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规划思考

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规划思考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六章关于建设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的思考徐浩一、陵川发展旅游的比较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陵川的发展,明确将推进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建设发展作为全市区域经济战略性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陵川建设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规划思考

第十六章 关于建设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的思考

徐浩

一、陵川发展旅游的比较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陵川地处晋豫交界,北通长治、西连晋城、南接新乡、焦作,为山西东南之门户。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年平均气温7~9度,区域小气候明显。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

——自然资源优势。陵即山,川即水,陵川即山水富集之地。境内山、河、峡、谷、洞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度好,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了王莽岭、棋子山、黄围山、欢乐谷、上云台、锡崖沟、武家湾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历史文化优势。陵川历史悠久,古为尧舜部落,是世界围棋起源地;是道家始祖老子西行路过并创作《道德经》的地方;是新朝皇帝王莽和汉武帝刘秀斗智斗勇的古战场;是伯牙创作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的地方。自隋开皇建县以来,历史上曾出现过7名状元、93名进士,陵川籍人士郝经是我国宋元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等。金末元初最后成就的文学家元好问更是在陵川写就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的千古名句。现存金元古建筑1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为全国第二、山西第一,被誉为金元古建博物馆

——生态环境优势。陵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6%,东部山区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90%以上,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河流和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

——特色产业优势。全年无霜期163天左右,昼夜温差大,区域小气候明显,各种农产品特别是草食畜产品、道地中药材、干鲜果及小杂粮具有品质好、营养高、养分比例合理等特点,目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48个,被列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志推广与监管项目示范县。

二、陵川发展旅游的制约因素

当前,陵川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入境游客规模偏小;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通道亟待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知名度不高;城乡管理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人文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三、陵川发展旅游的战略机遇

——市委市政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陵川的发展,明确将推进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建设发展作为全市区域经济战略性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陵川建设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迫切任务,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扩大内需和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产业。陵川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对全市、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不断上升,为陵川创新理念和以世界眼光谋划陵川、设计陵川、发展陵川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陵川有条件成为我市以煤为基、立足山西,多元发展、面向中原的重要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

——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3500美元,旅游休闲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把旅游业定位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陵川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陵川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建设为载体,以文化激活资源,以旅游激活产业,以产业激活城市,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逐步将陵川建设成为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休闲旅游健康度假目的地。

五、陵川发展旅游的基本原则(www.xing528.com)

——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大产业布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积极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旅游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

——坚持强县富民,普惠民生。以提高陵川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旅游开发和建设要带动就业增长和陵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全县人民都充分享受到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建设发展的成果,将陵川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陵川人民的幸福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珍惜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整合资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要把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建设作为陵川发展的长期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发展步骤,优化空间布局,预留发展空间,不断巩固、夯实发展基础,有序推进休闲旅游健康度假区建设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旅游业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统筹旅游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开发,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六、陵川发展旅游的空间布局

按照陵川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情况,拟将陵川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布局确定为:“一心、两线、六区”。

一心:陵川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主要功能:集行政管理、信息咨询、规划展示、游客集散、形象宣传、观光体验、文化交流、人才培训等为一体,展现陵川旅游形象、引导游客区域活动的主要窗口和平台。

两线:以横贯景区的高新高速公路为轴线;以棋子山、王莽岭、黄围山、武家湾、凤凰欢乐谷、上云台各大景区的旅游循环公路为环线。

六区:建设综合功能服务区、金元古建文化区、运动养生保健区、休闲娱乐主题区、水上乐园游乐区、生态农业休闲区。

在旅游开发中,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发展实力和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将县城和建制镇建设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和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应基地。依托县城和建制镇,按照“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推动古郊乡、夺火乡、马圪当乡、六泉乡等一批特色旅游镇的建设。

七、陵川发展旅游的目标要求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旅游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到350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实现7500万元,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作者系陵川县政府副县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