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国际化向高校主体资格的转变

教育国际化向高校主体资格的转变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的主体资格实际上是一个权利体系,既包括相对完备的自主权利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对的义务体系。在这种以援助他国教育为手段,以提升自己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为目的的交流中,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高校的地位则相对次之。在这里,学校实际上成为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实施的主体,而政府则在宏观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给予一些指导和监督。

教育国际化向高校主体资格的转变

高校的主体资格实际上是一个权利体系,既包括相对完备的自主权利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对的义务体系。这就要求大学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利益主体负责。同时,“自主”与 “约束”从来都是对立统一的。在国家法律明确大学 “独立法人地位”并赋予它各种办学权利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大学必须自觉接受政府依法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如 《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等。在国外,高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是政府。一些发达国家英国、美国等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教育援助,以此来提高本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受援国的影响。在这种以援助他国教育为手段,以提升自己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为目的的交流中,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高校的地位则相对次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成立以及市场机制的引进,教育国际交流的重点朝着以盈利为目的的贸易化方向发展。各高校开始认识到教育除了可以作为国家间外交政策的第四个层面以外,也可以作为一种产业和商品,进行 “进口”和 “出口”。因此,积极地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千方百计地吸引国外自费留学生成为各高校对外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因为这样不仅能够从外国留学生身上获取丰厚利润,也可以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里,学校实际上成为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实施的主体,而政府则在宏观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给予一些指导和监督。在实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要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也必然进一步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监督转变,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只有这样教育国际化的学校治理结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自主性”,高等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才会进一步加快。(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