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成绩-能量状态:探析学生综合评价与知识积累

学习成绩-能量状态:探析学生综合评价与知识积累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成绩——能量状态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和学习,尤其是早期教育。考试成绩通常只能表明一种相对状态,不具有绝对意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成绩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总能量的标度,是对其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就像总能量(机械能)等于势能与动能之和一样。

学习成绩-能量状态:探析学生综合评价与知识积累

学习成绩——能量状态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和学习,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当人们谈论起学习的时候,总会问到“××的学习好吗?”毋庸置疑,这里指的是“××的学习成绩好吗?”

什么是学习成绩?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分数。而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分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所考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老师出的考题具有偶然性,可以很难,也可以很容易。所以,考试成绩通常只能表明一种相对状态,不具有绝对意义。

在一次力学期末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成绩非常合理地在60~90分之间呈现正态分布,但没有一人达到90分以上,只有一个同学不及格。按说教学和考试都是成功的。但是,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评价标准,我班的同学都不优秀,因为只有考试成绩达到90分以上才能算优秀生。尽管考试内容均在大纲范围之内,但由于我把试题出得稍微难了点,几分之差就会对他们取得各种荣誉、申报奖学金和推荐免试上研究生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让我内心感觉到有些不安。如果我把考题出得简单一些,一定会出现不少90分以上的学生,他们就可以从现在的“不优秀”变成“优秀”了。事实上,有一些老师无论课讲得好坏,也不管学生学得如何,期末考试前总会划一个复习范围,再把考题出简单些,他的班上马上就会出现很多优秀学生,老师似乎也因此优秀了起来。学生依旧是同样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没差异,可结果却大相径庭,学生能不在意分数吗?而这样的分数还有它应有的意义吗?

分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所考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成绩通常只能表明一种相对状态,不具有绝对意义。

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追逐考试分数,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忽视各种能力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一位科学院的研究员在招收硕士研究生之后,对我感叹:“现在的学生都怎么搞的,看成绩单一个比一个优秀,可做起事来一个比一个差,真让人怀疑他们的成绩单是不是真的!”我相信成绩单一般不会有问题,问题出在现在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成绩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总能量的标度,是对其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就像总能量(机械能)等于势能与动能之和一样。所以,“学习好吗”这句问话的真实含义应该包括两方面,即“你学会的知识(势能)多吗”和“你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动能)强吗”。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学习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的,所获得的成绩仅仅指“势能”的大小,即所获取的理论知识的多少,并没有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动能的高低。在社会上,不少人的学历很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各类升学考试中特别突出。比如同一班级毕业的同学,所学课程和授课老师都完全相同,若干年后,有些在校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在工作中的业绩却一般,而另一些在校成绩一般的同学却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业绩。(www.xing528.com)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机遇的不同外,主要是他们具有的动能不同,也就是他们的创造力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所以,仅以书面考试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片面的、不客观的。目前,中国主要还是通过书面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升学和就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只能用考试分数这个相对公平的指标来淘汰一部分人。

当前普遍实行的百分制看似很公平,其实并不尽然。因为知识是无法在如此高的精确度下予以定量评价的,一分之差或几分之差无法说明两者的优劣。而高考以“一考定终身”的方式选拔人才,无疑是一种貌似科学公正,其实并不客观的做法。

知识是无法在如此高的精确度下予以定量评价的,一分之差或几分之差无法说明两者的优劣。而高考以“一考定终身”的方式选拔人才,无疑是一种貌似科学公正,其实并不客观的做法。

发达国家往往使用半定量的方法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可能更值得借鉴和推广。以德国中学考试制度为例:他们把考试成绩分为6个等级,1分相当于我们的优秀,2分相当于优良,3分相当于中等,4分相当于及格,5分为不及格,6分为极差;必要的时候他们还用“+”和“-”来表示同一级别上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18个等级,足以半定量地反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他们增加了学生的考试次数,通过多次成绩的平均,减小了考试的偶然性,进而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粗糙,但实际上更客观、更人性化。

最近教育部在部分重点大学开始试行自主招生模式,给予了大学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如果能够执行得更合理透明的话,也许可以打破高考中“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让人们看到一线希望。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将被逐渐引进,我国的考试模式与评价标准将会少一点偶然因素,多一些人文关怀,目前这种“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现象将会逐渐为社会所摒弃。

大家都努力地考试,也教下一代如何考试,然而大家却什么都不懂。

——费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