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赣江流域:樟树吴城商代遗址及南方方国

赣江流域:樟树吴城商代遗址及南方方国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省有85个县属长江流域,面积有162 9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9.045%。早在70年代中期,江西樟树吴城发现大规模的商代遗址,10多年后相距数十公里的赣江东岸又发现这座墓,证明鄱阳湖和赣江流域曾是殷商南方的一个方国。

赣江流域:樟树吴城商代遗址及南方方国

10.赣江流域

长江流经黄石市向东南流,经田家镇节点,即到鄂赣两省的交界处,两省以长江为省界,首先到达九江市,再下行就到达湖口,湖北北岸即安徽省界。

江西省因省内最大水流为赣江而简称赣,它发源于省东南山地,自南至北经鄱阳湖由湖口入长江。唐代的江南西道简称为赣,明代始置江西省。全省有85个县属长江流域,面积有162 9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9.045%。东、南、西三面环山,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10%,人口4 140万(2000年底),省会为南昌。

江西建省虽较晚,而早有古人居住,制铜业很发达,商工的墓葬也有发现。如江西省中部新干大洋洲1979年发现一座商代大墓,出土青铜器480件,玉器百余件,陶器300余件,有些器物与殷墟出土的相似,与樟树吴城文化二期的器形完全一样。其年代相当于中原商代晚期,略迟武汉盘龙城。[74]距今约三千一二百年,与C14测定数字相吻合。器物型制也与中原殷商文化相近或相同,同时又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肯定有一些铜器是本土铸造的。早在70年代中期,江西樟树吴城发现大规模的商代遗址,10多年后相距数十公里的赣江东岸又发现这座墓,证明鄱阳湖和赣江流域曾是殷商南方的一个方国。[75]

赣西瑞昌铜陵冶铜遗址,与湖北大冶铜绿山冶铜遗址类似,于1987年修路时发现,采坑7处,矿井120口,平巷18条,选矿槽、炼炉2座,工棚2处,以及大量竹、木、石、铜质的工具、用具。出土的陶器形制和坑木的C14年代测定,证实遗址始于商代中期(公元前14世纪)延续到春秋中期(公元前5世纪),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采铜冶铜遗址。[76]

铜陵遗址与同属清江吴城文化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都说明这里不是蛮荒之地。

江西省铜遗址还有赣东德兴、铜山,但其原料为胆水,古籍虽不乏记载,而实用不广。现节录如下:

沈括梦溪笔谈[77]云: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按《黄帝素问》:“天五行,地五行,土之气在天为湿,土能生金石,湿亦能生金石”,此其验也。又周恽《清波杂志》卷十二云:[78]

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铁)钥匙,翌日得之则成铜矢。近年(指12世纪末)水流断续,浸铜颇费日力。凡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浸铜,工省利多;胆士前(煎)铜,工费利薄。水有尽,土无穷。今上林三官,提封九路,检踏无遗,胆水、胆土,其亦兼收其利。

危素《浸铜要略序》:[79]

德兴张理,从事福建宣慰司,考满调官京师。会国家方更钱币之法,献其先世浸铜要略于朝,宰相以其书之有益经费,为复置兴利场。至正十二年三月某甲子,奏授理为场官,使董其事,理持其副,属余序之。

序曰。钱币之行尚矣,然而鼓铸之无穷。产铜则有限。理之术乃能浸铁以为铜,用费少而收功博,宜乎朝廷之所乐闻也。

当宋之盛时,用三司度支判官许申,能以药为铁为铜,久之,工人厌苦之,而事遂寝。

今书作于绍圣间,而其说始备。盖元祐元年(1086年丙寅),或言取胆泉浸铁,取矿烹铜。其泉三十有二:五日一举洗者一,曰黄牛;七日一举洗者址有十四,曰:永丰、青山黄山、大岩、横泉、小南山、章木原、东山南畔、上东山、下东山、上石姑、下石姑等;十日一举洗者十有七,曰:焦原、铜积、大南山、羊栈、陈军、护前、上炭灶、下炭灶、上河木、下河木等。凡为沟百三十有八,政和五年雨多泉溢,所浸为最多。(www.xing528.com)

是书,理之先赠少保府君讳潜所撰。以授其子赠少师府群讳盘、成忠府君讳甲,少师之孙参知政事忠定公讳焘实序志之。我武宗皇帝诏作至大钱,理之从祖讳懋与理之父违逖,以其书来上,皆命为场官,未及铸印,而场司罢至,理复因是,蒙被异恩,几如古之世官。惟其父子祖孙专于一事,其讲之精,虑之熟,可知已,何患乎冶铸之无功,宝藏之不兴哉。虽然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顾之人力行何如耳。

昔者张氏若赠,讳根著述傅学者忠定公事业在信史公侯复始将在乎是异时之所立,当不止于此也。

理字伯雅。

王象之《舆地纪胜》[80],引《建炎以来系年要略》:

信州铅山铜场在江西境内,开设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岁额为三十八万斤”。又《文献通考·征榷考》:“信之铅山与处之铜廊,皆是胆水,春夏如汤,以铁投之,铜色立变”。又《宋史·食货志》:“信州古坑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计置之初,宜增本损息。浸铜斤以铁五十为本,煎铜以八十”。又载:饶州兴利铜场,开设于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年)岁额五万余斤,铜场有胆泉三十二处。

文学形式记载胆水浸铜的文字,莫过于《大冶赋》[81]

铅山兴利,首鸠应孖功。推而放诸,象皆取。辨以易牙之口,胆随味不同。青涩苦以居上,黄醯酸而次中。鉴以离娄之目,泛浮沤而异容。赤间白以为贵,柴夺朱而弗庸。陂沼既潴,沟遂斯决……铜雀台之檐溜,万瓦建瓴而淙淙;龙骨渠之水道,千浍分畦而滴滴。量深浅以施槽,随疏密而制闸。陆续吞吐,蝉联贯列。乃破不之釜,乃碎不湘之奇,如鳞斯布,如翼斯起。淑之珑珑,溅之齿齿。沉涵极表里以俱畅,蒸酿穷日夜而不止。元冥效其巧谲,阳侯献其怪诡。变蚀为沫,转韧为髓。或浃下簟,自凝珠蕊。且濯且渐,尽化乃化已。投之炉锤,遂成粹美。

综合上引诸文得知,在赣东信江流域的德兴、铅山、上饶一带富产胆水[82],以胆水制铜产量很大,铅山一地1096年岁额即达38万斤。这种获利大的冶铜遗产,利国利民,有开发的必要。

鄱阳湖:古名彭蠡,《禹贡》汉水“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面积约为2 700平方公里,最高洪水时可达5 100平方公里,方圆300多公里,烟波浩淼,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物产丰富,民谣四季歌:“千顷油茶分外油,万亩吐芬芳,处处稻谷闪金光,轻舟湖面捕鱼忙。”

江西省会南昌市,位于赣江下游东岸,在广九铁路线上,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又是历史名城。城区平均海拔25米左右,地势平坦,江湖环绕,风景秀丽。其南曾发现新干大墓,出土青铅斧27件。

九江市:古称江州、寻阳,西距汉口252公里,自然是赣北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中游水陆交通中心。其名胜古迹有市北长江边的浪井、市中心的某棠湖,能仁寺是市内最大的古建筑群。

市南为南北向的庐山,最高峰海拔1 4274米,名叫汉阳峰,其中牯岭是现代的旅游和避暑胜地。这是由于庐山在第四纪冰川的作用下,留下直径可达50—80厘米的冰川搬运的巨大漂砾石。姑塘南面向石咀前端的蛤蟆石,高约16米,在其石的背脊上,还可以找到冰川的痕迹。早在60多年前,楚杰出的地质学者李四光[83],进行大量实地调查研究,探讨鄱阳湖的演变和沉积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img15

图10 鄱阳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