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化背景下我校辅导员培训培养的思考

专业化背景下我校辅导员培训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化背景下我校辅导员培训培养的思考陈玉平摘要辅导员专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党和国家对此有清醒认识,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指出:“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专业化背景下我校辅导员培训培养的思考

专业化背景下我校辅导员培训培养的思考

陈玉平(1)

摘 要 辅导员专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辅导员管理队伍,需要健全辅导员培训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本文从探讨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入手,指出培训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必由之路,通过了解辅导员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专业化的要求提出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促进培训专业化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专业化 辅导员 培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信息的网络化、就业的市场化,(2)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这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独立与规范的要求,同时需要专门组织与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另外,当前辅导员队伍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水平,也必须通过专业化来解决问题,实现发展。因此,辅导员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辅导员有效地服务学生与发展自己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培养是必由之路,它是促进辅导员专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保持辅导员旺盛职业生命力的基本保障。党和国家对此有清醒认识,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指出:“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明确的专业要求,使他们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等(3)。辅导员专业化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成为一类综合多门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自成体系的一种专业型、专家型人才。

根据学者的研究及实际情况,辅导员专业化应包含以下内涵: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服务的专业性;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服务理念和专业伦理;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在专业领域内相对自立;有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保证队伍相对稳定;有严格的任职资格条件,保障队伍基本素质。这对辅导员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辅导员培训工作做到专业化,注重培训规划,突出专业特点,力求科学施教,保证培训质量,使得辅导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后,逐渐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有效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实现。

二、辅导员培训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中央16号文件发布后,教育部、各地主管教育部门及各高校都在探索辅导员培训的模式与方法。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举办的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等的举办,都为推进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现行的辅导员培训仍存在很大问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梁金霞、徐丽丽2006年4月在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中,就高校辅导员培训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内容涵盖了辅导员的培训规划制定状况、岗前培训状况、专业培训状况和选拔攻读学位机制等。他们在调研报告中指出:“除了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达到了67.6%外,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制订辅导员培训和培养的计划。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经常的专业培训,没有攻读与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学位计划,没有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计划,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机制。”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根据学工部“2004-2010年学生工作校外参会(培训)情况汇总表”的统计,我校辅导员主要参加了全国及北京市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北京市新上岗辅导员培训,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等,其中专业培训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技能与理论培训。除了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交流外,我校也组织了各类培训,如新进辅导员培训、新老辅导员交流会等。特别是2010年,我校辅导员培训数量与参加人次都有大幅度提升,除参加上述例行的培训外,我校还通过校际交流、出国出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拓展辅导员视野,增强交流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但是,就现有的培训来看,仍不能满足要求,辅导员培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培训缺乏规划,针对性不够

高校都已经意识到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性,也加大了辅导员培训的力度。但对辅导员培训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安排,对经费支持、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渠道等缺乏设计与思考,也很少调查了解辅导员的个体需求,没有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设计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基本上是有什么培训项目就让辅导员自行报名申请参加,甚至由有关部门直接指定人员参加,这种培训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培训方式,培训机会少,且不均等,难以实现既满足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又符合辅导员个人的实际需求的统一。

(二)培训方式单一,创新性、有特色的培训较少

现有的培训中,许多高校及培训机构仍采用传统的模式,往往外请培训讲师采取“老师讲、学员听”的方式,即便是有关教育部门组织统一的培训,打破校际障碍,增强校际交流,其培训形式也偏于单一与固化,一般都采用专家授课、分组讨论,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辅导员的兴趣,而受培训资金缺乏、时间与空间限制,案例分析、团队训练、模拟练习等更具实效性和应用性的方法,在各类辅导员培训中均较少使用。

(三)培训缺乏考核,有效性不强

从目前培训的状况来看,执行辅导员培训的要求不够严格,缺乏评估和监督,辅导员参加培训后基本很少反馈培训效果、培训收获,这使得领导干部对此类培训知之甚少,不能全面了解培训后员工的工作行为与态度、绩效与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改善与提高,又存在辅导员认为培训仅仅是走形式、摆样子,缺乏实际内容的现象,使得培训趋于随意性。

(四)培训时间不充足,缺少长期保障

目前辅导员培训主要为工作训练,帮助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一般岗位职责、常规的工作方法以及政策和规定等,培训时间基本都在5个工作日(40个小时)以内(4),培训较为零星。但辅导员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职业道德的形成、知识的更新与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与能力的提升等,都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需要通过有规划的、持续不间断的培训,保证培训时间的充足,为推动辅导员专业化构建长期的培训制度保障。特别是对新辅导员而言,培训至关重要,为他们培养工作热情、提升职业认同度、提高职业信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仅目前的培训来看,新辅导员培训较为薄弱,无法完全满足新辅导员的工作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现有的分散的、缺乏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辅导员培训已无法满足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制度完备、管理科学、操作规范的专业化培训模式才是突破制约高校辅导员培训发展瓶颈的有效办法(5)

三、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各异,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化教育和系统培训。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岗位培训制度,是弥补当今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的最现实途径(6)。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是提高工作绩效、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将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短期培训与学习进修、定期培训与适时培训、集体培训与个体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7),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

就我校的情况而言,需立足于本校可利用的资源,结合教育部颁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从自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我校自身的传统特点与特色优势,制定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符合本校特色与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将辅导员培训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将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为学习型、发展型团队,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创造条件。

(一)依托国家培养体系,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及其他专业培训机构的各类培训

这就需要整理现有的培训机会,包括培训机构、时间、人数、主题内容,根据既有的资源制订培训计划,以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确定培训目标,明确培养途径,通过落实培训经费、整合资源,统筹安排辅导员的培训次数与个体要求,形成辅导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培训进修制度,加强国内外交流

1.完善进修制度

大多数辅导员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全面的培训,没有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工作都停留在依靠经验甚至摸索阶段。这就难以满足国家、高校和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因此,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完善研修制度,设立专项培训进修基金,有计划地选拔推荐优秀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修,引导、鼓励和要求辅导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站在实践的前沿,适应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2.加强国内外交流

辅导员既要适应学校的发展特色与工作特点,又不可坐井观天,导致墨守成规。2010年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与安排辅导员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可进一步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到国内外高校短期交流考察,参加学术组织以及相关的学术会议,走访校友单位,参加社会实践,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各层次的挂职锻炼、高校间辅导员的工作交流,通过与社会及其他高校之间的联动,增加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www.xing528.com)

(三)严格规范培训管理,强化培训效果

辅导员培训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与工作水平,培训效果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关键,否则培训就成为走过场,摆形式,无法取得实效。

1.优化培训内容,合理安排进度

培训内容是增强培训效果的关键,因此要精心安排培训的内容。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有专业能力学习模块,如职业规划、学业指导、突发事件处理等。通过构建合理的、多层次的培训内容,辅导员既能了解辅导员的制度规范与政策法规、辅导员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实务等基本知识,又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就业规划指导、危机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性能力。

2.注重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方法

要增强培训效果,方法与手段是重要保证:从注重知识培训到注重应用培训,特别是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实际操作性;从侧重于“教”到侧重于“学”,提高辅导员在培训中的能动性(8);除常用的专家授课、分组讨论外,可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增加案例分析、模拟场景、团队合作、参观考察等方法,开展网络教育、网上交流平台,提高辅导员的兴趣,推动辅导员积极参加培训。

3.加强评估监督

对于非本校组织的辅导员培训,校领导无法做到全程监督,除了借助于组织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外,要强化辅导员的自我管理。只有辅导员自身清楚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对于这些培训,要坚持培训汇报制度,既促使相关领导及其他同仁了解培训内容,学习相关经验,同时强化辅导员对培训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与熟悉,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对于本校组织的培训,相关领导通过对培训资源的合理调配,规范管理培训日常工作,保证培训内容、培训进度等正常进行,做好参训人员的出勤考核、进度考察、成绩评定等工作,同时及时掌握学员对授课教师、培训内容及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管理工作,保证培训效果。

(四)强化岗前培训,加强对新辅导员的培训培养

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与规章制度的不熟悉、对学生工作的职责要求与工作内容的不了解,使得新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能应付自如,很难适应工作角色。因此,对新辅导员进行培训,从一开始就加强培养,才能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保障。

1.保证所有新辅导员都能参加岗前培训,尽可能减少直至消除未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

坚持校内的新辅导员培训与新老辅导员交流会,使新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及岗位要求,为他们尽快融入工作、适应新角色、做好学生工作奠定基础。

2.为新辅导员配备导师,发扬“传帮带”传统

可聘请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教师与辅导员担任新辅导员的导师,传授学生工作方法与经验,指导新辅导员开展工作。同时,立足学校资源,邀请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指导新辅导员学习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应用。通过导师经常性、务实性的教授与指导,促进新辅导员职业适应,提高工作水平,向专业化道路前进。

在辅导员专业化的背景下,我校与其他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9)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思想理论研究,2008(13).

[2]王民忠等.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调查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7(8).

[3]胡建新.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2).

[4]孟吉勇主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实用手册.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

【注释】

(1)陈玉平,女,助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辅导员。

(2)梁作甲.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法与途径的思考.理论观察,2008(5):109.

(3)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思想教育研究,2007(4):3.

(4)王民忠等.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调查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7(8):42-43.

(5)唐文红.试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07(24):62.

(6)胡建新.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2):5.

(7)刘秀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9.

(8)胡建新.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2):5.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6-2010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教思政厅[2006]2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