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荣古今名人:杨效椿,廉政楷模

万荣古今名人:杨效椿,廉政楷模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六章廉政楷模杨效椿杨效椿,原名杨世浓,字子厚,清宣统三年生于汉薛镇薛村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杨效椿受命于危难之际,身处艰险之中,率队和敌人作战,亲临前线,不惧生死,多次负伤,消灭了淮西地区的多股日伪军,并缴获了大批武器。杨效椿在战场是一员骁将,在和平建设时期,又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廉政楷模。杨效椿威武不屈的精神,震慑得敌人未敢轻举妄动。这时,杨效椿胃病又犯了,爬在车中呻吟。

万荣古今名人:杨效椿,廉政楷模

第三十六章 廉政楷模杨效椿

杨效椿,原名杨世浓,字子厚,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汉薛镇薛村沟。他从运城第二师范毕业后,就到万泉县模范小学任教。民国26年(1937)冬,他跋山涉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27年(1938),他到大别山鄂豫皖区党委工作,先后担任过江北纵队某营教导员、寿阳县委书记兼淮西独立团政委、四分区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任安徽省人事厅厅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革委副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杨效椿受命于危难之际,身处艰险之中,率队和敌人作战,亲临前线,不惧生死,多次负伤,消灭了淮西地区的多股日伪军,并缴获了大批武器。1942年,他任寿阳县委书记兼淮西独立团政委。从1943年到1945年3年时间,他和敌人作战数百次,使部队由最初的1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敌人每提起他的名字就异常恐惧,并大骂他“老羊头”。

1948年3月,他任四分区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这时,国民党集结了15000余兵力,分9路向我军反攻。杨效椿和分区司令员李世炎率领四分区军民,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用4个月时间,粉碎了8倍于我之敌,从而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奠定了基础。

杨效椿在战场是一员骁将,在和平建设时期,又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廉政楷模。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他身患胃病肺病胆结石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医生要他按时休息,及时服药。但他一工作起来,就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他曾在庐江县工作,那里是个重灾区。有一次,他带病和大家一起抗洪排涝时,胃疼得厉害,额头上沁满了汗水,直喘粗气。但他仍趴在桌子上打电话,安排生产,听取汇报。

“文化大革命”中,一小撮坏人捣乱破坏,使淮南煤矿停产,严重地影响了华东人民的生活用煤和生产用煤。省委几次派人都未能解决问题。这时,杨效椿正在医院治疗肝病,听到这个消息,他拔掉输液袋就寻省委,要求派他前去。许多好心的同志劝他别冒这个险,他却置之一笑。征得省委同意后,带了几名同志连夜出发。他一到淮南,就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揭露了坏人的阴谋,很快恢复了生产。市委同志看了他的病情,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现在多出煤,对我就是最好的良药。”那时,一小撮坏人为了把他赶走,扬言要“火烧洞天宾馆,活捉杨效椿”。同志们劝他避一避,他却说:“越是危险越要坚持斗争,遇到危险溜之大吉,这叫什么共产党员,怎么能对得起党和群众?”杨效椿威武不屈的精神,震慑得敌人未敢轻举妄动。他一直在那儿坚持了60多个日日夜夜,直至胜利而归。

杨效椿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来不搞特殊。他家里一个脸盆,竟用了20年,还舍不得扔掉。他穿的衣服、袜子,总是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他家一个吃饭小桌,年深日久,中间破了个窟窿,他亲自用木板修补后还用了十几年。他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对百姓说话要和气,不能占群众的便宜,不能干违反国家政策的事。有一次,他看见一个战士提篮咸菜,就问:“这是哪里来的?”战士说:“群众送的。”他说:“这是违反群众纪律的”,立刻让指导员带着那位战士送还群众,并要他向群众赔礼道歉。

他曾在战争中三次负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他发残疾证,他予以拒绝,说:“许多同志为革命都牺牲了,我只是流了一点血算啥?”他在南京住院期间,组织部门为他寄了300元休养费,他原封不动寄回。(www.xing528.com)

1951年秋,省军区批准为巢湖军分区每位领导做件皮大衣,杨效椿当时是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后勤部派人为他量尺寸,他给军分区副政委徐速之打电话说:“领导为我做大衣是对我的关怀,但我不能要,因为我是兼职。”徐说:“这是库房现有的材料,不花钱。”亦被他婉言谢绝。

1957年,他到皖南一个县检查工作,途中汽车抛锚,司机修车时他发现工具箱放着新茶叶,问司机哪里来的,司机说新买的。他当即沉着脸说:“茶叶是国家统购物资,如果都这样做,国家的统购任务咋完成?”他一直站在路边,眼看着司机把茶叶送回。

他的侄儿和侄媳一个在南开大学工作,一个在山西,想请他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他却说:“这是组织部门的事,我们不能利用职权和关系搞特殊。”他经常教育子女说:“姓公的东西,个人无权使用。”因此,他的子女从来没想沾公家的便宜,也不敢向他提非分之事。一次,女儿分娩,以为这是特殊情况,想用他的车送医院。他说:“贫下中农的子女生孩子用小车吗?这车是用于工作的,你们以后谁也别想打这个主意。”他让家人找了辆平板车,把女儿送到医院。

1962年,他的右派问题得到彻底平反,他将补发的工资全部上交了党费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信。1958年,他被错划成右派,老百姓就在街上喊道:“杨效椿要是右派,世界上就没好人了!”为他鸣不平。

他经常带病下乡工作。有一次,他外出检查工作,车陷在泥坑,群众见是当官的车,没人肯上前帮助。这时,杨效椿胃病又犯了,爬在车中呻吟。司机急得满头大汗,他的秘书忽然想起他在群众中的威信,高声喊了句:“这是杨效椿的车呀!”老百姓闻听他的大名,知道他是清官,就主动上前把车拖出,送上路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打成走资派,关押在江淮旅馆西楼,由解放军战士看管。一天,一伙造反派闯开解放军岗哨,一个头头一脚踢开他的房门,计划揪斗他。进屋后见他衣着朴素,身体清瘦,正气凛然,铁骨铮铮,愣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扭身就走。别人问他揪斗的杨效椿在哪里,他说:“那人是清官,不能斗,批判那人良心上过不去!”

1976年10月4日,杨效椿走完了他的66年人生道路。当时“四人帮”还没粉碎,对他的悼念活动还受到各种限制。但是,前去吊唁和送葬的群众却如潮涌,这在安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谭震林、张鼎丞发去唁电;粟裕李德生、胡炜、余立金、方毅、张劲夫、陈国栋、朱绍清、王集成、成钧、谭启龙、铁瑛、李葆华、陈作霖、王一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同志都送了花圈。这些,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民公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