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尼尔森:Web易用性大师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尼尔森:Web易用性大师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雅各布·尼尔森雅各布·尼尔森是一位人机交互学博士,毕业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他曾经在贝尔通信研究所和IBM的用户界面研究所工作。尼尔森十年的技术生涯让他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让那些易用性方法更广泛地应用;二是如何改善在线信息的易用性。2010年《商业周刊》将尼尔森列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而且鉴于尼尔森的“可用性研究”贡献,2013年SIGCHI授予他终身实践奖。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尼尔森:Web易用性大师

进入信息时代,设计行业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发展,设计融合、学科融合、文化融合也成为设计的必然趋势。不少设计师、艺术孜孜不倦地在互联网领域里探索,比如查尔斯·苏里(Charles Csuri)探索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被称为数码艺术之父;岩井俊雄(Toshi Iwai)探索声音和影像的结合,并进行互动体验;还有计算机图像学的两个先锋人物,伊凡·萨瑟兰(Ivan Sutherland)和大卫·埃文斯(David Evans)在犹他州大学创立计算机可视化创新中心,探索视觉模拟仿真。如果说前面几位大师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仍然可以在设计的领域里寻求拓展延伸,那么,这位即将要介绍的大师,按照我们传统的学科认知,他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师,但是他却在设计领域里指导了设计师们的工作。他就是网页设计理念专家雅各布·尼尔森

 

雅各布·尼尔森

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是一位人机交互博士,毕业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他曾经在贝尔通信研究所和IBM的用户界面研究所工作。1994~1998年,他为太阳系统(Sun Microsystems)工作,并且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他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大型企业提供更加容易使用软件或系统的方案,尽管大部分都应用在手机通讯公司和IBM公司上,然而当他意识到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应该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成为世界顶级的专家,并且要弄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所在,于是尼尔森博士就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如何定义或者说探索软件可用性的新兴领域上,并且提出了很多有指导意义的网站设计原则。他是尼尔森—诺曼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发起了“简化可用性工程(Discount usability engineering)”运动,强调用一些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提升用户界面的质量。据他说他在1983年就开始进入易用性这个领域,第一个项目是大型机上的基于字符的界面,后来则主要研究用户的图形界面。因为他的计算机背景,所以他经历到了各个时代的计算机系统,做过Mac软件的研究,体会到早期的Web界面和IBM3270大型机程序差不多,他说对各个时代的系统的经历有利于在宏观人类行为的发展趋势中看问题。

1995年以来,他通过自己的Alertbox邮件列表以及useit.com网站,向成千上万的Web设计师传授Web易用性方面的知识,在Web易用性研究方面他拥有79项美国专利,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来争议,至少在Web设计师眼中,他是Web易用性领域的顶尖领袖,比如他指出了很多网站中的设计错误,下面是尼尔森在2007年归纳的十个最为严重的网站设计错误。

(1)搜索引擎不友好。

(2)使用PDF文件作为在线阅读。

(3)未改变已访问链接的颜色。

(4)文字未排版。

(5)固定字体大小。

(6)网页标题搜索引擎不友好。

(7)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广告

(8)违反设计惯例。

(9)打开新的浏览器窗口。

(10)不回答用户的提问。

纽约时报》称他为“Web易用性大师”,被Internet Magazine称为“易用之王”,也有人称他为可用性测试鼻祖。他提出了可用性测试分为进展式评估和总结式评估两种。进展式评估指对在设计中的产品进行测试,并且该测试作为反复过程的一部分;总结式评估指对已经设计完成的产品进行测试。尼尔森十年的技术生涯让他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让那些易用性方法更广泛地应用;二是如何改善在线信息的易用性。尽管早期的Web易用性仍有很多人在批评,认为这只是适用于软件程序,但是尼尔森博士反驳说:“易用性对任何拥有用户界面的东西都适用,不管是网站、程序、手机、DV还是其他什么。具体的规则可能不同,但总的原则都源自人类1万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2010年《商业周刊》将尼尔森列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而且鉴于尼尔森的“可用性研究”贡献,2013年SIGCHI授予他终身实践奖。

捷克伯·尼尔森定义了可用性界面的五个要素,它们分别是:

(1)可学习性(Learnability)

(2)效率(Efficiency)

(3)可记忆性(Memorability)

(4)出错(Errors)

(5)满意度(Satisfaction)

然而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总结的web十大可用性原则:(www.xing528.com)

原则一:状态可见原则。用户在网页上的任何操作,不论是单击、滚动还是按下键盘,页面应即时给出反馈。这里的即时是指页面响应时间小于用户能忍受的等待时间,按照实践经验来说,尼尔森认为要遵守反应时延不超过1秒钟原则,否则用户就会觉得卡。这仅仅是对整个页面而言,对于页面内部嵌套的AJAX控件要求更高,是0.1秒。

原则二:现实匹配原则。网页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必须使用用户的语言,用户熟悉的单词、词组和概念,而不是面向系统的术语。遵循现实世界的规范,使得信息以自然和有逻辑的方式呈现。应该尽可能贴近用户情境,包括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

原则三:撤销重做原则。用户经常会错误选择系统功能并需要一个明确标识的“紧急出口”来离开非预期的状态,而不必面对冗长的对话框提示。为了避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网页应提供撤销和重做的功能。

原则四:一致性原则。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情景,操作应该出现同样的结果。要符合用户的大众认知,不需要让用户再思索不同的含义。在遵循平台规范的前提下,让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原则五:防错原则。通过页面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要么避免容易发生的错误,要么通过细致的设计提示用户,防止这类问题发生。

原则六:易取原则。将对象、动作和选项可视化以减少用户的记忆压力。用户不必在记住一个对话框到另一个对话框之间的信息。系统的使用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必须可见或可轻易获取。

原则七:灵活高效原则。指使用上的灵活性和效率,系统可以做到让用户自己定制经常使用的动作,也就是说初级用户不用的快捷键,会让中级用户更加方便。这样系统就可以同时满足没有经验和有经验的用户。

原则八:简洁原则。每一个附加信息都会和相关信息竞争并减少它们的相对可视性。所以不能包含无关或者几乎不需要的信息。遵守简洁原则,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

原则九:容错原则。是指帮助用户认识、诊断错误并恢复,而且错误信息应该用语言表达,不要用代码,较准确地反映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原则十:人性化帮助原则。任何信息应容易去搜索,专注于用户的任务,列出具体的步骤来进行。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①无需提示;②一次性提示;③常驻提示;④帮助文档。当然如果系统不使用文档是最好的,但是还是有必要提供,而且这些信息必须容易搜索,并列出需要执行的具体步骤,而不是大而全。

作为学者的尼尔森也出版了很多著作,如《超文本超媒体(Hypertext and Hypermedia)》(1990)、《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1993)、《Web可用性设计:简单的实践(Designing Web Usability:The Practice of Simplicity)》(1999)、《电子商务的用户体验(E-Commerce User Experience)》(2001)、《网页的可用性:50网站的解构(Homepage Usability:50 Websites Deconstructed)》(2001)、《网页可用性的优先级(Prioritizing Web Usability)》(2006)、《眼动跟踪网站的可用性(Eye tracking Web Usability)》(2008)、《手机可用性(Mobile Usability)》(2012)(该书2013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文版书名为《贴心设计》)。

作为一名可用性专家,捷克伯·尼尔森为Windows 8全新系统作出了点评。他邀请了12位资深的PC用户,让他们在普通PC以及Surface平板上体验Win8系统,而调查研究却令人失望。尼尔森指出其中让人最失望的是因为两种界面的切换所造成的困惑。在他所做的测试中,发现微软所说的双个界面同步运行的功能似乎没有那么灵光。另外,他表示Modern界面减少了大量本应该呈现给用户的Win8系统信息,而触屏手势常常会引起大量的错误,Charms功能运行得也不尽理想。尼尔森总结说:“我并非有意针对微软。只是,我认为,Win7系统的确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Win8,它只能算是一款会给用户带来误导的产品。而我的结论则都是建立在电脑界面人性化的基础得出来的。我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我还是会继续使用Win7系统,并且希望能在将来看到优秀的Windows9系统。”

伴随着对网站用户体验的关注度普遍上升,网站易用性建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欧美的很多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重视网站易用性建设,现今已开始系统地研究易用性理论。国内的电子商务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大,像腾讯淘宝百度阿里巴巴……这些领先、成功的网站也都非常重视网站的用户体验研究。

信息时代的基础是网络,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和享受信息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特征。网络媒体是随着数字时代或者说信息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新的媒体形式。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传播、存储、利用信息的方式,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也就是说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其中最明显的生活转变,是从我们每日接触的大众传播开始的。信息时代是一种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电信、运输和计算机的不断进步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通信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社区,信息的迁移取代了人的迁移。事实上网络就是媒体,它被称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导致了计算机和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产生。数字设计(digital design)包含数字化的辅助设计与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两方面的含义。网络媒体传达综合了平面设计影视、计算机互动等多种优势,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传播媒体,显然其定界和术语都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计算机图像(computer graphics)是通过计算机来创造和处理图像,是人机交互HCI和现代视觉文化的领域,其应用包括图像合成、图像处理和图像模式识别,属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的领域。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新领域。

网站设计是基于万维网的信息传达设计,万维网可同时具有软件的互动性和非线性、多种媒体组合以及受众多人协同参与的特征。因此,网站设计是一个系统软件工程,它包括选题策划、市场定位、开发组织、信息设计、网站结构设计、互动设计、界面设计、开发管理等全过程。网站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通过美学上的愉悦和浏览导航的便捷,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标。

网站的内容存储在网络上某一台万维网服务器中。服务器是针对某些特殊应用加以优化了的计算机,其宗旨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服务,它由服务器硬件系统、系统软件、web服务器软件以及网站信息构成。网络服务器由硬件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器软件(Apache、IIS)三部分构成。网络接入带宽和客户机类型对网站信息的访问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

造成上网速度慢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接入速度、网络当时的交通量、当前访问的站点的交通量,以及网站自身设计的不合理,网站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不够,甚至服务器的地理距离都会影响用户的速度。然而,最重要的瓶颈制约是用户接入网络的带宽过窄。

可用性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产品使用者在了解产品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操作之后的心理感受。关于这个课题,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当然,这一术语同样也适用于描述网站、搜索引擎、游戏、博物馆互动系统、取款机或售货机等任何可以互动的产品。例如,网页设计中过度拥挤的页面无法让人轻松阅读,很长的菜单列表也会妨碍用户获取信息,设计者需要运用色彩原理、字体元素来协调页面的信息布局,给人舒适易用的心理感觉,这就是网页设计的可用性。人机界面HCI设计是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以检查和发现更好的互动设计方式。设计标准也已经被建立起来,许多商业网站在推出之前都要对网站的可用性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经测试可用性专家们一致认为,保持页面和语言的简洁,能让信息显而易见,从而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