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哈尔滨理工大学杨忠学教育是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教育事业系于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构筑高素质人才聚集高地,为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面对新挑战 抓住新机遇 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忠学

教育是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教育事业系于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移,如果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我们将很难在今天的竞争中立足。

一、目前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规模已经跨上新台阶,但目前还存在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缺少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1.缺乏学术领军人才,梯队结构不尽合理,科研综合实力不强。我校虽有1名工程院院士,但多数学科缺少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和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形成国内外有影响的、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和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各学科人才队伍发展不均衡,科研实力不强,缺乏学科和学术梯队发展的长远、可行的规划。

2.对教师培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于我校这样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近年来引进的人才多以理工科院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主,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来校后,学校没有给予必要的培训和老带新的过程,加之个人收入与实际工作量挂钩,许多青年教师在经历短暂的培训后就马上进入教学一线。学校的绩效考核办法又裹挟着青年教师进入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洪流,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教师角色。学校也没有时间通过进一步考核来合理配备适应各学科发展需要的人才,完全靠青年教师自己去选择学术研究方向,造成各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在人员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差距。

此外,受经费和观念的制约,老教师近年来走出去学习、再学习的劲头也不够,这与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上欠账太多有直接关系。一线教师及科研人员参与国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少,眼界不够宽广;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有限,高质量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不多,对教学和学科建设的贡献度不大;教师在面对长时间在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时患得患失;等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3.基础管理急需进一步加强,校内分配和奖励机制尚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由于缺乏精细化管理手段、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和科学合理的分配与奖励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部分教师工作量不满、个别教师热衷于到校外上课、搞项目赚钱,可操作的干部和工人绩效考核办法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人才整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面对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科、专业建设和各类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为平台,以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为手段,以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学科(专业)实力和不断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为宗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建设,加大吸引和稳定人才的力度,构筑教师队伍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实力、适应我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我们要按照“稳定用好、培养提高、积极引进”的方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和高层次人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师资队伍质量建设,构筑高素质人才聚集高地,为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力做好现有人才培养工作

针对学校师资队伍规模和结构的现状,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分析师资队伍结构特点,分批次、分类型、分层次、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1.进一步完善并继续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教师队伍核心层。加强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等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培育培养,进一步实施《校级学科(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选拔实施方案》,完善考核办法,切实做好遴选和培养工作;逐步深入实施《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等培养方案;支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出国深造,扩大学术视野,拓宽交流渠道,带动本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2.认真开展“名师工程”,培养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发展实际需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名师工程”,加强对各级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及精品课主要负责人的遴选工作,完善机制,调动骨干教师积极性,使教师队伍中涌现出更多师德高尚、业务突出、素质过硬的教学名师,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3.全方位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打造教师能力提升平台。更新岗位培训观念,创新机制,拓宽形式,做好以国内外进修访问、中短期进修、博士后合作研究等为主要形式的非学历岗位培养培训工作;将培训与教师个人发展、承担教学(含培养研究生)和科研任务、人才选拔、职务晋升、工资奖励等紧密结合,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广大教师积极、认真、自觉地参加培训;开展教师知识更新与拓宽的培训,使教师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全力打造有效提升教师能力的人才培养培训平台。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收到实效。为加速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逐步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保证有关队伍建设的计划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提供充分保障;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有用于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带头人及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专项支出;要有专项经费用于购置与教师培训配套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和反映最新科研及学术成果的图书资料,满足教师知识更新和能力训练的需要。

5.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制”,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全省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确保新教师能更好履行教师岗位职责;通过“导师制”、“助课制”的进一步完善,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支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6.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保证师资队伍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支持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博士、硕士比例。鼓励教师分期分批完成专业进修或课程进修,增强师资队伍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开拓思路、统筹规划,严控规模,稳步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在人才引进方面,统筹制订进人计划,严格控制师资队伍规模,开拓人才引进思路,注重人才引进质量,提高引进人才对学校学术水平提高的贡献度,积极引进高层次、高学历,尤其是学科建设急需的大师级、领军式人物。(www.xing528.com)

1.更新观念,拓宽渠道,全力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及高层次优秀人才。加大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薄弱学科的人才引进力度。制定政策,提供条件,积极引进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富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尤其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对领军人物和重量级学科带头人,采取“锁定目标、主动出击”的方式积极引进,提高引进人才在提升学校学术水平上的贡献度。力争平均每年引进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名,能带领学科赶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或优秀博士10名,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建设和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2.有的放矢,结合实际,稳步扩大教师队伍规模。认真分析学校的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招聘工作,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急需且短期内培养拔尖人才有一定困难的学科、专业,按照“宁缺毋滥”的方针,有计划地引进,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稳步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3.完善机制,共享资源,积极做好人才引智工作。高层次引智人才和一般引智教师是对我校在编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师资力量。学校要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优秀人才共享机制,广开渠道,不断通过校内外专家推荐、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我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利用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资源,不断增强我校师资队伍力量。

(三)依托学科,强化实践,借助团队建设增强队伍实力

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研发中心、创新基地为平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凝聚高端学术人才,形成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团队,达到提升内涵、强化实践、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目的。

1.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学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优秀研究生导师支持计划的实施。积极做好学科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以及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制定保障措施,设立专项资金,依托学科建设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2.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创新能力突出、教学质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深入实施《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的基础上,完善创新团队的组织新模式,对关键人才、特别团队和优秀人才群体,给予重点支持和重点培养。

3.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的基础上,建设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以此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建立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引导广大教师跨学科联合申报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构筑学术创新大平台。突破学院界限,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注重在实战中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5.结合当前形势,紧抓发展机遇,着力打造“四大学科群”的人才队伍优势。结合我省“高教强省”规划的实施,紧紧抓住高水平大学建设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依托学科优势,重点加强电气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测量控制及系统集成技术、管理科学与管理现代化四大学科群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重点团队建设带动我校师资队伍总体发展。

(四)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努力营造人才备受尊重、人才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的良好环境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校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和舆论宣传,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大气候,营造人才备受尊重、人才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的大环境。

1.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和教师业绩的考核,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强化教师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师岗位职责》的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平等竞争、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岗位设置管理,逐步扩大自主聘任范围,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推行聘用(聘任)制度,积极探讨全员聘任机制。

2.调整和进一步完善校内分配制度,保护并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充分考虑教师主体地位、管理人员职业化趋势及科研工作上水平的要求,遵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校内分配制度。要敢于突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全面提高教职工待遇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民主治校进程。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为教师创造展示才华、成就事业、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尊重和保护教师的劳动成果,维护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广泛宣传和表彰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鼓励教师敬业乐教,多出成果;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建立和完善教授会议制度,促进学校学术管理的机制创新和水平的提高;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经过3~5年的时间,我校要打造一支以300名左右高水平教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其中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3~4名,能带领本学科赶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40名左右,在省内外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校级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100名左右,在校内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校级学术骨干200名左右。

同时,在师德方面,我校要使广大教师能够爱岗敬业,献身高等教育事业,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治学严谨,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在知识方面,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在研究方面,具有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认知社会,联系社会,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至少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优良。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更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人才成长环境。面对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深入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要紧紧抓住师资队伍质量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