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推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3月[1]根据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全会上提交的“关于改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修改。

推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推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推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1]

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教育功能和意义十分重要。

这类课程都是由国家政策规定的,都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都使用统编教材,都由专门的教学部门和教师承担教学,在学校课程总量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从目前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这类课程都面临着改善教育效果的问题。这样重要的课程,要确实吸引学生,产生教育作用。不能因其重要,反而使课程设置形式化,教学内容教条化,教育目标空洞化,最终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接受心理。当然,建设高水平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能力、内容与教材、方式与手段全面考虑。这里着重提出两点建议。

1.加快课程建设体制的改革。这部分课程由政府负责制定建设政策与要求,学校负责安排课程,教师负责讲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则由学校与教师直接掌握,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内容等。学校与教师需要将这些信息反映给政府,由政府统一修订与完善。目前看来,这种课程建设体制过于刚性,难以适应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变化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指令,学校很难有实际的作用。而现行的课程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有些政策是几个政府机构联合制定的,修订很不容易。所以,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动性和管理职权,发挥教育规律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教育目标管理,包括教育目标的研究与检测;学校应该承担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应该负责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师资配置;教师应该负责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讲课效果。(www.xing528.com)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要形成良性互动的课程建设机制,使教师能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学校能切实管理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与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育的责任,为教育质量负责。最终以优良的课程质量吸引学生。

2.加快教学内容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不断丰富和充实,它们可与文化素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可以渗透到人文学科艺术、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各方面;它们可与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它们可与各种主题教育相结合,如公民职责、民族统一、行为规范、社会实践等。从而增强教育能力,提高教育效果。

2003年3月

【注释】

[1]根据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全会上提交的“关于改进大学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