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思路和新方法改进高校服装设计教学

新思路和新方法改进高校服装设计教学

时间:2024-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校外补习”现象探析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程伟摘要:从学生参加校外低水平补习班的现象,反思国内院校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反思服装设计教学重艺术、轻技术的弊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优化改进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强调服装教学中的学习、实践、社会接触和就业这一系列环节融入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新思路和新方法改进高校服装设计教学

从“校外补习”现象探析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程伟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从学生参加校外低水平补习班的现象,反思国内院校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反思服装设计教学重艺术、轻技术的弊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优化改进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强调服装教学中的学习、实践、社会接触和就业这一系列环节融入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款式造型设计;一体化教学

1 引言

服装设计教学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新兴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设计骨干。但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然而,教学对服装专业所必需的服务观念被淡化,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的严重脱节,这与高校服装教育要培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但又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综合型复合人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连,才能使服装设计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人才[1]

面对现行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市场需要(市场需要懂设计、懂生产工艺流程、懂市场营销的综合人才)。而我们清醒地看到,大部分在校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敷衍了事地完成老师的作业,经常逃课厌学;另一方面,则不惜花费重金参加校外低水平服装培训补习班,补习课堂所学的内容。不可否认,校外也许有个别有水平的工艺师傅在传授部分工艺技能,但这些培训机构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教学场地限制和设备破旧;教授课程人员的综合素质差,人员配置低下;课程的设置及名称混乱;教学质量不确切;培训机构服务质量及诚信度不高。

然而,我们的本科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地方学习呢?难道是培训机构的水平真的比高校教师高吗?带着这些顾虑,经走访调查部分在外培训过的学生,普遍反应“没学到什么东西,不知道讲的内容是对还是错,收钱了就不管”等。据了解,在全国各地服装院校周边,均有类似的培训机构存在,少则两三家,多则十余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当然,作为一名从事服装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应检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应认真地看待校外培训补习这种现象,反思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分析服装专业教学体系发展思路,并提出课程结构的具体实施办法及实施条件,使学生在业务上既具备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处理市场情报分析和时尚流行信息的能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发展潜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质。

如何培养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是服装高校面临的严重挑战,也是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高校服装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等仍然是制约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瓶颈[2]。因此,笔者通过对发达国家高校服装专业教育的特点及我国高校服装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比较,得出以下心得: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了解市场探索专业教学与市场的切合点,为服装教学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是时下解决服装专业学生教育的根本。

2 培养“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学生,需要综合素质较全面的教育者

学科的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拥有一流的人才、合理的师资结构。目前,高校服装专业的主要师资队伍大都来自高等院校,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脱离市场需求,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弊端。而一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教师多数没有学历和高职称,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不到领导重用,无法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生源激增,原有的师资队伍建设没跟上,开始放低条件盲目引进师资;或原有教师超负荷工作,难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尤其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和技术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实践技能方面的师资问题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实力,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因材施教。不要轻易对学生的作品做否定的评判,鼓励学生多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艺术创作观点,这样对启迪学生的创造灵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营造出有创造力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软件等手段组织教学活动,或利用计算机让学生完成一些创作练习,为学生营造艺术创造的氛围,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服装创作作品的场所。

(3)教学中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学习,加大综合技能训练的力度。让学生带着课题走进社会,通过市场调查、采风、观摩及各种比赛,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4)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及时为学生提供服装的最新资讯,使学生及时掌握与服装企业发展同步的时尚前沿信息。

在发达国家,服装院校对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极高,要求教师不但具备相关的学历、资历,而且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基于院校与服装产业密切合作的实际,著名服装学校的专业教师往往具有“多重”身份:在学校是讲授专业知识的讲师,在企业是指导设计的顾问,在时装设计界是引领潮流的设计师。服装专业的教师除了兼职时装设计师、企业设计顾问等职务外,往往还兼任服装评论人、服装记者、服装信息分析员、时装杂志编辑等。通过这种形式来交流信息,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设计能力。在瑞典,服装专业教师每年必须下厂一段时期,其工作量和报酬按教学工作量计算,以保证教师和企业市场的紧密结合[3]

3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学校、学生和企业紧密结合(www.xing528.com)

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始终是一对矛盾,而教师与学生又互为“教”与“学”的主、客体,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同时也是专业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习者,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转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角色,既参与课题内容设计,又参与实践教学,师生间在探讨式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实现共同提高。在连接“学”与“用”的实践教学上,由于受观念、资金、时间、教学设施等因素的影响,院校普遍存在理论上“说”得多、实际上“做”得少的问题,学生则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现象。

服装专业是理论与技能高度结合统一的专业,而大部分院校都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以后才逐步安排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最后导致实践教学时间短而集中,实践形式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性认知,专业技能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目前,在服装专业教学方面,款式平面造型、服装材料运用、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工艺课之间的分离现象还较普遍。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也没有改观,先讲理论,后做实验,最后集中实习。这种安排往往只能起到验证理论、加深认识的作用,很难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很多学生的纸面设计作品从构思到创意都有极强的艺术效果,但通过选用材料、结构设计、制板、工艺制作之后转为成品时,效果很难与纸面的设计作品效果相匹配。

实践教学一直是发达国家服装院校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和内容,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同等地位来看待,通过课题式、项目式等专业教学方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聘请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打板师传授前沿的专业技能,同时院校的教师把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带入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实习、生产实践等方式,借助企业的设备优势,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程。

例如,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这样一段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便是一个小企业,每个“企业”产生一位经理,负责策划、分工、管理。其他学生分担“企业”的某一角色并共同合作,从小企业的定位构思、服装产品设计、生产到成衣包装,完成一组小批量的产品。通过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将要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而法国学校完全是企业式的教学模式,把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品研发看做专业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既是主动参与的受教育者,又是“企业”产品的设计师和制板师。通过这种授课模式,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获得最时尚的设计思想和制板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实际设计、制板和裁制的专业技能。德国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注重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实践教育把学习、实践、社会接触和就业这几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在主要学习阶段频繁地同企业接触,一直到最后的毕业展示,使学生既有广阔的职业范围,又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企业经验[4]。有关企业为了寻找设计人才和创意,常常参加毕业设计的展示会,学生在毕业展示中得到有关企业的认同,也就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去向,学生和企业都有相互选择的机会。把学习、实践、社会接触和就业这一个系列环节,设计得如此紧密而和谐,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4 教学活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科学的、定位准确的课程体系

发达国家的服装高校十分重视培养目标的社会定位,所制订的培养目标往往都是建立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的,并且能够做到随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法国、瑞士以及日本的有关学校,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均是在与企业、专卖店,甚至批发与零售等各个领域密切交流的过程中编制出来的,并且随时准备为企业的发展需求确立新的培养方向,修订旧的教学计划。

针对学生特点,结合专业课题,师生同时介入课程设计,是发达国家服装院校教学的又一特色。在这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师生间“教”与“学”的过程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指导与协作的互动关系。教学内容也随社会与经济发展及时调整,进行更新与补充。教学中注重服装结构设计,以结构课程为主体,形成设计、工艺、结构一条龙的教学方式,使得服装面料的肌理、质地、光泽、悬垂感等表现力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专业课较多地采用合作式专题讨论,而非教授一言堂,通常由企业提要求,学生在教授指导下来完成设计,并由学生、教授、企业三方共商设计方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试衣过程,学习中更多的时间是在人台(人体模型)上对衣片及纸样的调整,修改再修改是其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5]

5 加大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投入,满足教学内容需求

教学设备在服装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教育内容得以有效传递的有力支撑,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进入服装设计和生产环节,更加突出了教学设备,尤其是与实际操作技能相关的各种设备的重要性。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服装产业中的大量应用,已被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环节。例如,数字化计算机服装设计在企业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基本可以实现无纸办公,而在国内学校没有开设,甚至无人知晓。再如,服装CAD/CAM系统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达70%~85%。而这些技术在我国服装行业的普及率仅为3%。尽管服装CAD系统在全国各院校服装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但多数学校仍以教学版进行操作训练,所使用的软件同企业生产不相匹配,致使学生无法了解和应用先进的服装设计辅助工具。更不用谈应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打板来从事设计活动了。这一点在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6]

6 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思考,不难看出,在高校服装专业人才教育中,我国服装实践教学体系今后的发展策略,要以市场为基础,以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服装产业相结合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服装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重要因素,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既完善又灵活的教学体系。课内,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以集体讨论、自评互评等方式展开交流,拓展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课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时装设计和研讨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对服装艺术的感悟,培养和提高服装审美、设计和创意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也将在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活动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琴基淑.韩国服装教育的现状和前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102.

[2]徐迅.对德国高校服装实践教学与项目设计课程的认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25.

[3]吴红.试析德国的高等服装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124.

[4]刘国联.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综合性技术人才[J].丹东纺专学报,1997(4):20.

[5]宋艳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论坛:社会科技版,2006(2):5.

[6]梁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8):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