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朝时期的工艺-中国艺术经典3

六朝时期的工艺-中国艺术经典3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朝时期的工艺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六朝时期,北方战事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和技术力量向南迁移,促进了南方的开拓和发展。六朝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中国工艺史上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各类工艺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许多铜器、金银器、石雕、织绣、漆器等都包含佛教题材,莲花、忍冬作为佛教的象征成为此时主要的装饰内容。六朝时期的中国已进入瓷器时代。

六朝时期的工艺-中国艺术经典3

六朝时期的工艺

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六朝时期,北方战事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和技术力量向南迁移,促进了南方的开拓和发展。长期以来以北方为经济中心、工艺生产中心的局面开始改变,形成全国平衡发展的新局势。

六朝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中国工艺史上重要的过渡时期社会的动荡、战争的痛苦、精神的苦闷,给了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佛教兴起和传播的机会,统治者也借佛教巩固统治。于是,佛教大兴。北方大凿石窟,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是此时的创举。南方则广建寺院。这个时期的各类工艺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许多铜器、金银器、石雕、织绣、漆器等都包含佛教题材,莲花忍冬作为佛教的象征成为此时主要的装饰内容。佛教的流行还促进和扩大了国际交流。印度僧人和西域工匠的到来,融合希腊、波斯风格的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引进,促使中国的工艺文化进行了新的整合。因而,工艺美术的宗教化和外来风格,是六朝工艺的重要特征。

在思想领域玄学十分流行。它以老庄、《易经》思想为依托,关注个人生存现实,讨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崇尚清谈、玄虚、恬静、超脱。玄学的“无”与佛教的“空”正好契合,反映在工艺上,则多采用以“竹林七贤”(魏晋年间七位文人名士的总称,他们不满朝政,远避世俗,游于竹林山野,号称“七贤”。)为代表的放任无羁、超然物外的装饰题材,形成了清秀、空疏的工艺风格。尤其是画像砖,多表现圣贤高士,较之汉代更富于生活情趣,还渗入了佛教色彩,有很多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得益于工艺水平的提高,六朝往往以多块画像砖组成整体性、主题性的大型壁画。(www.xing528.com)

六朝时期的中国已进入瓷器时代。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出现,到了汉代后期,制作工艺基本完善。瓷器不仅具有坚固、易洗、耐热、抗酸碱等优点,而且细腻、光滑、温润、半透明,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自此以后,陶瓷制品一直就是人们生活日用的主要品种,近代玻璃、塑料、铝等制品的兴起也不能完全取代陶瓷的地位。

染织工艺方面,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为著名。到了南朝时,丝织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普遍发展,荆州扬州的丝织产量很大。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一改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不规则的格式,形成有规则的波状几何格式。

此时手工业者已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由,能够较自由地从事生产和技术改造,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手工业经营,从而促进了工艺品种的发展。各种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发展,例如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发明了山地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能工巧匠马钧创造水利农具“翻车”,即后世的龙骨水车,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