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兴趣小组在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中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专业兴趣小组在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中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就该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基本经验、实施成效及对我校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启示进行简要的介绍。实验室鼓励兴趣小组成员参加。通讯不仅是普及科普知识、传递养殖信息、扩大影响力的窗口,而且还是增进小组成员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学院要求各兴趣小组每年出版2~3期通讯。各兴趣小组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组长、分组长及成员组成。因此,专业兴趣小组各项活动的开展有良好的组织保障。

专业兴趣小组在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中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专业兴趣小组在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中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游金明 黄路生 何后军 瞿明仁 曾志将 熊红华 杨秀江

为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拓宽专业视野,激发探索热情,丰富课余生活,并有目的地实行大学生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动物科技学院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于2009年2月始先后成立了养蜂宠物、动物营养、水产养殖、养禽、动物传染病等六个专业兴趣小组。一年多来,在学院领导的组织实施和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各小组依托相应的学科点(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成为我校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亮点。本文就该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基本经验、实施成效及对我校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启示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动科、动医、水产专业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专业,进而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措施与基本经验

1.组织领导

养蜂、宠物、动物营养、水产养殖、养禽、动物传染病等六个专业兴趣小组直接受学院党委领导。在业务上,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领导,具体工作由团委和本科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指导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兴趣小组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组长、分组长及成员组成。

2.成员招收

小组成员面向全院招新。招新工作分为三阶段进行:①发布宣传信息,学生自主报名,填写报名表。②接受面试,录用者成为准成员。③对准成员进行两个月的工作跟踪考察,合格者接收为小组正式成员。目前,养蜂、宠物、动物营养、水产养殖、养禽、动物传染病等六个专业兴趣小组每年纳新15~20人不等。

3.实践活动

(1)专业理论学习。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是各个兴趣小组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各兴趣小组组长在指导老师的推荐下,定期购买、借阅或网上摘录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供小组成员学习,以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进而为开展科研和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参加研究生学术报告。参加研究生学术报告是加强兴趣小组成员理论知识,拓宽小组成员知识面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养蜂研究所和动物营养实验室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心得或学术报告。实验室鼓励兴趣小组成员参加。鉴于多媒体报告厅容纳人数有限,目前主要采取分批参加的方式。

(3)参与科学研究。参与老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是提高兴趣小组成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和研究生根据试验内容、人员需要,结合兴趣小组成员的课余时间,分批分组安排小组成员参加科研活动。

(4)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是兴趣小组成员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小组均会定期安排成员与研究生接触,协助研究生完成一些科研工作,同时到养殖企业现场参观学习。一年来,养蜂兴趣小组在曾志将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江西汪氏蜜蜂园,动物营养兴趣小组在游金明教授带领下到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交流学习,宠物兴趣小组在曹华斌老师带领下先后赴南昌市警犬基地、南昌市动物园等基地实习。

(5)出版宣传通讯。通讯不仅是普及科普知识、传递养殖信息、扩大影响力的窗口,而且还是增进小组成员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学院要求各兴趣小组每年出版2~3期通讯。作为前期尝试,养蜂兴趣小组已制作了三期《蜜蜂通讯》(以下简称《通讯》)。该《通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效果良好,反响热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通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由小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而成有关蜜蜂及蜂产品等一系列的科研进展及成果,包括《蜜蜂的舞蹈》、《蜜蜂的种类和分工》、《天生的授粉者》、《科学养蜂技术要领》、《蜂蜜的药理作用》、《蜜蜂的鳌针》、《蜂蜜的鉴别》等科研文章。让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参考和借鉴。另一部分内容是小组成员在研究所学习和实验生活的介绍,也包括一些成员的心得体会,让大家深入了解蜜蜂科研人员及小组成员的养蜂科研生活,掌握最新的科研方式及科研思维,同时了解蜜蜂带给人类的价值,让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欣赏和品味。

在《通讯》的带动和示范下,《宠物精灵》、《水产科苑》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出版,《动物营养快线》、《动物传染病博览》于2010年10月底出版了首刊。

4.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养蜂、宠物、动物营养、水产养殖、养禽、动物传染病等六个专业兴趣小组直接受学院党委领导。在业务上,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领导,具体工作由团委和本科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兴趣小组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组长、分组长及成员组成。因此,专业兴趣小组各项活动的开展有良好的组织保障。

(2)人员保障。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0人;获得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38人;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0名;国家级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江西省新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岗位科学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另外,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精心的培育,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初步形成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及预防兽医四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团队。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兴趣小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提供了良好的人员保障。

(3)制度保障。兴趣小组在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养蜂兴趣小组规章制度》、《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兴趣小组规章制度》、《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兴趣小组规章制度》及《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养禽兴趣小组管理规范》等。按照制度的要求,兴趣小组组织有序,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场地保障。场地是兴趣小组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平台。学院在组织兴趣小组参加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小组成员提供场地。目前,比较固定的场地包括: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西省动物营养高校重点实验室、蜜蜂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兽医院、种猪场及水产养殖基地。根据科研试验和实践活动需要,各实验室在老师或研究生指导下也向兴趣小组全面开放。

(5)经费保障。近年来,学院科研能力与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6—2010年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转化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200余项,合同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实际到账经费达480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为4500万元。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兴趣小组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学院每年还给予每个兴趣小组4000元的活动经费,其中1000元用于每个小组的通讯制作、印刷及稿费,剩余3000元用于小组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一些小型仪器、药品试剂及饲料等花费。

三、实施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动物科技学院成立兴趣小组的首要任务。兴趣小组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参与学术报告和科学研究,组织实践活动等各项措施增进了学生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进而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素养

兴趣小组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是让本科生从中学到更多、更好及更有益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动科、动医、水产等专业的相关实践技能。兴趣小组采用“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硕士生+本科生”或“教师+本科生”等多种形式,为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良好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素养。根据测算,目前动科、动医、水产专业大约有18%的学生参加了一个及一个以上兴趣小组的活动,有大约15%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生或老师的课题研究。在小组的示范带动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校内教学基地的实习中。

3.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兴趣小组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老师指导,研究生带动,学生参与的三方或两方联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增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4.建立了互动教学实践模式

教师通过担任养蜂、宠物、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养禽以及动物传染病等六大专业兴趣小组的顾问或指导老师,通过招收学生参加教师或研究生项目研究的形式,与学生建立起课余的互动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也为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四、专业兴趣小组的成功实践对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启示

1.培养兴趣是提高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原动力。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在专业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尤为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1]。目前,不少学生缺乏真正的专业兴趣是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2~3]。对于农业院校中的大部分专业,其现象尤其严重[4]。因此,培养专业兴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也是提高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首要任务。

2.强化服务是提高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

从提供教育服务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大学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学生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应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5]。高校要从长远推动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就必须把学生这一“商标”树造好。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各项才能的发挥提供宽广的舞台,从学习环境、实践训练、个性发挥等各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这是提高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

3.立足实践是提高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根本前提

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学习环境任何一点的改善,都可能会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达到牵一而百发的效果[6~7]。对于农学类的专业而言,实践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良好载体,是学生单调枯燥的理论学习的调味剂。然而,当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出现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学校各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工作实际,立足于实践,充分利用实验室、研究所及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4.创新方法是提高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有创新的人才,而创新的人才是由创新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就有很多好的教育方法[8]。然而,要培养新时期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仅仅满足于过去的方法是不够的。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自我指导的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个主要任务。学校老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革新教学教育方法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小组在动科专业本科质量工程中的成功实践表明,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与趣味培养融为一体及“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本科生”的训练模式是值得学校其他专业借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风华.激发兴趣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27-128

[2]石宝明,单安山.培养和激发畜牧专业大学生专业兴趣问题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6,3:212-215

[3]何旭江,曾志将,颜伟玉,吴小波.兴趣化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13

[4]周秋白.浅谈农科专业现状与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9-100

[5]董仁忠,秦志功.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实践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31):66-68

[6]许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开展以科技咨询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J].中国农业教育,2003,(3):46-47

[7]曾志将,黄爱民,曾卫民,何后军.动物科技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增刊):203-206

[8]邓泽功,王乐云.谈教学方法的创新[J].交通职业教育,2003,6:39-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