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顾炎武的治学实践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顾炎武的治学实践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启超在其著作中称顾炎武为“经世大师之典范”[1]74,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刻而重大的积极影响。在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对明朝“学风”进行深刻反思之后,顾炎武对宋明理学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顾炎武的治学实践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顾炎武的治学实践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董岩

赤峰学院 徐晓明


摘 要:经世致用思想下顾炎武的治学理论与实践,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在承认人具有正当私欲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提出以“修身”之功通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之道理。

关键词:经世致用 顾炎武 治学实践

顾炎武有着清代“开拓儒师”、清学“经学之祖”、“开山始祖”等美称,其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问家和思想家,一生的著作十分丰富,在学术上造诣颇深,经世致用思想对顾炎武的治学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国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十分深远。

一、顾炎武其人与经世致用思想

顾炎武(1613—1682),江苏省昆山人,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学问家和政治家、哲学家。顾炎武身处明代和清代两朝交替的动荡时代,一生不停地辗转于不同的地方。早期,顾炎武曾经参加过抵抗满清的斗争,在抗清军事行动失败之后在全国各地不停游走。顾炎武由于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并且胸怀滔天大志,在其游走大半个中国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贤人志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始终是顾炎武矢志不移坚守的理想状态,其治学和现实实践相结合,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许多卓越建树,著有《亭林文集》、《亭林诗集》、《日知录》等,同时将其学术思想主张和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生动地践行了“经世致用”思想主张。

经世致用思想虽然产生于先秦时期,但是在明末清初才开始以一种时代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明末时期,由于当时的文化人受到了宋朝明朝时期理学的深刻影响,导致许多读书人的学习活动、学术理论、思想主张和社会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对人们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束缚,这促使我国许多仁人志士重新反思当时读书人倡导的所谓“圣学”。人们认为,所谓“圣学”并没有能力保家卫国,并没有能力促使民族强大,“圣学”在家国灭亡面前毫无能力,使人们深切感受到读书人空谈“心性”的巨大危害,由此促使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成为具有主导性的治学思想,强调读书人的学问应该有益于国事。持经世致用思想的顾炎武、颜元、黄宗羲王夫之等进步学者,对家国灭亡的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前朝空谈心性的“圣学”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主张读书人的治学应该和社会现实之间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学和用两者的结合、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心性和实用的结合,力求以“修身”之功通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之道理。梁启超在其著作中称顾炎武为“经世大师之典范”[1]74,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刻而重大的积极影响。

二、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体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感

顾炎武是清朝初期三大学者当中态度最为“坚卓”的一位,其经世致用思想体现出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民族家国倾注了满腔热情。顾炎武出生和成长在地主官僚家庭,自小就接受封建纲常伦理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些封建观念并未禁锢顾炎武的思想。顾炎武身处明末清初时期,面对明朝的灭亡让顾炎武十分痛心,从而使其产生“道否穷仁圣,时危恨股肱,秘谶归新野,群心望有仍”的想法,并且投身到抗清活动中[2]265。痛定思痛之后,顾炎武对于明朝被“外族”的入侵和灭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顾炎武的这种反思体现出本民族意识和情感驱使之下强烈的使命感。顾炎武通过反思之后认为,明朝时期所谓“心性”之学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导致人们沉浸在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圣学”当中。基于此,顾炎武积极地参与到抗清斗争中,同时对封建思想中存在的“顽疾”和“弊政”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并且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经世致用”之对策,期待以此唤醒民族意识,号召人们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在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对明朝“学风”进行深刻反思之后,顾炎武对宋明理学展开了猛烈的抨击。顾炎武认为宋明心性之学为无用之学,其在著作《日知录》中说道:“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遗其粗,未究其本而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证之大典,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堕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3]538对宋明之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宋明之学是国破家亡的“罪魁祸首”,体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感。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让许多士人学问日渐空疏,只知道谈论心性之说,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照。所以,宋明理学只会“祸国殃民”,毫无实际价值,导致“神州荡覆”、大明灭亡。

在猛烈抨击宋明理学之后,顾炎武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顾炎武认为,真正的学问必须是“综当代之务、修己以治人”的经世致用的学说。而且十分难能可贵的是,顾炎武继而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及科举考试制度和明朝吏治的腐败等。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是远远高于同时代其他学者、思想家的,顾炎武不仅反对宋明理学,而且能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这是非同一般的眼界和视野。顾炎武以浓烈的爱国热情为动力,深刻剖析封建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病,主张将“天子独治”改为“天下人众治”,体现出朴素的民主思想。顾炎武还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有着深切的体验,主张废除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和生员制度,要求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以促使科举考试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选拔任用各类人才的需要。顾炎武主张,要切实加大对官员职务犯罪的惩戒力度,同时让法治和“德治”两者结合起来。顾炎武的上述“经世致用”影响下的观点主张,其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是却对当时的人们解放思想观念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顾炎武浓烈的爱国情感。满清政权为了笼络人才,开设了“博学鸿儒科”广招天下贤才。而正是顾炎武有着对明朝的忠诚和爱国情感,在清廷多次邀请顾炎武为官之时,均遭到了顾炎武的断然拒绝,数十年如一日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始终没有效力于满清政府,表现出对明王朝的忠贞和对清廷的不屈,其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顾炎武一生均专注于反清复明,属于一种愚忠,体现出顾炎武的思想未能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顾炎武能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释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如此深明大义的见解主张,表现出强烈的经世致用思想和爱国情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和值得肯定的。

除此之外还值得强调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具有研究上的广博性,其主张治学必须紧扣国家民生相关现实问题进行,以此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www.xing528.com)

三、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在治学理论中的体现和实践

1.顾炎武经学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顾炎武认为,后世的儒家学说实际上是对儒家经典当中“六议”的本意进行了错误的解释,从而导致儒家学说中经世致用思想逐步趋于下士,这是极端错误的,导致做学问的人逐步丧失了安身立命的根本。顾炎武认为,儒家先贤著述经典的目的在于面对现实,解决社会现实当中的问题,这才是儒家学说最为根本的精髓所在。基于此,顾炎武还提出了“理学即是经学”的观点主张,认为理学匡经学之正、纠理学之偏。顾炎武继而论述道,真正的理就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东西,其核心是“达天下国家之用”。顾炎武“理学即是经学”主张的提出,是对宋明理学的彻底颠覆,其在学术界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梁启超对此作出评价,认为顾炎武此项观点主张的提出“实四五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解放也”[1]。

2.顾炎武史学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顾炎武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是非常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在史学思想方面,顾炎武更加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在进行史学研究的过程中和经世致用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顾炎武对王阳明等人提出的“六经皆史”的观点主张予以继承发扬,从而构建了一个经史结合的新体系,这无疑是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没有人敢于对经史典籍进行点评,而顾炎武却说六经都是圣人们所撰写的一般性的著作而已,由此继而主张“六经皆史”,这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警醒作用。顾炎武将史学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的另外一个经世致用特点在于,其主张以史资治、以史为鉴,总结历史上的兴衰成败经验为治理现实社会服务,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2]144,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这就促使顾炎武在对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考证,强调史料的真实性。

3.顾炎武伦理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传统伦理思想强调“至善”,这实际上不过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顾炎武改变了传统伦理思想中“至善”的主张,从尊重人性、符合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思考体悟道德伦理问题,从而期待以此构建符合现实生活和人性特点的伦理规范体系。顾炎武认为人们是难以做到“至善”要求的,人存在私欲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才符合人性的特点、客观的实际。顾炎武据此还认为只有天子承认人存在私欲的合理性,以此因势利导、顺应民意,满足百姓的需求,才能实现国家的大治。顾炎武力图将其道德伦理思想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具体应用到国家改革措施当中,提出要增加民田、缩减官田的主张,因为只有民田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满足农民增加粮食、解决温饱的“私欲”。顾炎武反对食盐专卖,主张打破朝廷对食盐的垄断经营,让百姓参与经营生产活动,朝廷只从宏观方面、税收方面进行调节,具有极大的经济启蒙价值。

4.顾炎武政治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刻体现了顾炎武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认为国家政权的更替不仅是统治阶级考虑的事情,“匹夫”对此也有责任。这就表明,顾炎武在倡导尊重人性、承认人存在私欲的同时,并没有将人的一己之私作无限的放大,在承认人性自私之处的同时,也强调人对于“天下兴亡”的责任。顾炎武政治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集中体现在其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政治改革的方案进行了设计论证,建议吸纳两种制度的优势,实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融合,即“寓分封于郡县之中”。针对科举考试中八股文考试存在巨大弊病的现实,顾炎武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实行科举考试和征召辟举并行的方式广泛吸纳人才为国家所用。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2]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中华书局,1959.

[3]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作者董岩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晓明为赤峰学院党委组织统战部部长,教授。

中图分类号:G275.1

文献标识码: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