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护语林》:揭秘芾字读音,解释米芾真正的正确发音

《守护语林》:揭秘芾字读音,解释米芾真正的正确发音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芾”字的读音《咬文嚼字》第6期“正音室”栏目中,发表了符达维先生的《米芾怎么读》一文,指出“米芾”的“芾”既不读shì也不读fèi,而是应当读fú。但是,关于“芾”字读fú的根据,符先生只举了《现代汉语词典》为证,道理说得比较简略,使人读后感到不太满足。以上的“芾”及其通假字“黻”“茀”“巿”都读fú。“甘棠”二字,一作名,一作字,而字中的“芾”无疑是“蔽芾”的省略。

《守护语林》:揭秘芾字读音,解释米芾真正的正确发音

“芾”字的读音

《咬文嚼字》第6期“正音室”栏目中,发表了符达维先生的《米芾怎么读》一文,指出“米芾”的“芾”既不读shì也不读fèi,而是应当读fú。这个意见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关于“芾”字读fú的根据,符先生只举了《现代汉语词典》为证,道理说得比较简略,使人读后感到不太满足。此外,他认为:“‘芾’确可读fèi。《尔雅·释言》:‘芾,小也。’汉语有蔽芾一词,形容树干与树叶微小,但此义不用于人名。”他还由此进一步认定:“文坛泰斗巴金老人,原名李芾甘,此‘芾’也同‘黻’,千万别读成李fèi甘,更不能读李shì甘。”这个结论,就让人不敢苟同了。下面,我也来谈谈作为人名的“芾”字的读音,一则对符先生的正确意见作点补充,二则对他说错的地方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我在同一期“正音室”发表的《“刘禅”的“禅”怎么读?》一文中曾经说到,古人的名和字在意义上都有一定的关联。米芾初名黻,字元章。这“黻”“章”二字意义上就有关联。《礼记·月令》说:“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唐代孔颖达疏:“染此五色之采: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黻”和“章”都是古代官员礼服上染绣的杂色形花纹,不过“黻”为黑青相间之色,“章”为赤白相间之色。米芾初名黻而字元章,是完全符合古人取名字的习惯的。那么,米黻后来为什么又改成米芾呢?因为在古代文献中,“黻”、“芾”二字可以相通,即“黻”可写成“芾”,“芾”也可写成“黻”。如《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李善注引《毛诗》:“朱黻斯皇。”而在今本《诗经·小雅·斯干》中此句作“朱芾斯皇”。可能由于“黻”字笔画较多难写,“米黻”就渐渐被写成了“米芾”。此外,“黻”还可以写成其他的同音字,如“茀”、“巿”(不是“市”)等。上面提到的《诗经·小雅·斯干》中的“朱芾斯皇”,《文选·曹植〈责躬〉诗》李善注就引作“朱茀斯皇”。又《说文·巿部》:“巿……天子朱巿。”段玉裁注引《诗经·小雅·斯干》郑玄笺云:“芾,天子纯朱。”说明“黻”“芾”“茀”“巿”都可相通。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字季黻,“黻”是衣裳的一部分,所以“裳”“黻”二字义相关联。鲁迅给许寿裳写信,一律称字不称名。在《鲁迅全集》中,一共收录了鲁迅致许寿裳的信69封,信前的称呼有季黻、季茀、季芾、季巿四种写法,其中作黻者9次,作“茀”者2次,作“芾”者7次,作“巿”者竟多达51次!这里唯一可能的原因是“巿”最简单易写。所以鲁迅后期致许寿裳的信几乎都写成了“季巿”。以上的“芾”及其通假字“黻”“茀”“巿”都读fú。(www.xing528.com)

当代的文坛泰斗巴老的名字读法就不一样了。据《中国人名大词典》载: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按照名和字相关的原则,巴老的名字应取义于《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甘棠”二字,一作名,一作字,而字中的“芾”无疑是“蔽芾”的省略。“蔽芾”音bìfèi(必肺),在这首诗中也不是“形容树干与树叶微小”,似乎释为“枝叶茂盛的样子”(朱熹注:盛貌)才能与诗意吻合。总之,李芾甘应当读作李fèi甘。如果将此“芾”读成fú,我想恐怕巴老是不会首肯的。

(原载1996-08,署笔名封常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