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百条新建议助力提升教师满意度

一百条新建议助力提升教师满意度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七条提升满意度没有一种模式可以真正完美而完整地评价教师,至少现在没有,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去繁就简地衡量教师教育业绩,对学生考分的衡量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因为考分是量的反映,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对教师业绩的考察可以相对公正。只是“相对公正”而已,因为每个班的学习风格、风气和原有基础不同,班级横向比较依据并不十分充足。因此,对学生纪律的掌控程度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另一依据。

一百条新建议助力提升教师满意度

第三十七条 提升满意度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真正完美而完整地评价教师,至少现在没有,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有一些非常完美的教师评价的方案,但失之繁琐,学校不得不考虑操作成本。但对学校而言,教师评价是必须做的,因为公正是学校中每个人心底的呼声,而且,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去繁就简地衡量教师教育业绩,对学生考分的衡量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因为考分是量的反映,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对教师业绩的考察可以相对公正。只是“相对公正”而已,因为每个班的学习风格、风气和原有基础不同,班级横向比较依据并不十分充足。而且,任何一门学科的考分与其他学科教师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教学方式有关,如果是班主任,一般他(她)所教的学科在考分上会有优势,这使纵向比较也有困难。既然分数不能自己说话,就需要由人来对分数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学校管理层对数字进行比较分析时,会格外关注一些数字特征:1.如果同一学科同一教师教授,但在不同班级中的结果不同;2.如果同一班级,不同学科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却不同。对这两个数字特征的追问,一般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实质。但毕竟是由人在对数字作分析,只要有人的介入,那么其实介入的就是一部分人的主观性,这部分主观性的依据是对评价对象的印象,这些印象从何而来?是从该教师的“劳动态度”上形成印象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面对同样考分时,敬业的教师受到更高的评价,而工作轻松的教师的业绩往往被忽视。

但至今,对教师业绩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主要依据,尽管这种方式不是最公正的,可至少不是最不公正的。而且限于技术,我们对分数的考察并不全面,平均分的测算在评价中大性其道,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两大问题:1.鼓励了重分数轻素质培养的教育价值观,一些非教育或反教育的方式手段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一些体现真正教育精神的人性化方式和创新行动受到了抑制;2.考分低的学生受到有意无意的歧视,“生存状态”恶劣。我们并不能苛求教师公平地对待他们而不存偏见,因为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师的行为,而这种评价方式在教育内部和外部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www.xing528.com)

我们对于井然有序的高度统一的事物很有欣赏力,我们并不是一个鼓励多元、欣赏差异、宽容异己的民族,数千年的专制主义培养了表面的秩序感,影响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因此,对学生纪律的掌控程度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另一依据。在日常的教师评价中,有效掌握课堂纪律的颇受好评,反之则“恶评如潮”。在以知识传统为主要任务的课堂中,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的权威控制力是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课堂纪律是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必然要求,课堂秩序与考分高度相关。在课堂控制能力方面,在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等方面均无规律可循,而且一般的教育专业训练都不列此课程,好在我国学校在民间拥有大量的对秩序掌控的知识资源,这些资源以经验的方式通过口口相传得以保存,相当多的教师在这方面都有秘诀。

对教师有效掌控课堂秩序的评价比对考分的评价更简单易行,这方面的评价甚至不需要专业知识,仅靠目测即可。而至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和手段获得秩序的,一般不在目测之列。问题是,一些行之有效,然而又不合人道的手段被私下里广泛使用,甚至构成“潜规则”或真正的“学校文化”,受到校方的默许,其严重的危害性不亚于所谓应试教育

考分以及秩序虽显其公正,却是在错误价值观下的工作。而学生满意度则不同,如果承认教育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对教师的评价权就会有学校当局逐步让渡给学生和家长,虽然因为学生不是完全理性的,也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可能成为对教师评价的唯一依据,但是,我坚信,一种真正反映教育本质的教育行为必定是能让学生满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