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4-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求职是每一个高职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门槛。在一般意义上对人生阶段进行划分者之中,较典型的有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外国学者沃特恩。按照孔子的这一思想,人生可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另一种是易变性的职业生涯。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职业生涯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求职是每一个高职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门槛。门槛之内是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门槛之外的世界是一个旋转的万花筒,发出五颜六色的绚丽光彩,美丽而陌生。渴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高职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并沿着目标努力前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一、人生发展的阶段

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对一个正常人而言,在人生70余年的时光中,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也担负着不同的人生任务。古往今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生阶段进行过不同的划分。在一般意义上对人生阶段进行划分者之中,较典型的有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外国学者沃特恩(Watering)。

(一)孔子的人生阶段划分方法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观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孔子的这一思想,人生可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学前期(0~14岁)。在这段时期,人的心智开始形成,已经开始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知识。这一时期的学习主要靠家长的教诲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常并非主动学习。

第二阶段:立志学习时期,并开始社会实践(15~29岁)。与从学前期相比,这一阶段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并且与个人志向相结合,是有目的的学习阶段。

第三阶段:自立时期(30~40岁)。这一时期人的心智已经完全成熟,懂得许多道理,并且在经济上和人格上都独立了。

第四阶段:不惑时期(40~49岁)。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已经形成完整的个人见解,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办事不再犹豫,行为果断。

第五阶段:知天命时期(50~59岁)。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让人认识自然规律,懂得自己的人生使命。

第六阶段:耳顺时期(60~69岁)。总结经验,能够冷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明真伪,辨是非。

第七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期(70岁以上)。这个阶段,能够做到言行自由,同时不违背客观规律和道德规范。

(二)沃特恩的人生阶段划分方法

沃特恩(Watering)按希腊人的观点把人生分为十个阶段,每阶段七年。

第一个七年:0~6岁,是幻想期,此时虽分不清幻想与实际,但是最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个七年:7~13岁,是想象时期,开始谋划未来。

第三个七年:14~20岁,是青春期,进入青年时代,身心迅速发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个七年:21~27岁,是机会期,在社会实践中,开始发现人生的意义,把握人生的机会。

第五个七年:28~34岁,是核心竞争力形成期,积累社会经验,证实和强化已发现的人生真谛。

第六个七年:35~41岁,进入第二个青春期,按照内心召唤重新调整人生方向。许多人在这一时期会重新思考职业定位,争取找到后半生要从事的事业。

第七个七年:42~48岁,许多人进入狂躁抑郁期。人生过半,青春不再,在家里可能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下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照顾,如果事业仍没有成就,甚至还在为基本生活问题操心,就会表现得更加忧心如焚。

第八个七年:49~55岁,身体方面出现衰老的征兆,进入更年期,开始与自己的衰老搏斗。

第九个七年:56~62岁,进入成熟期,思想成熟,做事稳妥,人生经历沉淀成一樽美酒。

第十个七年:63~69岁,是第二童年期,心理上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如能有意识地接受这一转变,则能把人生引向新的起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对人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与职业生涯

(一)职业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将其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其含义包括:

第一,与人类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社会分工;

第二,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

第四,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设计满足精神生活。

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职业不同于工作,它更多地是指一种事业。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职业要求个人对它忠诚。

(二)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是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阶段,即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一般来说,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职业生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性的职业生涯: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他们的职业可能是稳定的。比如一位大学教师,他的职业生涯初期是助教,然后是讲师,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厚和教学经验的丰富又晋升为副教授,由于科研学问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成果的突出再晋升为教授。另一种是易变性的职业生涯。仍以一位大学教师为例,他首先从事的是辅导员工作,而后又从事教学工作,后来又做行政管理工作,再后来又可能因某些原因而辞职转行做其他工作,等等。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职业生涯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据调查统计,大部分人平均职业生涯用的时间占可利用社会活动时间的71%~92%。可以说,职业生涯活动伴随了我们的大半生,甚至更长远。因此,职业生涯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往往受学识、爱好、机遇、工作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根据现行的工作需要改变原来的职业目标和兴趣,调整心态,培养对所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对事业的热爱,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www.xing528.com)

三、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制约因素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或职业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时间和行动方案。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青年群体,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后,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身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基础。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黄金时段。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具有充沛的体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且职业观念、职业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有很好的职业生涯可规划性;另一方面,大学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学习基本技能和本领的良好条件,大学生可以为自己成功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因此,科学职业规划不仅会使大学生度过一个人完美充实的大学时代,而且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7.29%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有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从数字来看,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大学期间渐渐形成的,高考报志愿自然也是重要的一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利用职业机会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分类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维度来划分,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如表1-1所示。

如图1-1所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短期到中期,再到长期乃至整个人生规划,如同将要拾级而上的阶梯,需要一步一步发展,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方向,呈阶梯形状,所有的阶段目标都为远期目标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跨及时间太长的规划由于环境、个人条件的变化性而难以把握;而时间跨度太短的规划又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一般来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在2~5年内比较好。这样既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行性目标,又便于随时根据现实的反馈进行修正和调整。

表1-1 职业生涯规划的分类

图1-1 各类职业规划目标关系示意图

在设计职业发展阶段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远期目标设计是否有激励作用;

(2)近期目标设计是否符合远期目标的要求;

(3)近期目标是否具体,并具有操作性;

(4)各发展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并呈递进关系,前后具有推进和带动作用;

(5)各发展阶段的时间是否合理,目标是否统一;

(6)各个发展阶段是否相衔接;

(7)各个目标阶段是否符合设计者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

五、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生活发展需要出发,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从专业、兴趣、爱好、特长、机遇等方面尽早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高职院校是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学生应从跨入校门开始就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连续性原则

既要保持在校学习期间目标的连续性,又要保持在校期间与走向社会后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连续性,并使之贯穿自己的人生。高职学生要想成功,需要有目标引导,入校之前,有的人就已有了目标,3年的高职学生活更需要一个目标。这些目标应是连续一致的,不能变幻无常、飘忽不定。在校期间你也许会对目标做一些调整,但不可频繁改动,走向工作岗位与在校期间的目标也应保持一致。在校期间的目标能够对学习产生激励作用,走向社会的目标则对工作产生激励作用,这两种激励的最终目的应是一致的,即是为了在某种职业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目标如果不具有关联性,无疑会使某些学习变得徒劳,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功的人往往坚持目标,但应经常改进方法和措施;不成功的人则往往经常改变目标,而不改变方法。

(二)量化原则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要在大学期间量化自己的目标体系,把社会对职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量化,明确自己在一个学期、学年乃至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要有哪些收获和提高。比如大学期间,你可以确定在“大一”苦练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人际交往能力,“大二”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大三”学习求职就业的技巧、创业立业的方法等。走向工作岗位后,你可以确定1~2年熟悉情况,虚心向他人学习,保证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错,适应单位环境;3~4年在工作岗位上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并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5~8年成为一个在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优秀员工等。

(三)实际性原则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注意内外的实际环境,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特点以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做到人职匹配,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去深入了解外界环境对目标实现的各种影响,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个专业知识不牢固、不善于交际、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不去提高这方面素质、能力的话,想做一名优秀的部门负责人的愿望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四)激励性原则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要明确激励目标,通过努力,实现一个个子目标,从而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比如,一个工科的学生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制定的目标步骤可以是这样的:多与同学交往→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参加班级活动→参加学校或系(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个目标经过努力都能实现,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小资料

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误区

在规划职业生涯的探索过程中,高职学生通常集中表现出以下几个观念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功利地为找工作而准备;

(2)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到赚钱多的好工作;

(3)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变化快,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好;

(4)职业测评可以测出适合的职业;

(5)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速成的;

(6)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