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艺术的喜剧形态分析

动画艺术的喜剧形态分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画艺术中的喜剧形态是由喜剧性笑果所造成的审美效果及欣赏者的审美评价决定的,其表现形态有滑稽、讽刺、荒诞、幽默等。动画艺术的漫画化图画以任意夸张、变形的优势为创造滑稽性的笑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它以无生命的漫画模拟真实生命的动作。动画艺术却与柏格森的这一观点相反,是让本来无生命之物作有生命的机械动作,因而产生了滑稽性的喜剧效果。这种滑稽称之为较强层次的喜剧形态。

动画艺术的喜剧形态分析

动画艺术中的喜剧形态是由喜剧性笑果所造成的审美效果及欣赏者的审美评价决定的,其表现形态有滑稽、讽刺、荒诞、幽默等。

(一)滑稽—模拟真实生命的动作

滑稽主要体现着客体对象的某些外在的不协调而造成的荒诞状态,如相貌、动作、表情、姿态、言语、习惯、衣着等外在的喜剧因素。动画艺术的漫画化图画以任意夸张、变形的优势为创造滑稽性的笑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它以无生命的漫画模拟真实生命的动作。米老鼠圆圆的大耳朵,俏皮的神态,令人忍俊不禁;唐老鸭扁平的大嘴巴,昂首蹒跚的步伐以及怪声怪气的话语更是滑稽可笑。德国动画短片《破坏》讲述一个古怪的男人在路边等着搭车的事件,那男人身体又短又粗像一座木桩,头很小,鼻子又长又大,脖子挺直细长,仿佛一只拐杖插在木桩上,这外形已经非常滑稽,待他叫到一辆车子,却将手中的绳子拴在汽车上,自己跳入井中,汽车开动后从井中拉出大大小小许多车辆,简直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这情景与空旷的荒野极不协调,与一口干涸的井也不协调,与这个古怪的等车人更不协调,这一切都是无生命的机械动作,滑稽荒谬令人捧腹。

柏格森在他的《笑》一书中提出了“生命机械化”之说,他说:“因为现在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自动运行的机械装置,这不再是生命,而是装在生命之中,模仿生命的机械动作。这就是滑稽。”并认为这类滑稽形态是一种“有生命之物呈现出无生气的机械动作”。动画艺术却与柏格森的这一观点相反,是让本来无生命之物作有生命的机械动作,因而产生了滑稽性的喜剧效果。滑稽是表现外在的不协调,很少有深刻内容,因而是喜剧的低层次形态。优秀的滑稽具有社会人生的深刻意义。《破坏》中的等车人本来是搭个便车,求人帮助,但他却无尽无休地从井里拉出一个车队,并且理直气壮、趾高气扬、毫无感谢之心,这就破坏了和谐的社会秩序。这种滑稽称之为较强层次的喜剧形态。

(二)讽刺—夸张变形手法加大“反差”

讽刺是创作主体以饱含激情的忧患意识达观蔑视的心态将客体对象中丑恶的、否定性的、无价值的、不协调的因素揭露出来加以嘲笑和鞭笞。苏联美学家A.齐斯指出:讽刺的“喜剧性的核心不是一般的平庸,而是自称有高度重要性的平庸;不是一般的衰老,而是化装成年轻的衰老;不是一般的陈旧,而是夸耀自己时髦的陈旧;不是一般的无足轻重,而是狂妄自大并且企图蒙蔽我们的无足轻重”。这种讽刺的喜剧性就在于客体对象对自身存在的无价值因素不但不以为是,反而自以为是并且大肆炫耀,从而造成了客观丑恶与主观赞赏的极大反差,“他愈想得高尚有力,就愈变得可笑”。要想使这种“反差”充分表现出来,必须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而这正是动画之所长,漫画运动通过蒙太奇组接,可以将“反差”发展到极致,可达到强烈的讽刺性喜剧效果。俄罗斯动画片《生活在框里》通过画框中一个普通男人形象的变化揭露讽刺了官僚制度的丑恶与荒谬。那个男人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对母亲和情侣的亲情,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但当他走上仕途之后,时时刻刻谨小慎微,要在画框里摆好架势不断逢迎,事事献媚,最后终于当上了“官”时,他已经被一层一层的画框包围得严严实实,完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思想和亲情,他愈是往上爬就愈失掉人性,最终异化为物质的奴隶、权势的附庸。如果说滑稽是由外在形体,动作的夸张和变形而引发出的轻松的笑,那么讽刺如同利剑直指灵魂中的丑恶,将无价值的、否定性的东西彻底戳穿,从而迸发出一种冷峻的嘲笑。动画艺术对表现讽刺性的题材可以超越时空,无限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段达到淋漓尽致的讽刺性喜剧效果。

(三)荒诞—非现实的悖谬运动

荒诞的喜剧形态是创作主体以特殊反常的意念和情感,用非现实的、极度不和谐的形式来揭露和嘲弄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荒谬性,以使被扭曲了的人性得到些许抚慰,从而重新树立追求生命意义的勇气。动画艺术对创造“非现实的极度不和谐的形式”大有用武之地。动画片《冰河世纪》中人类抛弃了自己的后代,却被一群野兽保护起来,送还给人类,岂不荒唐?《人猿泰山》中,被人类遗弃的孩子(泰山)被猩猩抚养长大,结果人类说他是野兽,把他当作玩物,供人观赏;猩猩看他是人,视为异类,要将他驱逐出森林。泰山,一个被人类丢弃的同胞,生命处于尴尬的困境。何等荒诞不经!更为荒诞的是日本动画片《大炮之街》,整部影片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生活过程。从早晨到夜晚一切围绕着大炮来展开:父亲、母亲、儿子……人人为了大炮,大炮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日复一日讨论大炮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家家户户如此,世世代代如此。《大炮之街》是备战之街,是军国主义战争的炮灰之街。人性的扭曲、生存环境的恶化、生命价值的失落唤起了人们复杂的难以言表的感受……痛感、爱感、恨感、喜剧感、悲剧感,五味俱全,尽在心中。(www.xing528.com)

喜剧之所以引人发笑,是因为在可笑的行为中一定包含着荒谬悖理的东西。在笑声中消除这些荒谬悖理的东西,正是要征服荒诞,呼唤人性的回归,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使生命应有的意义重新显现。

(四)幽默—漫画运动的智慧

幽默是充满人类智慧、轻松而含蓄的笑,是喜剧的最高审美形态。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一种解放,崇高的、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力量。

幽默的特点是:天真的形式,理性的内容。天真的形式使幽默富有儿童般的情趣,可亲可爱;理性的内容使幽默深刻,富有哲理。两者结合,幽默就放射特别地光辉:风趣隽永,高雅脱俗。从本质上说,幽默是“一种愉快的哲理,或者说是哲理性的微笑”。动画艺术中漫画化的影像运动更容易从理性角度对那些琐碎的、丑陋的、卑微的事物和现象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进行展示和揭露,在笑声中给人以审美教益。

《三个和尚》中小和尚天真灵巧,长和尚刻板冷淡,胖和尚矜持怡然,他们之间为了挑水、抬水,相互推诿,斤斤计较,各自的动作夸张,神态微妙,充满诙谐幽默,在对那些卑微、狭隘行为的嘲笑中揭示了他们患得患失的自私心理。然而,作品并未止于此,编导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起火的突发事件来表现三个和尚在大难降临时摒弃前嫌,不顾个人恩怨,团结一心,三个和尚各自极富个性化的走路姿态和舞蹈式的担水动作相互配合,紧张中不失幽默,急切中伴随着诙谐,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扑灭了大火,表现出共同战胜灾难的民族精神,从中体现了“小我”服从“大我”的民族智慧。朗格说:“正如思想迸发出语言,波浪升华为形式一样,生命力达到一定高度,就会产生幽默的光辉,是生命节奏的突然加强。”这种幽默的表现是以主体能够把握现实矛盾为前提的,其本质是发达的智慧和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声大师候宝林说:“机智与幽默是不可分割的……志趣中含有幽默,幽默中含有机智。”国产动画短片《过猴山》内容极简单:一个老人要到集市去卖草帽,路过猴山休息时,一群调皮的猴子抢走草帽围着老人戏耍。老人用各种办法想夺回草帽都失败了。最后,老人心生一计,用酒灌醉了众猴,急忙收回草帽逃之夭夭。这里利用猴子模仿人的动作,老人戴草帽猴子也戴,老人摘草帽猴子也摘,老人喝酒猴子也喝,于是,猴子们被灌醉,这部短片机智充满幽默和乐趣,给人一种幽默的审美愉悦。动画艺术的漫画本身就富有喜剧因素,其神话潜质和童话情趣也蕴含着喜剧因素,再加上电影本体的声画结合以及变化多端的蒙太奇组接方式更为创造喜剧情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因此,可以说,喜剧形态是动画艺术最具魅力的审美形态。朗格认为:人类具有维持生命平衡的禀赋,这种生命感觉就是喜剧的本质。喜剧以幸运的手段创造生命节奏,产生各种形式的笑,而笑是情感活动的顶点,也是感觉到生命力浪潮的顶点。动画艺术用无生命的媒介抒发生命的激情,表现生命的活力,感受生命的欢乐,这种喜剧美感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