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动画艺术的文化定位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动画艺术的文化定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动画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异常迅猛,美国、日本的动画大片已轰动全球,中国和韩国的动画文化产业正方兴为艾,动画艺术的世界性影响正日益扩大和强化,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动画片的文化价值,应该体现在对人的认识、道德和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动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动画艺术的文化定位

第三节 动画艺术文化价值

一、动画艺术的文化定位

社会文化形态按文化主体可划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按品位高低可划分为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一般认为,精英文化即高雅文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探讨和揭示,追求历史的厚重感,现实的深刻性,对人的终极关怀等人文价值,在形式上要有独创性、新鲜感和个性化。大众文化即通俗文化,只是一种文化商品,以满足娱乐为第一原则,似乎并不关心思想性、历史感、人文精神之类。在形式上,也只要求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而非个性化的创造

其实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不是分隔对立的,不要以为只有精英的东西才高雅,大众的东西就一定低俗、简单。其实未必。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双方是可以相互引导、相互转化的。应该看到大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要,是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动力。同时,大众文化在高雅文化的引导下,也不断提升品位并且孕育着、催生着真正的高雅文化。实际上,现在高雅文化正在积极扩大自己的欣赏群体,寻觅更多的知音;通俗文化也在努力追求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的创新。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和价值观念。一切文化产品都必须通过它的思想内容、科技含量、审美情趣、风格样式等来负载一定的价值取向,传输一定的价值观念。

动画片虽然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是文化生产工业化和商业化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消费性的特点。但是,它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广大青少年,也就是说,它肩负着教育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动画片的思想深度、知识广度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鉴于上述,笔者认为,动画片的文化定位,应该是以传输国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兼顾先进的、科学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价值观念,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审美需要,达到雅俗共赏的文化品位。

自从动画片诞生100余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它只不过是一种游艺、一种娱乐、一种逗孩子的玩意儿,登不上大雅之堂。文化学家不屑一顾,文艺殿堂没有席位,理论界很少研究,更没有人从文化学的高度审视它、考察它,甚至有些国家、有许多人直到现在仍然拒斥它。然而,动画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异常迅猛,美国、日本的动画大片已轰动全球,中国和韩国的动画文化产业正方兴为艾,动画艺术的世界性影响正日益扩大和强化,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为此,对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进行文化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实践的指导性意义。雅俗共赏,就是精英与大众互动,高雅与通俗交融,使动画艺术成为社会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

二、动画片的文化价值

1.动画片传播文化信息

动画片的文化价值是通过传播信息实现的。动画片作为文化载体,负载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容,传播给广大观众,特别是通过电影电视媒介,使接受者感到亲切而生动,并将其内化,从而使文化信息得以增值和扩展。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应该努力克服内容模式化、标准化的负面影响,努力提高文化品位,赋予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动画片的文化选择、文化价值体系及其对观众的行为、思想、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影响,都要通过对原生素材的选择和加工体现出来,它决定着动画作品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信息学者把信息分为三个层面:宇宙间信息、人类社会能够接受和使用的信息和大众传播的信息。又将大众传播的信息分为功能信息(逻辑信息)和非功能信息(形象、情感)。一般纪实性新闻报道、访谈、理论、学术、教育等称为讯息性文本,又称说明性文本,即功能信息;非功能信息即文艺性本文,从本质上说,动画片属非功能信息。功能信息与非功能信息不同,有如下特点:第一,功能信息的参照系是具体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也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而非功能信息的参照系则是虚构的情境;第二、功能信息给予受众的信息是确定的,即是可信、可靠、不容怀疑的,而非功能信息则是通过适当不确定性;留给受众联想、想像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第三,功能信息的内容追求连贯性和逻辑性,而非功能信息主要是创造艺术形象。(7)基于上述特点,虚构、联想、想像、创造艺术形象就是对动画片的质量的要求。威尔伯·施拉姆说:“大量的实验证明,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可能导致态度的改变,然而,在实际上是很少把两者分开的。亚里士多德是主张把感情的呼吁和逻辑的论据两者兼用的。”(8)动画片的构思恰恰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互动交融的产物,本应达到改变和提升观众认知、意志、道德、情感的文化心理结构,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动画片的知识含量不多,思想价值肤浅、感情表达淡薄甚至虚假,因而造成传播的文化信息质量低下。

关于信息的量,符号学家达比舍尔指出:“意义就是关于接受者相应给定的信息量的经验总和。”(9)意思是说,接受者根据得到的信息量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理解,从而认识其中的意义。如果给定的信息量不足就会影响接受的认识和理解。有些动画片耗费的时间很多,但传播的信息量却很少,甚至还有的作品不知所云,令孩子们困惑不解。这恐怕是对现代儿童心理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所致。

动画片传播文化信息的质与量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质可使信息增值,蕴藏着潜在的量;有效的数量大,也可以在接受者的体验中提高质。动画片传播的信息对人的认识、道德和情感即真、善、美的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

2.动画片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

考察一种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应着重分析、研究它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三个要素,即知、情、意。知,即认知,就是认识,指主体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知识;情,即情感,是主体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主体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意,即意志,是主体独有的心理现象。人的知和情始终与意志联系在一起,它以知、情为前提、动力,又促进认识的不断深化,并控制情感向健康方向发展。情是心理结构的中心,知是由客体到主体的输入口,意则是主体到客体的输出口。知情意外化为真善美,也就是认识、道德和情感。动画片的文化价值,应该体现在对人的认识、道德和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1)动画片的认识价值

认识是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部分,对人的主体性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认识既是一个过程,又包括结果,即知识。

动画片分两类体现其认识价值:一类是直接传播知识信息,通过认识过程的展现,启发未成年人的智力,如各类科学普及教育动画片。

另一类,即动画艺术片传播非功能信息,即塑造动画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从中体现某种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引导并启示观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领悟,获得理性的认知,提高智力。

(2)动画片的道德价值

动画片歌颂善良、友爱、宽容,培养青少年对人、对社会、对事物的伦理道德观;培养青少年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培养环境道德观;展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弘扬人的伟大和崇高,培养人生道德观等等。动画片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丰富而宽广的,展现善与恶的斗争是爱憎分明的,其结局总是善良战胜邪恶,因而,对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3)动画片的情感价值

动画片的情感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释放,人的情感总是按其本性要求释放和渲泄的,但由于人的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的干预和控制,人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自然的释放,而是被压抑到无意识的心理层次,这样长期积累便使人的情感和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动画片以奇绝多姿的造型,瑰丽多变的色彩创造出一个完全陌生化的梦幻世界,让人的心灵在其中自由地漫游,让人的情感在其中充分地渲泄和释放,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和满足。二是情感的提升,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建立的情感三维理论:即愉快——不愉快 ;紧张——松弛;兴奋——抑制的模式,动画片中的情感表达给观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变化形态,使观众把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单一、贫乏和功利的情感提升为丰富、多彩和超脱的境界,从而激发自己对崇高事物的追求。

综上所述,可见认知、道德、情感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和提升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动画片深层的文化价值所在。

3.动画片对构建文化人格的意义(www.xing528.com)

文化人格是指与特定时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形态相适应的,并且具有独特行为方式的整体精神结构形态,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和个性结构三个方面的特定要求。

价值观念是文化人格的核心和灵魂,是其最基本的质的规定性。它要求以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使自己不断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动画片是多元思维、自由创造的产物,它既是动画家创造的精神价值,又对观众具有相应的精神价值,即上述的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

文化素质就现代社会而言,具有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知识和自觉的文化能力等,也可以说,是人的需要、能力、才能、意志和审美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动画片作为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提高人的整体文化素质非常有益。

个性结构是指,人在特定的精神生活氛围、个性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由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动画片正是以奇特的想像力创造出无限自由、无比超越的梦幻世界,它对培养少年儿童,富有个性的视听感知方式极为有利,能促使其个性结构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

动画片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文化人格构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1)动画片对儿童文化人格构建的作用和意义

儿童期的生命形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以己度物”,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的,他们感觉生活中充满了美丽的梦幻,像童话、神话一般。因此,童年时期的文化人格建构,主要是情感上的诱导和协调,顺应其自然发展规律,而不能采取强制手段。

游戏作为儿童的艺术,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命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们充满想像和激情,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和独立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趣味性、探索欲、拟人化和虚幻性等等。在游戏中,儿童们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束缚,使自己的各种聪明才智,都充分发挥出来,并在其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虽然,儿童的文化人格结构充满了想像和智慧的心理特质,而且,是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与幻想中形成的。动画片的特点正与儿童文化人格的特点相应和,因而以他们为主要观众群体。儿童观赏动画片时,仿佛在虚幻的童话世界里游戏,在无比快乐中自由自在、不知不觉地形成价值观念的雏形,并逐渐提高文化素质,显现独特的个性轮廓。动画片对儿童文化人格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是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应引起足够重视。

(2)动画片对青少年文化人格构建的作用和意义

如果说,每个人儿童期接受文化艺术还是不自觉的、被动的,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心理动荡不安的青春期却是渴求知识,渴求认识世界,渴求情感体验,渴求对自身人格肯定的主动学习的时期。他们崇拜英雄、追求新奇,向往未来,他们开始产生了探索人生的内在要求,有较明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性反思能力。青少年正处于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开始有了现实感,又充满着超越现实的想像和幻想。

动画片所呈现的虽是幻想的、超现实的虚幻世界,但其中的人和事却是现实社会现象的折射,动画片以陌生化的形式表现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种种状态有利于青少年,在理性思考中进行价值判断。动画片中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生命价值的诠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等等,非常有利于青少年对知识、对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有裨益。青少年在充满神奇、瑰丽而又寓意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文化人格。

(3)动画片对成年人文化人格构建的作用和意义

成年人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趋于定型,清醒的理性思考成为他们文化人格的主导。同时,成年人寻求创造、寻求成功,寻求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应有的位置,因而功利性较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比较繁重,内心的压力较大,往往出现人格的两重分裂状态。动画片以神奇的幻想暂时割断了成年人与现实生活状况的联系,唤醒了成年人沉睡已久的童心,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得到化解,从而恢复心理平衡和精神和谐,使成年人的文化人格,在观赏动画片的审美愉悦中,得到调节和均衡,进而达到升华和完善。

本章结语

动画文化与动画文化产业,是联系紧密而又各有不同内容的两个概念。就动画文化而言,它已经插上了现代电子技术的翅膀,翱翔于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宽广、越巨大、越深远的影响。而动画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强,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

动画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它既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又要不断净化和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更要引导和培养广大青少年崇尚真、善、美的智慧、心灵和情操,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需要文化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动画艺术创作者和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通力合作,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国的动画文化事业不久将会与美、日动画大国比肩齐进。

【注释】

(1)张岱年、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2)《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 03年版,第14页。

(3)W·T布莱克斯顿 《生态学伦理学》载《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0年第一期。

(4)阿正 《世纪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

(5)四个示意图引自王川、武寒青 《动画前期创意》,高教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8、26、31页。

(6)以上材料转引自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辉煌动画公司公开散发的宣传资料《哪吒传奇·公共关系手册》。

(7)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8)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学绪论》,新华出版社,第228~229页。

(9)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