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应对措施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4-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其应对措施张淑洁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193[中文摘要] 作者通过对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情况及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经过六、七年的发展,读者上机人数越来越少。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读者需求变化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应对措施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张淑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193

[中文摘要] 作者通过对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情况及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经过六、七年的发展,读者上机人数越来越少。由于电子阅览室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购买和维修设备,在高校图书馆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根据读者需求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成为目前图书馆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读者需求变化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阅览室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51.6

图书馆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一流的高校,必须建设一流的图书馆。图书馆不仅是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读者进行学习、交流的最佳场所。随着高校经费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电子阅览室应运而生,为读者阅览网络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子阅览室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为基础,集电子资源的咨询、阅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对读者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在馆舍规模扩大的同时,数字化、现代化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以电子阅览室为例,拥有计算机数量由过去的几十台发展到几百台。然而近几年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各高校电子阅览室出现了新的情况,上机的读者数量显著减少。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透过现象寻找发生这一变化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根据读者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对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与教育功能。同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人数的减少说明了什么,是读者对电子资源阅览需求减少了,还是出现了其他替代方式?下面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来进行分析探讨。

1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

2009年12月,通过网上调查,浏览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9所高校图书馆主页,了解各馆馆舍面积和电子阅览室的规模情况,其中84所高校介绍了馆舍面积,占总数的94%,33所高校介绍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占总数的37%。

89所高校中,馆舍面积小于、等于3.5万平方米的,有45所,占50.6%,大于3.5万小于6万平方米的,有32所,占总数的36%,大于6万平方米的,有9所,占10%。

33所高校中,拥有电脑300台以下的有21所高校,占总数的64%, 300台以上的11所高校,占33%。拥有电脑数最低是100台,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最高是700台,为江西理工大学。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各个高校新馆的建成,馆舍规模的扩大,电子阅览室的规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基本保持在300台左右。电子阅览室在各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条件,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及无线上网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了上机人数明显减少的情况。如北大、清华、南京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许多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2004年至2009年上机人数发生了显著变化。

2.电子阅览室上机情况

根据统计,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247台,2005年增至271台, 2008年根据上机人数减少情况调整了计算机数量,减少到132台。减少了51%。2004年至2009年每年接待读者人数依次为22.9万人次、19.5万人次、10.5万人次、6.6万人次、3.2万人次、1.3万人次。每天上机人数分别为 763人次、650人次、350人次、220人次、107人次及43人次,计算机使用率分别为309%、240%、129%、81%、81%、33%。从这6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机人数每年呈下降趋势,而近两年下降更为明显。

上机人数显著下降的趋势,不能不警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现有经费条件下,如何调整其规模才能既满足读者的需要又减少设备和空间的浪费?

3.电子阅览室上机人数下降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情况,以及近几年无线上网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导致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使用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

①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使无线上网成为可能

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建成了无线局域网络。在图书馆内为读者提供54M的高速接入,无线信号覆盖图书馆90%的区域。为读者在图书馆内无线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笔记本价格下降,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使用笔记本无线上网,成为读者更加便捷和自由的选择。

2006年,读者开始在图书馆内使用笔记本。因为缺少外置电源,读者开始使用电子阅览室的电源,造成秩序混乱,为了解决读者在图书馆内使用笔记本问题,2008年5月,西馆首先开辟了96个座位的笔记本区,为读者使用笔记本提供了便利条件。

根据2008年西馆笔记本区使用情况统计,5月至12月按7个月计算(8月份闭馆),总计使用3451人次,办理包月275人,平均每月办理包月39人,非包月人数3176人次,平均每月454人次,平均每天15人次。即平均每天有54人使用座位,使用率为56%;根据2009年统计,1月至11月按9个月计算(2月和8月放假),总计使用人次4846人次,包月533人,平均每月办理包月59人,非包月人数4313人次,平均每月479人次,平均每天16人次。即每天有75人使用座位,使用率为78%。

从两年的情况可以看出,2008年笔记本区座位平均使用率为56%,2009年增加到78%,增加了22%。因此可以看出,上机人数在逐年减少,与此同时,使用个人笔记本人数在逐年增加。这正是导致对图书馆收费使用的计算机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

② 院系及网络中心都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教室,读者有了更多选择空间

为了改善读者的学习条件,部分院系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设备供本院读者使用,网络中心则由于授课需要,也购置了大量设备充实计算机教室,并对学生开放使用。在短时间内造成计算机数量急剧增加,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③ 设备和机房管理系统本身的问题,影响读者上机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是基本上是2003年和2004年集中采购的一批,经过六、七年超负荷运转,已经严重老化,配置低、速度慢,且经常出现死机、黑屏等各种故障,造成计算机正常使用率下降,又由于经费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和维护,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种设备低效率运行的现状。

其次,机房自动计费与管理系统中读者使用帐号登陆计算机,该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用户的身份辩识,此系统的应用,改善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可以随时了解读者上机和机器使用情况[1],然而,在使用中会发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连接不上的问题,使读者不得不选择下一台计算机,有时甚至要连续选择几次才能成功,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使读者产生厌烦情绪,越来越不愿意使用这里的计算机。

另外,纯平显示器体积较大,占用了桌面大部分空间,使读者没有地方摆放学习物品,影响了学习效果;(www.xing528.com)

④ 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状态,影响上机情况

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对故障机没能及时做出标记,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修理,使读者花费很多时间寻找可用计算机,久而久之,读者丧失了信心,开始选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管理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欠缺,影响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读者提出的某些问题得不到满意的解答,对于一些日常发生的故障,也不能做出及时的修理。

    综上所述,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如无线上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读者选择空间的增大,以及设备与网络管理和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如设备本身的质量及网络运行状况、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上机人数显著减少。

4.应对措施

针对这一状况,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尝试过各种吸引读者上机的办法,如下载一些影音资源,供读者观赏;将一些经典外语录像带刻成光盘供读者借阅提高外语视听水平;主动检查电脑情况,及时报修或标注损坏标签,使读者减少因不断转换机器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在部分电脑上,撤消帐号登陆方式,加快上机速度;办理包月,使读者可以无限时上机等。采取这些方法后效果并不明显,这也让大家开始转换思路,从盲目地寻找增加上机人数的方法,转变为针对读者需求的变化,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完善管理的基础上,具体采取了以下七种措施:

(1)减少计算机数量,提高设备质量,进行设备更新

根据统计,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天上机人数为43人次,使用率为33%,而2004年为763人次,使用率为309%。如此巨大的变化,有充分的理由决定减少计算机数量,缩小电子阅览室规模。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对少数设备的更新与维护。这样,既保证读者的使用,又减少设备和空间的浪费。不赞同完全取消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原因在于,虽然上机人数急剧下降,但结合学校实际并从长远考虑,保留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是十分必要的。在读者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笔记本,有些是临时来学校学习或进修的外来人员,对这部分人员的上机需求也要给予保障。其次,虽然无线局域网具有高移动性,易扩充性,组网方便等特点,但必须注意的是和有线网络相比较,无线局域网还存在着速率低、稳定性差、网络安全性差等问题[3]。随着无线上网人数的增加,也出现了网络信号变弱或不能使用的情况。因此,就目前网络的发展来说,无线局域网还不可能完全取代有线局域网,只能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和完善。

(2)适当增加笔记本区座位、创造良好的无线上网条件

根据统计,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天使用笔记本人数为54人次,2009年为75人次,根据读者使用笔记本人数日益增多的情况,在减少计算机数量的同时,在电子阅览室创造一个空间开阔,座位舒适,数量适当,信号良好的笔记本使用区域变得尤为重要。既节省了图书馆购置和维护计算机的费用,又可以满足读者使用自己的设备查阅电子文献,浏览网络资源的需要。集中区域使用笔记本电脑,可以便于管理,保障用电安全。其他区域读者可以使用电池电源上网。这样很好地解决了读者在图书馆内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电问题。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直接影响读者的行为和满意度。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也要时刻牢记我们的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才能主动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提高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才能够胜任指导读者上机和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及时解决读者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通过长期实践的积累,用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

(4)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读者进行交流,解答读者问题

管理人员要通过自己的主动服务,让读者知道图书馆能为读者解决哪些层面的问题,增强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目前电子阅览室缺少与读者随时沟通的平台,管理人员可以使用QQ,直接和有问题的读者进行交流,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增加巡视,随时发现问题,帮助读者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了解读者的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一个管理人员自身的价值。

(5)做好电子阅览室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电子阅览室正常运行的关键是设备和网络安全。经常性的维护和检修是非常重要的。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读者对计算机的操作不熟悉,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因误操作而造成设备故障。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对电子阅览室进行经常性维修检测,及时排除故障,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值班,而是需要保持一种积极、认真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详细记录,通过网络,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阅览室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6) 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复印、打印等一系列服务,但距离电子阅览室还有一段距离,为了读者使用方便,今后应该在电子阅览室内增设文件打印、文献复制、图片以及照片扫描、光盘刻录等设备,使读者在阅览的同时,随时可以打印自己需要的文件,为读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另外,可以根据情况,采取部分时段免费上机的办法,吸引读者上机,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

(7)做好电子阅览室卫生维护工作

良好的环境,能够让人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电子阅览室的卫生,既包括地面清洁,同时也包括桌面和计算机的定期清洁工作,由于桌椅比较密集,设备较多,造成卫生清理工作比较困难和繁重。管理人员要本着关心爱护读者的心态,克服困难,做好室内环境卫生清理工作,为读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安静的上机环境。

综上所述,电子阅览室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读者的需求,只有不断了解读者需要,按照读者的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才能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形势的变化要求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在现有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深化和扩展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服务途径 [4]。

电子阅览室未来的发展将是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与互相补充和完善的局面,有线上网人数的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无线上网人数的增加,只要掌握了这种发展规律,合理调整发展规模,就会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艳.机房自动计费与管理系统的研究. [D]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沈良生、苏守宝、金余峰、熊少武. 基于底层登陆的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电子技术. 2008(4):48-51

[3] 张驰. 浅析无线局域网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5):39-40

[4] 杨新立.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读者服务工作初探.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S1):92-93

作者介绍:

张淑洁:女,1964.6生人,法学硕士,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技术部,馆员,发表论文26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