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丹术之效及道教简史概述

唐代丹术之效及道教简史概述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的死,可说完全是丹药之误。武则天服丹药,小有效果。唐中宗、唐玄宗是否服用,未见记载。有人统计认为唐代死于丹药的皇帝有九个,这个数字当不是夸大。服丹之后,往往便血。唐高宗时,道士叶法善反对炼丹,驱逐了方士。和丹药同时兴盛,也同时遭到失败的,还有用于内修的服气术。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行气,包括辟谷、存神、存思、守一、叩齿、咽液等,到唐代都逐渐合为一术,即服气术。

唐代丹术之效及道教简史概述

唐太宗服食了天竺方士的丹药,腹泄不止。第二年,即贞观二十三(649)年夏五月,腹泄加重:“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资治通鉴》卷一九九),几天后就去世了。唐太宗的死,可说完全是丹药之误。唐高宗也是在临死前两年服的丹药,他的死是否与丹药有关,难以论定,但是丹药没有治好他的病,则是事实。武则天服丹药,小有效果。我们只能作出推测,或者是她服的量小,或者是这由僧人所合的丹药未加,或加入较少铅汞之类的剧毒药。无论如何,这算她运气好。唐中宗、唐玄宗是否服用,未见记载。若是服用,可能和武则天的情况类似。中唐之后,从唐宪宗开始,服丹药的皇帝可说没有一个不因丹药送命。

见于史书所载,服丹药的后果,一种是腹泄,直到泄死,如唐太宗和李抱真;另一种是脾气暴躁,如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有人统计认为唐代死于丹药的皇帝有九个,这个数字当不是夸大。唐武宗服药后浑身痛苦难忍,究竟如何痛苦,韩愈《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现转述如下:

太学博士、顿丘人李于,是我哥哥的孙女婿,年四十八岁,于长庆三年(823)正月五日逝世。正月二十六日,发开他妻子的坟莹,和他妻子合葬于某县某地。有子三人,都很幼小。

起初,他作为进士,当鄂岳从事,碰上方士柳泌,跟柳学炼丹。服丹之后,往往便血。四年后,病越来越重,终于逝世。

炼丹的方法是:把鼎内装满铅,把中间掏空,装入水银,四面密封,烧成丹砂。

我不知服丹的说法出于哪一代,但被丹砂毒死的人却难以计数。然而世人反而信奉的越来越多,这是人们的糊涂啊!

书上记载的,或听人说的,都不算,现在只用我亲眼所见,亲自交往而被丹药毒害的六七人做例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李逊的弟弟、刑部侍郎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这些人都有名望,有地位,大家都知道的。

归登服食水银以后,得了病,自诉说,就像有一根烧红的铁棒,从头一直插到脚,喷出火焰,从九窍、骨节往外喷涌,狂痛难忍,号叫不止,只求速死。坐卧之处常须铺些水银,才能制住病的发作。吐血几十年后死亡。李虚中死于背上炭疽。李逊临死时对我说:“我被丹药害死了。”李建有一天,突然无病而死。孟简被贬为吉州司马时,我从袁州回京。孟简用船接我到萧州,支开别人,悄悄对我说:“我得到一副仙药,不可只一个人不死,现在送你一部分,可用枣泥把药团成丸服下。”分别一年他就得了病。他家有人到我这里来,问他什么病,说是被以前所服的丹药毒害,正请医生让他下泄,说是泄下以后就好了。病了两年,终于死去。卢坦死的时候,大小便拉出肉来,疼痛难忍,乞求让他快死,才死去了。李道古因为推荐柳泌被判罪,也吃了柳泌的药,五十岁那年,死于海岛。这些,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服药本是追求长生不死,却加速死亡,说他们聪明,是对,还是不对呢?

五谷、三牲,盐醋菜果,是人所常吃的东西。人们互相致意,一定说,努力加餐。现在这些上当受骗者却说,五谷让人早死,虽不能不吃,但应逐渐减少。盐醋是最常用的调味品,猪鱼鸡三样,古人用于滋补老人,却说这些都是害人的,不能吃。一桌饭菜,禁忌的就有十样,经常不吃的有两三种。不信那基本常识而追求鬼怪之事,临死才后悔。后来那些要成仙的又说:“他们死,是由于方法不对。我和他们不一样。”刚得病时,说“这是服药的必然反应,好像是病。病好以后,药力行开,就长生不死了”。到临死,又会后悔。唉,可悲啊!可悲啊!

韩愈的文章,描述了服丹的各种痛苦反应,揭示了服丹者的心态,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服丹者队伍的庞大。“被丹药毒死的人难以计数,而信奉者反而愈多”,生动地描绘了服丹的盛况

丹药无效,神仙不可求,早就是一个非常明白的问题。但是长生的欲望促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冒险一试,此可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唐代这么多人,而且是皇帝王公、达官显贵,这就把服药的效果也显露于社会表面。跻身这个阶层的人,几乎都有韩愈那样的经历,反对丹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唐高宗时,道士叶法善反对炼丹,驱逐了方士。唐宪宗时,起居舍人裴潾上书,揭露那些方士都是些不轨之徒。他说金石之药,本就酷烈有毒,加上烧炼,火气入内,绝非五脏所能承受。唐穆宗时,有个不做官的读书人张皋上书,说药是治病的,无病不可吃药。孙思邈说过,凡药都性偏一面,即使有病,用药也要慎重。百姓尚且知此,何况贵为天子?先帝因服药而死,覆辙在前。现在朝野上下,都议论纷纷,却无人敢于进谏。只有他,生在穷乡僻壤,又不想做官,无求于皇上,加之多少知道一点应该尽忠的道理,希望自己的话对皇上有点帮助。后来,李德裕劝谏武宗无效,遂作《方士论》,揭露长生术的虚妄。他们的反对,说明朝野上下,反对丹药的已经不是少数个人的意见。

这些反对的声音,还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道教的本质。韩愈不仅反佛,而且反老,即道教。他揭露丹药之害,却并不把它归于道教害人;其他儒者,也不如此。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从事丹药者,多是那些不轨的方士,并不是道教为主。

和丹药同时兴盛,也同时遭到失败的,还有用于内修的服气术。

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行气,包括辟谷、存神、存思、守一、叩齿、咽液等,到唐代都逐渐合为一术,即服气术。《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说“服气本名胎息”。其要点不仅是要呼吸微细,如婴儿在母腹中,而且在理论上,不是像一般的呼吸那样呼吸外气,而是呼吸内气,这内气也就是元气。依南北朝以来的服气理论,则服元气化为元气,自己想显现时,就现出人形;想隐藏时,就化成云烟,长生不死,成为神仙。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修炼。依该服气经所集《胎息口诀》,则胎息的过程如下:

行胎息者,要独处静室,不得让他人进入。正身端坐,左脚搭于右脚之上,宽松衣带,徐徐按摩全身肢节,然后两手握固,放在两腿之上,吐纳三五次。澄心静虑,排除杂念,徐徐摇动身体,让内脏舒展,再徐徐停止。鸣天鼓三十六通,叩齿咽液,使唾液满口。心里存想头戴朱雀,脚踏玄武,左肩有龙,右肩有虎。然后想两眉之间,进入一寸为明堂,进入二寸为洞房,进入三寸为丹田宫或泥丸宫,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披红袍,执棕色笏板。其次存想中丹田,也有神人,穿红袍。其次存想下丹田,也有神人披红袍。其次存想五脏。从心开始,依次存想五脏六腑,并且存想它们都依自己所属的五行方位,而释放有关的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又与三丹田之气合为一气,从头顶冒出。气冒出后,即闪闪发光,光呈九色,上升可有三丈高,而自身即在其中。如此等等。

我们看到,存思、按摩、吐纳、导引、叩齿、咽液等内修术,在这里都统一于一个过程。(www.xing528.com)

唐代的服气术批评此前的行气等术,认为以往要求闭口憋气的做法是错误的。《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秘要口诀》道:

世人或依古方,或受非道者,以闭数之,贵其息长,不亦谬乎!

时人服气,多闭口缩鼻,皆抑忍之,但须取息长,不知反损。

这部经还主张服气应像胎儿那样,以脐呼吸,“婴儿在腹中……以脐通气”,“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延陵先生新集服气经·胎息口诀》)但是司马承祯所著《服气精义论》,则反对这种模拟婴儿呼吸的做法。他说:

若抑塞口鼻,拟习胎息,殊无此理也。口鼻气既不通,即畜损内脏,有何益哉?

他的《服气精义论》认为,安神静虑是服气法的关键

凡饵内气者,用力寡而见功多,唯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即气道通畅,关节开通,内含元和,终日不散,肤体润泽,手足汗出,长生之道,诀在此矣。

在这里,服气术事实上成了心灵的修养术。这些争论说明,各种内修术到唐代也在发生着变化,其变化的总方向,是心灵的修养。

服气术的变化,起因于该术在实践中的失败。吴筠首先站出来批评服气术的害处。其所著《宗玄先生文集·服气》篇道:

夫元气之术,上古以来,文墨不载,须得志人歃血立盟,方传口诀。只如上清禁诀,玉函隐书,百家诸子,诰传词文,乃至老君《秘旨》,内外《黄庭》,灼然不显不露;《五千真文》略述,只言玄牝门谓天地根,似显枝叶,本蒂深密。

每寻诸家气术,及见服气之人,不逾十年五年,身已亡矣。

余生好道术,志在元和,每见道流,皆问无事,千说万别,互有多般。或食从子至午,或饮五牙之津,或吐故纳新,仰眠伸足,或餐日月,或闭所通,又加绝粒。以此寻之,死而最疾。何者?为攻内外,故速死也。

吴筠主张:“但莫止出入,自然之息……”(同上)既为自然,也就否定了此前的一切服气术。据吴筠所见,修习诸家气术,和实行服气的人,多则十年,少则五年,就送掉了性命。吴筠本人就是道士,所言当不假。

和炼服丹药一样,实行服气术的,也不都是道士,甚至也未必以道士为多。唐代后期,柳宗元写了一篇《与李睦州论服气书》。其中提到炼药服气的李某,就不是道士。信中说,李某服气以来,“貌加老而心少欢愉,不若前去年时”。姓吴的朋友去信劝告,详细讲了服气的危害,李某不听。于是柳宗元又写了这封信。柳宗元说,服气的害处,那位朋友讲得很透彻了,他不想重复。他只举例说,某甲想学琴,偶然得到一本书,也不知是谁写的,就照着练起来,自以为精通,出以示人,反遭耻笑。而李某学服气,和某甲学琴一样,不管是什么不三不四的人写的书,就信以为真。这哪里会有好结果?柳宗元说,亲戚朋友们都反对李某服气,都希望李某能心宽体胖,去建功立业;而不希望他弄得精瘦棒干,像个猴儿。柳宗元在信中还指出,有许多这样的人,诸事不管,跑到山里,一个个瘦猴一般,不仅不能长生,而且往往早死。即使不死,也不过像木石一样。这样的寿命,虽活犹死;只有像颜渊一样,虽然早死,却是永远不朽。

柳宗元对服气的批评,涉及世界观问题。但他的信中,也反映了当时服气者的状况。和服丹一样,服气,也有许多人实行,并且都损害健康,不仅早衰,甚至早死。

事实是最好的教师,会使人们逐渐清醒过来。长生方术在实践中的失败,使它面临着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课题,决定着道教此后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