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正如一个婴儿,从最初的对电视剧的一无所知,到目前的吹毛求疵,随时代变化和电视剧发展而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十分明显。

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一、中国电视剧观众接受心理的历时性特征

时代性也就是历时性,从电视剧产生之初的稚嫩到现在的日臻成熟,电视剧在发展,观众的接受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些变化和发展既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也受到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等的影响。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精神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物质生活的一种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和向往。与此相应,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不断涌现的电视剧,成为人们谈论的高频词。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大家日常生活中谈论较多的话题,逐渐由以前的对物质生活关注而转向了对精神层面的探讨,电视剧即是明证。比如,以往我们常听到的是:“你吃了吗?”而现在转为“你昨天看了吗?那个结局是啥?”可见,电视剧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在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就有观众接受心理的转变。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正如一个婴儿,从最初的对电视剧的一无所知,到目前的吹毛求疵,随时代变化和电视剧发展而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十分明显。在某种程度上,观众的接受心理对电视剧的未来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新鲜好奇的初始时代

作为舶来品,电视剧在引进初期必然引起观众的好奇。在电视剧的直播时期,因为电视剧是一个新鲜刺激的新生事物,观众最感兴趣的是看电视这一活动本身,而对于剧情和人物的表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枟一口菜饼子枠,可以说与舞台剧别无二致,观众对此却没有任何抱怨,反而看得津津有味。当然,电视剧直播时期正处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在中国人尚未温饱的情况下,谁家如果有一台电视机的话,那简直就是极大的奢侈品。所以,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电视机是离他们非常遥远的东西,电视剧更是天方夜谭。

(二)停滞不前的消寂时代

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中国的从高雅到通俗的几乎所有艺术,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剧,自然也难以幸免。“文革”十年,全国电视剧创作几乎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我国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员被剥夺了基本的创作权,直播时期积累下的创作经验和技巧被彻底废除,电视剧事业停滞不前。刚刚对电视剧产生了好奇心的观众,很快就被迫把这一新鲜的艺术形式淡忘了。

(三)重新觉醒的关注时代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痛定思痛,以无比激动和愤怒的心情控诉过去的荒谬岁月,揭示极“左”思想的倒行逆施给人的心灵和肉体带来的创伤,以决绝的态度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被禁锢的心灵开始觉醒,被贬弃的道德重新生辉,被压抑的情绪尽情宣泄,声势浩大的伤痕、反思文艺思潮阵阵涌起。人们逐渐从“文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以满腔的热情来面对新生活的开始。正是在这样的激情和热情的涌动下,20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的电视剧创作开始复苏,创作者们创作出了一批与伤痕、反思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题材各异的电视剧作品。随着经济的复苏,电视机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更多的观众开始了对电视剧的关注。

新时期的文艺思潮,表现出明显的转向特征,即“由政治型向社会型的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型向多样的审美型的转化,由基本模式向独立创造型的变化,由艺术方法单一型向艺术方法的多元型的变化”。[9]与此相应,此时的中国电视剧大多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现实生活,充满了浓重的生活气息。所塑造的人物,也逐渐由以往的高大全形象,转变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以往只注重说教、政治意识浓厚的电视剧,被冲破政治上的藩篱、揭示人物心灵的电视剧所取代。“文革”时期由少数人设置的审美模式被颠覆了,观众与荧屏上人物的距离渐渐缩小了,中国电视剧开始真正地成熟了。枟凡人小事枠、枟有一个青年枠、枟新岸枠、枟家风枠等一系列以普通百姓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令观众备感亲切。观众的审美取向也不知不觉转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事,这给后来的中国电视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接受心理基石。对于大多数经历了“文革”浩劫的观众来说,这时的伤痕题材电视剧更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其中的知青题材,受到许多知青观众及其家庭成员的青睐。枟今夜有暴风雨枠、枟蹉跎岁月枠等一时引起很大轰动,有过下乡经历的知青观众看到此剧,往往感同身受,对过去岁月的反思,对逝去青春的追悔,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改革题材电视剧,在此时也初露端倪,改革初期新与旧的主要矛盾,在改革题材电视剧中得到了较好的表现,枟走向远方枠、枟女记者的画外音枠、枟新闻启示录枠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改革之初新与旧的斗争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裂变,给广大的中国观众以深刻的启示。(www.xing528.com)

(四)成绩斐然的认同时代

1986年1月,在全国电视剧规划工作会议上,当时的广播电视部部长艾之生提出,电视剧创作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即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题材多样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电视剧创作的关系、电视剧工作者与群众的关系。在这些创作思想的指导下,电视剧创作者开始深入生活、了解民众,开始关注观众想看什么、需要什么,开始考虑如何满足观众的接受心理。

这一时期的观众,对电视剧没有了初始的好奇,没有了“文革”时期对高大全人物的狂热崇拜,也没有了反思时代沉重的心理重负。他们对以往教化类的严肃性的作品不再感兴趣,渴望的是不假思索的快适和轻松的享受,渴望电视剧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于是,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可谓百花齐放。有表现改革开放进程和反映改革所引起的人们价值和生存状态变化的主旋律电视剧枟大潮汐枠、枟情满珠江枠、枟人间正道枠、枟辘轳·女人和井枠、枟公关小姐枠、枟北京人在纽约枠等,这些电视剧表现了发生在古老中国大地上的改革给普通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变,而观众通过看他们的故事,有的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的觉得新鲜好玩。这些电视剧大多采用通俗剧的构架和模式,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其中反腐倡廉的主旋律电视剧枟苍天在上枠、枟抉择枠、枟大雪无痕枠等,具有深厚而真实的现实基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观众最终看到贪污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有一种在真实生活中不能发泄而通过观影来达到的快适感。历史题材电视剧如枟宰相刘罗锅枠、枟武则天枠、枟康熙王朝枠、枟雍正王朝枠等,让大家在茶余饭后欣赏以前发生的历史,又新鲜又有史鉴作用。这一时期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更是在全国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收视热潮,枟红楼梦枠、枟西游记枠、枟三国演义枠、枟水浒传枠、枟围城枠、枟啼笑因缘枠等等以通俗的电视剧的形式,使名著不再为少数知识分子所有,为在广大普通观众中普及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广大观众的艺术文化修养,立下了汗马功劳。

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人在纸醉金迷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道德精神家园。在传统的糟粕已经被废除、新的道德标准尚未建立之时,许多人性恶的东西又浮出水面。人们不难发现,往昔的亲情、友情、爱情已经让我们觉得越来越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金钱至上让人不寒而栗。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广大观众迫切需要艺术来做些什么。作为普及大众文化的消费性艺术,电视剧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个重任。于是,在一些家庭伦理题材的电视剧中,观众重又看到了对纯真爱情、无私亲情和真挚友情的歌颂,对人与人之间忠、诚、信、仁爱、和平的倡导。枟儿女情长枠、枟咱爸咱妈枠等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因为观众在这些优秀的电视剧中,逐渐找回了失落的精神家园。

(五)消解神话的挑剔时代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变化不定的文化风雨和90年代物欲感受强的现实诱惑之后,进入21世纪的中国大众的文化心态开始趋于平和,人们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开始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一切,思想不再极端化,和谐、友爱、和平、平凡逐渐成为生活中的高频词。

然而,在经过了那么多的文化思潮,看过了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后,中国观众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同时,随着观众主体意识的增强,个人尊严的日趋合法化,观众的审美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潜移默化中,观众不再把电视剧看作神圣的事物,开始用挑剔的目光审视荧屏上每天都在层出不穷的电视剧,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毫不留情地放弃自己所不喜欢的,电视剧作为大众消费文化的特性日益显露出来。为了适应观众的需求,我们发现,荧屏上传达最普通而又最广泛的社会情绪的电视剧增多起来,电视剧的形式日趋多样化,表现手法也日益丰富起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幸福与满足、需要与理想等等,通过影像形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如今在每年几万部集电视剧的高产下,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观众的胃口也越来越挑,他们不但要求画面精美,制作优良,还要求故事性强,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对电视剧创作者来说,这也越来越有难度,他们只好挖空心思去讨好观众,于是形成了一个循环,编创人员一边绞尽脑汁,观众一边不断挑肥拣瘦,难怪如今的编创人员大呼其难。但这正恰恰反映了当前电视剧创作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要勇敢地迎上去,努力创作出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精品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