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建筑与文物消防:主要特点剖析

古建筑与文物消防:主要特点剖析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主要特点1.古建筑的地域特点。它的主要特点是院落相连,组成庞大的村落,交通不畅,水源缺乏,一旦发生火灾即可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二是有些古建筑被辟为展览场所,收集、存放、陈列着大量出土、遗传和流散文物。因而,此类古建筑发生火灾,损失极为惨重。我国地上存在的古遗址遗迹较多,为了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文物,往往在原址上部修筑保护建筑,且绝大部分是在钢架上部敷设木板的钢木结构建筑。

古建筑与文物消防:主要特点剖析

第一节 建筑文物单位的主要特点

1.古建筑的地域特点。我国历史遗存下来的木质古建筑的基本特点是“北雄南秀”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冬季严寒,因而在建造木质房屋选材时以持久耐用和防寒为目的,建造时在框架下部和四周填充土坯、砖块,在房屋上部铺木板或方砖,其上敷泥苫瓦,在坚固的基础上防寒,因而不论是宫殿、寺庙、楼阁、民居住宅建筑,都显示着高大雄伟的气势;而南方由于水源丰富,森林茂密,空气湿润,冬季相对较暖,因而在建造木质建筑时,木框架下的四周基本上是木板或篱笆浮泥,或用薄砖或土坯围隔,其上部架椽,椽上直接铺瓦。加之能工巧匠雕梁画栋,建筑风格细腻而秀气,但这些建筑木质外露,极易发生火灾

我国西部的青藏甘南和四川西南地区藏民较为集中,又信奉佛教,因而寺庙建筑极为普遍。这些寺庙不仅具备北方建筑的特点,而且融汇了汉式建筑的风格,形成藏汉结合式建筑,其特点是下部为以方形或长方形的包围式建筑,四边设窗,门向设在向阳方向,上部建成汉族坡形形式的庑殿、歇山、硬山等形成楼台重叠,顶部设置日、月轮或金羊等镀金、纯金吉祥物,整个建筑气宇轩昂,显得典雅而高贵。

2.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古建筑的用途决定了古建筑结构特点。(1)宫殿建筑就是为了显示皇权的高贵,至高无上,因而在建筑造型上都显得高大雄伟、富丽堂皇。单体建筑空间极大,通风良好。建筑群体庞大而密集,互相毗连,通道不畅,类似一座城堡式的建筑群。(2)宗教建筑的寺庙、道观,大致都是设置在中轴线上,由山门钟鼓两楼、厢房、中殿上殿大殿组成,生活及服务性建筑另设偏院。其殿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不仅起架高而且还有楼阁,建筑层次较高,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3)民居建筑大体上都是四合院形式,也是取中轴线进行布置,与上述两种格局基本相似而规模较小。它的主要特点是院落相连,组成庞大的村落,交通不畅,水源缺乏,一旦发生火灾即可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古建筑物内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一是古建筑物本身大量的故有文物,一般都是历史久远,在初建时就雕梁画栋,存有字画楹联以及大量的三雕(木、砖、石)艺术珍品。二是有些古建筑被辟为展览场所,收集、存放、陈列着大量出土、遗传和流散文物。因而,此类古建筑发生火灾,损失极为惨重。

4.古建筑(宫殿、寺庙)绝大部分都是建在高台之上或山峰的中上部位,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水源极为缺乏,消防车辆不易靠近,一旦发生火灾,极难扑救。(www.xing528.com)

5.木质古建筑年代久远,互相毗连,建造时极少考虑消防安全设施,未设防火分隔,道路狭窄,而且从上而下完全使用木材,防火、耐火等级极低,一旦起火,蔓延极为迅速,难以控制。

6.古建筑及文物单位、名胜古迹景点内部和其周边存在较多的古树林木,这些林木绝大部分年代久远,和古建筑及古迹景点同生光辉,有些树种奇特而珍贵,它的存在对古建筑及文物景点起到了渲染衬托和保护作用,但也对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在火灾情况下,这些古林木既是保护重点,又是扩大蔓延火灾的媒介,一旦被烧,极难控制。

7.古遗迹、古遗址上的保护建筑。我国地上存在的古遗址遗迹较多,为了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文物,往往在原址上部修筑保护建筑,且绝大部分是在钢架上部敷设木板的钢木结构建筑。这种建筑跨度大,面积大,起架高,空间大,空气流畅,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极难控制,加之钢材耐火极限时间短,容易发生倒塌,给遗存文物造成极大破坏。

综上所述,古建筑规模之大,用途之广,形式之多,结构之特殊,火灾危险之大是一般建筑无法比拟的,起火后的扑救难度更大,火灾后的损失更为惨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