如果没有及时完成就会用红笔标出,并列出相应的推迟计划。

看到小王的做法,刘封感觉很好。于是,他也去买了一个记事本,像小王那样记录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快,他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也增强了,工作做得又轻松又开心。

25岁的巴菲特在他的故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创建了巴菲特投资公司,当时巴菲特的原始投入为100美元。5年后,巴菲特就成了百万富翁,并从此逐步成长。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巴菲特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2011年其财富位居世界第三,净资产500亿美元。他本人则最终登上了历史上最著名股票投资人的宝座。

巴菲特10岁时读到一本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他如获至宝地天天读,把这1000招倒背如流。他还牢记作者的教导:行动,行动,再行动,不断寻找各种赚钱的实战招数。

巴菲特在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巴菲特如饥似渴地读完之后,就决定一定要拜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的格雷厄姆为师。

毕业后,巴菲特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应聘工作,遭到拒绝。但巴菲特没有放弃,他再三请求对方给他一个机会,甚至提出了不要工资的条件,他是打定主意要向对方学习。

格雷厄姆最后提出要5年之后才聘用他,于是巴菲特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如饥似渴地跟着这位“老师”学习。

最终,巴菲特得到了格雷厄姆的“真传”,成为一代投资大师。

如果你想迅速地成长起来,就要学会向周围的人“偷师”,从别人的一举一动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要注意观察,注意倾听。在社会上,特别是职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因此,要学会利用这些“免费的教育资源”。

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你往往都会有一个乃至多个上司。要知道,上司其实是最好的老师。《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一个好领导会让你受用无穷。”

珊珊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她的上司是一位非常注重仪表的30多岁的男士。

有一次,珊珊和上司一起去做推销,没想到那天特别不顺利,他们连续走访了十几家客户都没有拿到订单。此时珊珊真想就此放弃,她焦躁地摆弄着背包,情绪低落。上司看了看珊珊的表现,微笑着对她说:“去洗手间补个妆吧,做不成单子也不能影响我们的好心情啊!”

珊珊去洗手间补了妆,整理一下那被风吹乱的发型。她出来之后发现上司也“打扮”了一下:干净的衬衫和笔挺的西装是那么合体,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淡淡的微笑中透着一股自信,珊珊一下子也被影响得有了精神。

他们毫无倦态地拜访了下一个客户,结果,接下来的六个客户,都非常痛快地跟他们签订了订单。

珊珊回去之后,自己总结一天的工作,她发现自己从上司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始终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境,都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精神状态,并始终以微笑的姿态面对客户。

从那以后,珊珊就按照上司的样子要求自己。结果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她就成了部门中的销售冠军。如今,珊珊已经是一家大企业的销售经理了,她始终认为,自己从上司身上“偷学”的东西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催化剂。

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以谦虚的态度向身边的人“偷师”,不论是上司、同事甚至是客户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要知道,社会不同于课堂,如果自己不主动去“偷师”学艺,恐怕能力很难会快速提高,毕竟自己摸索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

能力多半是“偷”来的,所谓“艺多不压身”。年轻人刚走出学校、初入职场,你所具备的只是一些书本知识,具体的能力往往很少。作为新手,要想成长得快一点,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向别人学习,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老师,只要你会“偷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